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新常态下谋发展必须夯实战略实力

2015年10月28日 08:55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困惑、纠结之后,我们已逐步适应了新常态之下的经济发展路径,对新旧动能转换期如何把握速度和质量、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有了更多心得,对实现既谋势又做活、既保持中高速又迈向中高端有了更多信心。更进一步,今天的中国经济更重视青山绿水、安居乐业、民风乡愁,讲究的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针对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一数据,李克强给出了“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的解读和研判,明确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汇的时间节点上,中国经济的“强”音,让世界更为关注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一直以来,GDP增速都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指标。如今,中国经济向上、国力日盛,但家底还不够厚实,发展脚步不能停歇,这仍然需要相当的速度为支撑。但同时更要看到,在发展阶段上,我们已走过单纯追求速度的时期,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中高阶段演化。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如何看待数字变动、如何审视经济发展,显然有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也有了不一样的目标定锚。

今天看经济增长,只盯着统计学上的小数点,意义不大。6.9%的增速在当今世界已经名列前茅,可仍然有不少声音揪着“破七”不放,聒噪中国经济不行了。其实,所谓“下行”之说根本站不住脚。增速放缓还是正增长,不是负增长,而且现在基数变大,增量绝对值仍很可观。作为10万亿美元级的经济体,现在每增长1%,相当于5年前增长1.5%,10年前增长2.6%。这就好比小孩子个头长高6.9%或许不明显,但青年人蹿高6.9%就很惊人。再说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太均衡,东中西部发展阶段各异,在增速上搞“一刀切”显然脱离实际。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整体的眼光来评价中国经济的表现,才会得出更全面、更切实的结论。

摆脱“速度焦虑”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成绩”。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日趋协调;服务业产出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渐成经济新引擎;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等等。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正逐步祛除虚火、挤干水分,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可以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困惑、纠结之后,我们已逐步适应了新常态之下的经济发展路径,对新旧动能转换期如何把握速度和质量、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有了更多心得,对实现既谋势又做活、既保持中高速又迈向中高端有了更多信心。

更进一步,衡量经济发展到底如何,还要多看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于民。如果经济数字很好看,但没了青山绿水,少了安居乐业,丢了民风乡愁,这样的发展决不是大家所需要的。今天的中国经济显然更重视后面这些内容,讲究的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拿出“质”的标尺来量一量不难发现,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被大家摒弃,我们更多地分享到改善民生的实惠,更多地看到“美丽中国”的行动,更多地关照到代际之间的公平。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既积极化解“难”,努力巩固“稳”,又不断扩大“进”,成绩来之不易。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我们下一步还是要着力解决如何认识、适应、引领的问题,以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去改革攻坚。“十三五”马上就来,顺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大关键就在于我们好好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得失,把今后的路子想清楚,把该干的事情做扎实。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新常态下,更大的发展、更好的发展在召唤我们。中国经济已经有这么大的块头,足以让我们从容自信地办好自己的事,稳步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028/8448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