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快递实名制”快递整顿行动在即
2015年10月27日 15:41
【事件介绍】
公安部:全国范围快递包裹需实名登记
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安监总局等15部门将从现在起到2016年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为此,各地将全面强化寄递物流安全规范管理,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寄运物品先验视后封箱、邮件快件X光机安检等安全管理制度将被推动落实。
加强寄递物流安全规范管理
专项行动将以健全完善动态化安全监管机制、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全覆盖安全责任体系为重点,全面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集中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
深入开展危爆物品清查整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生产、销售、运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安全管理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涉爆涉危犯罪。
大力加强寄递物流安全规范管理,全面推动落实寄运物品先验视后封箱、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邮件快件X光机安检制度,着力提升行业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专项行动情况纳入综治考评
中央综治委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好专项行动。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部署启动专项行动。有关部门要完善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努力实现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全面覆盖、无缝对接。要加强督导检查,将开展专项行动情况纳入综治考评体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警示、诫勉谈话、挂牌督办、黄牌警告,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新华社公安部网站
江苏900家快递企业将尽快实施
记者从江苏省邮政管理局获悉,江苏地区约900家快递企业将尽快实施快递包裹实名制。
据了解,在快递包裹实名制方面,目前浙江绍兴实施后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10月起,绍兴在4个月内缴毒18.5公斤,其中,快递实名制就发挥了堵源截流作用。
江苏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地区约有900家快递企业,接下来他们将按照国家相关部署,规范快递行业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快递包裹实名登记相关规定。
据悉,就江苏而言,去年南京在青奥会期间,为了保障青奥安保工作,对于寄送到青奥会场馆、办公区域等特殊区域的快件,就曾要求实名制。此前,为落实中央9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南京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也已经正式成立,由南京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综合办等7家单位组成。
该小组透露,南京将尽快全面实行快递收寄实名制。今后,寄递企业营业场所、快件(邮件)处理场所必须安装符合标准的监控设备。在邮件、快件的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环节通过采取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确保邮件、快件的安全。此外,南京将从点到面逐步推行收寄实名制制度,先联合公安、安全等部门,从寄往重要区域、特殊场所的邮件、快件实行实名收寄开始,尽早全面实行收寄实名制。
有人担心实名制泄露个人信息
近年来,中国快递业迅猛发展,而在这其中,大量快递并非通过实名收发货物,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快递实名制,将对遏制犯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快递实名制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发了网友热议,快递公司成本上升、公众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这些隐患让快递实名制的新规“走走停停”……很多人表示,寄个快递还要拿身份证,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网购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和诈骗等问题,非实名制的物流寄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网购者的个人信息。而快递实名制则将网购者的个人信息公开了,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盗开信用卡、办假身份作案,谁来负责?
对于快递公司,快递实名制的施行也将面临一定的困难。据了解,一个快递员每天要接收上百件快递,如果每一单都要核对身份证,打开验货,难度很大。
快递实名制,你怎么看?
正方:带来实惠和进步
实名制的推进在实现过程中仍是举步维艰。一则缘于公民惧怕信息泄露所造成的不配合,二则缘于物流业惧怕增加成本,影响竞争力的软抵抗。但笔者以为,快递行业作为民生服务部门,既要赚钱,更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之责任,广东此次实施快递实名制立法可谓正当其时。
实际上,在推行快递实名制的思虑中,快递行业、公众、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如何取舍,孰轻孰重?公众只要稍加权衡就当知晓结果。一则,快递实名制可推进快递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实名制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品寄递事故,也将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二则,快递实名制也为公众安全安装了“防火墙”和“过滤器”,可最大限度地震慑犯罪分子,发现问题后,也可快速查清涉事者,便于追责。
由此来看,快递实名制,不管对市民还是快递公司,都是一件好事,值得在全国推广。当然,对于公众普遍担心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笔者以为,一则,大数据时代,快递行业完全可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如通过APP应用等方式破解此难题;二则,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侵权惩罚机制,厘清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三则,消费者也应遵纪守法,全力配合快递从业人员实行快递实名制程序;四则,快递公司也应加强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准入门槛,做到在保证快递安全的各个环节都疏而不漏。
当然,快递实名制在一地的推广还显然普惠度过小,也殷切地期待该项法律能在广东创出经验,推向全国,使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此项立法所带来的实惠和进步。
建议:要靠“多轮”驱动
单单靠快递实名制单薄的制度还不足以隔绝弊病,“多轮”驱动或是可行之策。
首先是稳固基础之“轮”。快递实名制的基础是实名制,而实名制则仰仗对号入座的公民身份信息。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假身份证横行,黑市买卖身份证问题猖獗。专家推算,我国每年丢失、被盗的二代身份证可达数百万张。而这些丢失被盗的身份证经过交易,往往成为了犯罪分子从事违法活动的“面具”。因此,快递实名制的推行要在社会治理问题上出奇效,必须依赖身份证管理手段的升级,加大身份证挂失信息共享,打击非法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行为等。总之,真实有效匹配的实名才是快递实名制推行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辅助推行之“轮”。一方面是公众对实名制可能带来的信息泄露担忧,另一方面是快递企业对实名制可能增加的成本支出畏惧,于这两点而言,必须辅以配套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对信息泄露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收窄个人信息散播通道,避免无关人员接触收集。再如,对可能产生的成本增加问题,政府有必要助力推一把,适当投入,企业政府共同努力,打造一片洁净的快递环境。
最后是保障施行之“轮”。即便快递实名制全面落地,如果收寄检视过程不合规,那实名制也抵挡不住可能发生的危害。因此,推广快递实名制的前提,必须绷紧原有的收寄检视制度这根弦,用好用足这个危险快递的“曝光台”,关闭危险快递传送的阀门。
反方:不如严格检视制度
没有执行严格的现场检视制度,才是快递毒品、危化品寄递扩散的基本和关键环节。再者,现实中一些快递寄件人没有实名,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非法目的,相反很多时候还具有温馨的良善考虑。比如亲人、朋友、情人之间,在一些特殊时段寄递礼品等快递不实名,是为了给对方一个惊喜。这时候,如果快递一律实施实名制度,岂不有硬生生搅散好事的可能?对这部分人来说,“快递实名制”就是对自己的“误伤”。
此外,作为“快递实名制”的首先“吃螃蟹”者,即便广东最后通过了相关的法律制定,但就目前来看,快递不仅是在广东省内流通,而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强制实施这一制度的情形下,只有一个相对很小地方实施,其相关的通过快递遏止毒品、危化品等的目的,实在是难以令人期待。
还有,“快递实名制”的繁琐手续和要求,对个人和企业而言,是一种效率的降低,对整体社会而言则是一种无多大效用的资源浪费。
但反过来,我们再看快递寄递收货现场检视制度,是一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成型制度,无须有关方面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来调查、研究和制定,而且还能有效满足需要匿名寄递快递群体的需要,有效避免对他们的“误伤”,同时在执行上又是全国一盘棋,最大限度上也避免了制度在执行上不同地方不能有效衔接对接,进而执行效果大大缩水的可能。 余明辉
提醒:兼顾安全与成本
社会管理是形式,其终极目的是服务——大幅增加社会成本的管理,也是一种服务,但其社会效率如何呢?实名制确实有利于强化管理,让那些毒品、危化品、邮包炸弹什么的“害人虫”,无法轻松地利用邮包为非作歹了。但是,实名制所增加的工作时间,要比过去多出一倍;同时还要添置价格不菲的设备。在偌大中国,若按照市场效率最大化原则,这一成本的增加,将由谁来消化呢?
国家补贴吗?可能性不大。政府监管部门推出此举,只需一纸法规就行,但由此增加的快递实名成本,却很少在政府财政消化的范围之内。对安全的预期,才是监管部门之所逐。那么,管理之目的,在这里显然就难以完全达到了。
同时,快递实名制的法规,在各地试验、使用不一,遵规守矩者的经营成本会增加,非实名制者则能从中获利,这显然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而实名制快递所增加的劳动量,是由寄送人与投递者来承担。快递企业会自我消化这一成本增加吗?难。估计邮递费见风涨就会必然可期了。最终,快递实名制增加的社会成本,仍会夯实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也许会问了:这样的“好”事情,为啥最后总是我?
实名制,真的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吗?显然难做到。安全,我所欲也;降低成本,亦我所欲也,如何达成二者的统一,而非只顾安全一头沉的问题,就显得同样迫切和重要;若平衡不好其中的利害关系,或最终会得不偿失,亦未可知。
寄快递实名制是利弊权衡的选择
对于寄快递是否实行实名制,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的主要基于安全考量,反对的主要出于个人信息保密。权衡利弊得失,还是选择寄快递实名制划算。
近些年发生的案例可知,有些犯罪分子为了隐藏收件人信息,会选择寄送到物流代收点,通过物流单号查到物流到了,就委托第三人来取,规避相关部门的检查。对社会危害最深的还不是毒品,因为毒品运送过程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更危险的是通过物流寄送爆炸物品、危险化学物品等,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实行寄件实名制,才可以排除此类犯罪分子作案的可能。可以设想,如果有人寄个炸弹,把收件人或者快递员给炸了,却找不到责任人,势必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实施寄快递实名制,可以从源头上对想通过快递犯罪的行为进行遏制。
反对寄件实名制的理由主要是基于个人信息安全。万一快递公司倒卖我的个人信息,使寄件人受到行骗或广告短信的侵害或骚扰,该怎么办?其实,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个人信息被出卖或泄露,是一个个人信息保护机制问题。在此方面,目前的确存在诸多令人难以满意之处。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或出卖的案件时常被媒体披露,足见个人信息保护至今仍是一个短板。
扭转这一尴尬局面,立专法保护个人信息很有必要。《刑法》第253条规定了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只是针对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行为。但作为单位应该负什么责任,个人信息与隐私的界定,由于“漏洞”造成的信息外泄谁来负责,都缺乏权威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明显力道不足。打好法律的补丁,才是保障个人信息不被“出卖”的基础。
但需要厘清的是,保护个人信息不等于拒绝使用个人信息。是药三分毒,但为了治病,还是要选择吃药。个人信息的价值,同样在于合理开发使用。如果为了所谓安全起见,密封而深藏,就失去了信息的意义。
按照国家邮政局有关规定,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据相关邮政法律法规要求邮政、快递企业对信件以外的邮件当场验视,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有人据此认为,只要坚持验视邮件,就无必要实行实名登记。但从提升安全系数的角度考虑,验视与实名双管齐下,更有利于遏制犯罪。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寄往活动举办地城市的物品类邮件、快件,在执行收寄验视制度的同时,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虽是临时性措施,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当然,寄快递实名制的推行,尚涉及法律及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快递员如何判断身份证的真伪,是否需要配备相应的验证机;快递员是否有权利让用户提供身份证并进行查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撑。
【启示与思考】
快递实名制的最大好处,就是从源头到接收的整个过程,都实现了一一对应,这对那些想利用快递流程漏洞浑水摸鱼者,无疑有着巨大的震慑作用。尤其是在“毒快递”“爆炸快递”事件时有发生的当下,在还没有找到最佳遏制办法之前,全面实名制即便不是最优,至少也是“次优”。
然而,许多人担忧的是,这样一项旨在弥补社会治理漏洞的举措,同时也将许多公民的核心信息暴露在外。家庭住址、电话再加上身份证号,都交给快递公司掌握,泄露的风险也确实存在,因此,在实行实名制的过程中,还应在加强公民信息保护方面再加把力。
事实上,实名制的威慑作用固然重要,还有更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从防范少数人利用快递行业运送毒化物品的角度讲,物流和快递公司能不能严格执行现场检视制度、验货封袋,是更关键的环节。因此,净化快递行业,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形成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合力,才能将毒品拒绝在快递的大门之外。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27/8448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