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高铁救人后离去 留给我们怎样的温暖
2015年11月02日 16:00
【事件介绍】
高铁救人后离去:乘客突发心脏病 巧遇好心专家
10月26日中午,李翔坐在G672次列车15号车厢的椅子上,等待着进入郑州东站的那一刻,一旁是他的妻子和一对不到一岁的双胞胎孩子。原本一切顺利,但突然他感到胸口有些发闷,额头上开始渗出了虚汗。很快,他呼吸急促起来。李翔下意识地右手捂住了胸口,身子渐渐地从座椅上滑了下去。面对丈夫突然的变化,妻子抱着孩子不知所措,慌乱地寻找列车员寻求帮助。
列车员开始通过广播向乘客寻求援助。不多时,一位老者和一位年轻人从二车厢一路小跑地赶到了李翔的身旁。老者迅速断定李翔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他知道此时的李翔血管被堵死了,心脏严重缺血,需要想办法尽快疏通血管。
老者从李翔妻子的话语中知道了他在2006年就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是2013年因病情稳定便停药了。让老人感到庆幸的是,列车上配备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辅助药物阿司匹林,而前排一位乘客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老人接到手心中,下意识地数了一下:30粒。
“快与河南省人民医院联系。”这位老人对旁边的年轻人说,“让医院做好救治的准备。”大约11点30分,一辆救护车停在了郑州东站。12点的时候,躺在车里的李翔被送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
此时的郑州阴雨绵绵,但是老人始终陪伴在李翔的身边,甚至和医护人员一起推送病人。12点20分左右,李翔被推进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而这位老人将病人亲手交给了他的学生高传玉,并一起制定好抢救方案。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高主任告诉记者,手术持续到下午两点,李翔的心率逐渐稳定,血压和心跳都开始恢复正常。
然而,当一切都妥当的时候,李翔的妻子却看不到这位老者了。其实,当李翔还在手术的时候,这位老人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坐飞机赶到了淄博,因为当天还有27个病人等待着他的义诊。
很多参与救助李翔的普通乘客并不知道老人的身份,但是当这件事被人们发到了网上的时候,有“好事者”发现,这位老者的名字叫胡大一,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在他的诸多头衔和待遇中,有一条是“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位网友在查询胡大一的资料时发现了这句话,并将它发到了网络上,“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我似乎明白了这则胡门家训。”
高铁救人后离去,温暖大爱铁路传递
从郑州90后阳光暖男列车乘务员跪地喂老人吃饭,到义务献血哥刘伟栋7年无偿献血折算量达40800毫升的凡人善举,再到举全车之力救助突发心脏病的医者仁心。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从来就不会缺少温暖的关爱,那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列车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延续和传递。列车员发现旅客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各种形式向全车旅客求援。万里铁道上有万里爱,有难旅客也牵绊着所有人的心,匆匆赶到的专家也好,闻讯伸出援手的旅客也罢,与列车员一同共同撑起的是生命的蓝天。
铁路,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高铁、动车以及普速的旅客列车,代表着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层次的价值追求。旅客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民铁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挚诚追求,和旅客直接互相帮助、相互关爱、温馨和谐的社会关系。
列车运送的是旅客,传递的是爱心。乘务员和旅客之间相互体谅,旅客和旅客之间互相帮助,就是社会上最和谐的音符,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价值准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集中体现。人生的每一次美好经历,都会对未来的社会行为留下烙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一种服务社会的态度和追求,也是我们的人生价值目标。任何人,不论什么职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心里有这样一种追求,都会散发出无限的仁爱之心,都会将这份大爱永远传递。
高铁救人后悄然离去,做文明乘客已不再遥远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作后常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在高铁上发病后,能及时得到专家救治,无疑于及时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该事件最大亮点在于专家救人后的悄然离去,高风亮节让人敬佩,也确实值得点赞。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旅客还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在列车上频频上演不文明行为的今天,如1月13日,由武昌开往哈尔滨的K974次列车行至河北衡水至任丘区间时,一名中年男子站在车厢厕所门口当众小便,当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时,反遭其谩骂殴打。8月4日长沙南到南昌西G490次高铁上,一名女列车员被10多名旅客殴打等等。
相比之下,胡医生这种高尚的品格的确为我们上了一课,作为一名普通旅客,不求每位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尤其像抢救危重病人这种专业救助,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是,作为旅客我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我们可以做一名文明的旅客,摒弃我们的不良行为,遏制我们的戾气,在列车上不乱扔果皮垃圾,不让打人、骂人的粗暴行为在我们身上上演,进而营造和谐愉快的旅途氛围,这又何乐而不为。
如果大家都像胡医生学习,发扬高尚的品格,那么我们起码做一个文明乘客就不再遥远,社会也会因此变得和谐,旅途也会多一份快乐。
【启示与思考】
助人为乐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的不断发生,再到如今“扶老人险”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不断的缺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是,此次高铁上的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却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可以说本次事件不仅温暖人心,更是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旅客在前进的列车上突发疾病,列车员发现旅客出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各种形式向全车旅客发出救援;著名医学专家立即伸出援手第一时间诊断出病情并加以急救;其他旅客主动提供需要的药物帮助重病旅客度过危难。可以说,此次生死大营救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旅客,离不开列车上每一个工作人员。因为工作人员有效的应急措施给重病旅客提供了抢救时机,因为有专家的出现给救助提供了有效的方案,因为有旅客的协助给救助增加了必要药物。这其中缺一不可。
作为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铁路在不断地发展,列车的速度在不断地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更加有效。铁路部门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旅客在旅途中更加的安心、舒心。
本次事件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温暖的一面,也让我们了解到旅途中的安全的重要性。作为旅客,尤其是患有重病的旅客,在出门旅行时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应该随身携带一些急救药品,保证病发时能第一时间的得到药物控制。同时,铁路部门尤其是列车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辨别与应对基本疾病的能力,必要时应经过专业医生的培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旅客旅途中更加安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02/845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