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允许普遍二孩,必然之中有坦然

2015年11月09日 14:59

 

【事件介绍】

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朱明国、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朱明国、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允许普遍二孩,多重压力下或生育意愿不高

允许普遍二孩的确是一次重大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作出这一重大政策调整原因很多,有专家预测,中国已经有1.5亿独生子女家庭,到2020年,将出现3000万光棍男,并将爆发招工难、娶妻难、养老难等几大危机。因此,在单独二孩政策之后,进一步将政策调整为允许普遍生育二孩,是应对一系列人口问题的必然措施。

人口学专家预测,“全面两孩”实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现生育高峰,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当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时,也有专家预测每年可能新增人口300万,但实际每年新增人口还不足100万。为什么专家预测的数据与实际新增人口有如此之大的差距,这就说明当下符合生育人群的再生育意愿不高。根据官方信息,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共有1100万对,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等,到2014年末有107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所占比例只有目标人群的十分之一。那么,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又会有多少符合政策的夫妻生育二孩呢?这无疑也是个未知数。

显然,符合二孩政策的夫妻都是70、80、90后。而这些中年、年轻的夫妻有的生活比较优越,有的还在为车子、房子、孩子、赡养老人打拼。昨天说到一篇文章说,70、80后的人要赶快为赡养老人和自己养老存钱了,要不来不及了。现实也是如此,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而且是多个老人到时候需要赡养。更何况,一个孩子就是一个负担。有人曾预测,一般城市家庭养大一个孩子需要百万左右,大城市更是要得两百万——这当然不包括车子、房子。这样的生活、生存压力,对于很多养尊处优的中年人和年轻人来说,大都不会因为政策允许生育二孩就是生育,而是要看自己现有的经济条件或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当然,还有生育观念的影响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是否生育二孩。

国家作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之后,还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措施,如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一定数额的抚养费补贴;为二孩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甚至大学期间的提供免费教育或生活补贴;为二孩提供免费的医保等等。只有在生育二孩不至于给家庭增加太大经济压力和生存压力的前提下,符合政策的夫妻才会有意愿生育二孩,反之不会。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让孩子怎么看?

在各地“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民众生育意愿增加。而“单独二孩”政策不仅可以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增进经济延续健康发展,也有益于提升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增进人口长时间均衡发展,增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调和和可延续发展。这些都是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但是作为愿意生育“二娃”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否考虑了自己子女的意愿。

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父母的心中宝,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可以的享受父母疼爱的天之骄子。正因为这种原因大多数独生子女都不愿意有另一个人来分享父母的宠爱,哪怕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或者妹妹。在他们眼中“二娃”会使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明显降低,害怕弟弟或者妹妹的出生会使自己失去宠爱而被冷落,不再是父母眼中“独一无二”的心肝宝贝。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独占的心理太过霸道。从80后开始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像父母那个年代都是多子多女,他们不能够体会到拥有兄弟姐妹有什么好处,不懂得包容,心理忍受力不够强。其次还有父母自己本身的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过分的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在交流沟通上做的不够到位。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不是物质上给予最好的就是对他好。其实在精神上和孩子多多沟通,培养孩子的包容心,在日常教育中有启蒙式教育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会让孩子更成熟懂事一些。

作为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对于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要顾及,观察入微必不可少,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反对父母生“二胎”的现象才可以渐渐平息。

 

【启示与思考】

就在五中全会落幕第一时间,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毫不夸张地说,此消息瞬间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头条”,就连各大外媒都在重要位置做了报道,认为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转变,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之所说是“天大的好消息”,首先就在于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摆在当前社会很严峻的发展形势,虽然已实施了“单独二孩”,但实际看来却是生育意愿“持续遇冷”,并未实现曾经预期的大规模蜂拥申请情况,既然最终目标是符合人口大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那单独放开就只能算作是实现最终目标路上的“头一步”,最终还是要回到“全面放开”路径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缓解老龄化问题上真正有所建树。

同时,这一“福音”还体现在增进家庭亲情上。客观来讲,“放开二孩”对家庭及个人而言,不但在加深亲情上作用明显,更能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破除个人占有欲等行为习惯。虽说社会对生两个还是独生子女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面对老无所依、“孝顺金”、常回家看看入法等现实折射出的社会之殇,虽然生育成本节节攀升,但受“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影响,“全面放开二孩”也势必会给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增添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全面放开二孩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人口政策调整并不等同废止计划生育,全面放开也并非终点。要想形成均衡的年龄结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需要的是百年平稳过渡。不管是政策的实施还是改革的深化,必然夹杂有适时调整修正,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关联结果”来看,不管是失业风险还是晋级几率,不管是医疗配套还是教育配套,等待国家去调整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即便退一步来看,生一个是计划、生两个也是计划,总不能毫无节制的生育吧?因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样值得我们去继续遵循。

路漫长、任道远!作为“天大的好消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非人口问题调整的“终点线”,我们理应读懂其背后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人口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亲情等环节上彰显出巨大能量,其实,这次不再是“想多了”,而是更“值得期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09/8467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