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家安全

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2015年10月23日 14:13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安全思维:一种是共生的安全思维,一种是对立的安全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的就是一种共生的安全思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更多体现了对抗和结盟的安全思想,而中国传统上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共生思想,体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论述中,就是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国家安全道路。

奉行和平主义的社会主义大国 

所谓中国特色的大国国家安全道路,概括而言,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和国家安全保障的根本和核心。认识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结构,必须放在中国政治和制度体系坐标下,国家安全治理结构不能照搬或者完全参照别的国家。

第二,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维护的最坚实基础。中国不是一个中小国家,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不能依附其他大国;中国是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仍将长期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并存。历史的正反经验和教训使得中国在国家安全保障上不能对外部心存幻想,必须埋头重视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建设。

第三,实现国家安全与世界安宁互补互进是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安全道路特色。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不允许别国危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也不会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及损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上,这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历史以及世界历史道路的正反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国家安全新路。

总体国家安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的制度保障体系有两个部分,一是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二是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成立了一系列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领导小组,不断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如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中枢,实现了对外交、国防和安全问题进行集中管理,而这是新时期国内维稳维安、国际维权维和的要求决定的。

国家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依法治国体系的一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更多地运用法律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必要地使用专政方式处理敌我矛盾是不矛盾的。中国是恐怖活动的受害国,也是分裂活动的受害国,还是世界上没有实现国家统一重任的大国。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严重威胁中国人的人权,挑战人类文明的底线。在中国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有组织、成规模、危害大的恐怖主义活动、分裂主义活动不是人民内部矛盾,也不是民族矛盾,而是敌我矛盾,是一场关系到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针对后一类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必须果断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专政力量,对其加以震慑和瓦解。

 

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有效的制度与人是结合在一起的。总体国家安全的宗旨是服务人民,其实现也要依靠人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议题的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新时期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最根本的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团结一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如果说经济、科技、军事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文化建设、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则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基础。两者对国家安全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工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国内外交往的增加、个人活力的迸发,人们的观点日渐多元,社会的流动日渐加快,如何在鼓励个人活力迸发与社会有序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是国家安全治理的一大课题。另外,过去30多年来,中国争取到了一个较长的和平建设时期,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存在一定的麻痹和懈怠,忧患意识不够,如何在对外交往中提高国家利益和保密意识,在科技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在个人和社会活力迸发中营造团结和集体主义意识,在多元思潮中强化对国家整体“一”的认同意识,在国际舆论竞争中争取一切支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民意力量,在争取和平发展环境中不忘巩固国防建设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和平时期必须要予以重视的国民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防教育内容。

狭义的国家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国防教育,广义的国家安全教育则涵盖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和铸就朝气蓬勃、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民风和国风,没有哪一个大国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新时期创新国家安全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重视塑造包括国家英雄在内的荣誉、政府信用、社会信任、文化安全等制度的内涵,也要重视对潜移默化瓦解人们思想防线的拜金主义、奢靡之风、虚无主义等予以引导和疏导,不能以宽容为借口,在社会意识层面形成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纵容之势。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23/844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