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最新消息
高校教师正确引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传播
2015年11月10日 13: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把握了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后来居上。如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文艺创作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近年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制作精良,场面恢弘。诸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百团大战》等等。这类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严肃庄重,震撼人心,展现的也多是关乎天下兴亡、治国安邦的朝政大事,给人以真实性,以真打动人心。这些从真实历史中挖掘出来的伟人题材经过艺术的加工,极大地拓展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题材范围,繁荣了文艺作品创作,丰富了普通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广大人民了解历史伟人和认识社会发展路径提供了便捷的艺术途径。
而另一类历史题材政论片则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者一个阶段历史进程的电视记录片,重在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深度考察,得出可以关照现代的历史经验。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历史题材政论片借历史反思当代本是一件好事,但一些历史政论片背后夹杂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往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所不容易发现的。诸如《走向共和》、《河殇》等等。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才会指出: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依然非常活跃,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又是高校思政课堂很好的传播媒介,广大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引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术本领
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最神圣、最庄严的使命,他们既是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他们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借否定人民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美化历史上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统治阶级、汉奸、叛徒。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根源是唯心史观。自20世纪90年代初“告别革命”之说兴起,历史虚无主义深刻影响着社会媒体和新媒体。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界,弥漫着历史虚无主义。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戏说,主观臆想随心所欲地叙述历史,它对社会公众价值观、历史观造成了严重危害。苏联乱史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对象,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共党史等领域。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有其特定的现实指向与意识形态诉求。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学术本领,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必须始终牢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这些基本的唯物史观理论。这是回应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挑战的一种实践动力,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直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一种理性选择。我们坚信“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二)加强高校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利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这个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方法。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输出者的角色,更要及时跟进反馈,吸引鼓励学生参与到某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讨论争鸣中去,尤其是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里强调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并不是由学校教师组成的基层党组织,而是特指高校班级的学生党支部。
共产党员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就是凭借着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抱着必定胜利的信念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迎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当然不需要共产党员为革命流血牺牲,但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必须战斗在第一线。这不是为别人而战,更是为自己代言。
当前高校班级的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班级的学生党支部首先要苦练本领,增强能力,提高意识。积极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一门学问思考、讨论、研究。第二、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守土有责。高校班级的学生党支部还需要主动出击,明确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主要表现观点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在高校中展开对某些历史政论片的辩论,使广大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主体参与意识,让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处遁形。
(三)加强高校学术争鸣平台的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引领正确历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及高校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都需要一个平台。这就要加强高校学术争鸣平台的建设,鼓励学术的正常争鸣,不争论、谩骂、人身攻击、甚至行政手段干预皆不可取。
高校思政课教师借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要怕争论,更不怕辩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这个理论自信,广大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有这个底气,学透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学术争鸣的平台开展积极有效的学术争鸣。高校思政课教师内部的争论,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可以在各高校重要的宣传媒体,官方网站、报纸、微博、微信等平台合理有序地展开,积极对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热烈讨论。不触碰国家基本法律底线的争鸣都是值得鼓励的。广大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尤其是高校共产党员作为最有觉悟、思想要求上进的一个群体,要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大师的高校是好学校,有争鸣的大学是成才的摇篮。
高校思政课教师引领正确的历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日之功,但是我们坚信: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10/846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