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最新消息

历史虚无主义的“障眼法”与“新攻势”

2015年11月10日 13:39

 

历史虚无主义是社会思想认识中的幽灵,它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以不同的面貌为掩护,歪曲历史真实,颠覆历史定论,从而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成果等不可告人的目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针对改革过程中必然伴生的问题和矛盾,历史虚无主义势力抬头,并在各式各样旗号的掩护下,发动了全方位的新攻势。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坚决打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阻击战。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披上学术研究外衣,颠覆历史定论,争夺理论认识制高点。基本理论是思想认识的根本,在思想认识的传播和流变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历史虚无主义势力将学术领域作为制高点,展开了一系列“挖根掘源”的动作。他们采取肢解、割裂历史的办法,否定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从整体架构上破坏早有定论的理论成果,从根本上、源头上搞乱思想认识。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理论专家、学者身上,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兜售唯心史观,并通过利诱手段,使其丢弃学术良心,发表错误言论,误导学术研究。他们将高校作为进攻重点,通过举办来路不明的研讨会等方式,包装理论权威,渗透所谓最新“研究成果”,并产生了恶劣影响。一些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理论教师“中毒”不浅,公然背弃理论武装的目的和要求,把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散布到课堂上,为其站脚助威、摇旗呐喊,在大学生当中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借网络规则掩护,散布精神鸦片,抢占思想舆论主阵地。客观地讲,当前中国的互联网存在着监管缺位,对一些消极腐朽的内容把关不严,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一定程度上泛滥成灾。形象来说,互联网是个筐,果实垃圾一起装。在互联网空间里,历史虚无主义充分利用网络规则,混淆视听,搞乱人们的思想。他们有的坚持打阵地战,长期经营固定网站,传播反动思想;有的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有的精心伪装,贩卖蕴含虚无主义成分的文化产品;有的采用商业化经营模式,引诱客户一步步认同其价值观点;有的干脆扯下了遮羞布,明火执仗地构建阵地和工事。他们依托具有国际背景的财团的支持,大力拉拢和培养“网络水军”,打造网络大V、意见领袖甚至专门反对者,以职业化、兼职化的方式,生产思想垃圾,制造精神毒品,持续在网上发布,并遥相呼应、大造声势。对于天文数字的网民来说,他们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甄别能力不同,有的根本没有免疫力,不知不觉中便站错了队,走偏了路,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帮凶”,成为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危险人物”。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钻管理缺位漏洞,进行文化渗透,打开思想侵蚀突破口。最近,抗战神剧饱受人们诟病,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真实的清醒,也反映出文化领域一些原创、编剧、导演、演员等的浅薄,更反映出工作部门对文化领域管理的缺失。抗战神剧是文化管理部门失职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只不过这种表现站在一厢情愿的立场上,但是它同样虚构歪曲了历史,除了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快感之外,再无实际意义。其实,比抗战神剧更为危险的,是对外开放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对文化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一些舶来的影视作品、一些改头换面的公开出版物、一些缺乏核心价值的娱乐节目、一些网上别有用心的作品、一些空穴来风的流言蜚语等等,都或多或少地掺杂着历史虚无主义的“黑货”。它们往往不是公开张扬,而是裹在甜蜜之中,躲在假象之后,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麻痹人们的思想,消磨人们的意志,最终导致否定历史真实,迷失奋斗目标,断送发展成果。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历史虚无主义采取恶意爆料、蓄意编造、污名处理的方式,破坏其崇高形象,妄图从人民的记忆中推倒民族精神的丰碑。由此可见,加强对文化领域的监管,最大限度地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紧迫。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乘突发事件之机,蓄意政治诋毁,形成抹黑执政冲击波。突发事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引爆点,每当遇到突发事件,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迅速活跃起来,达到阶段性的活跃峰值。他们抓住突发事件的看点,扭住突发事件的痛点,针对社会管理的弱点,打着关心时政、维护权益、为民请命的旗号,对事件原因及责任进行口诛笔伐,恶意贬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形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从来都不是自生自长的,他们往往被国际反共反华势力所利用,充当思想演变的急先锋,并在突发事件之际,大肆鼓噪、大做文章、推波助澜,以贬低党的执政业绩,间离党群干群关系。西方反动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其和平演变图谋和策略,并将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而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其推行和平演变的有力武器。他们针对每个阶段、每个节点特别是每次突发事件,通过持续不断的污蔑、否定,左右社会认知,挖断历史根脉,逆转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既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步步为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更要在突发事件到来时主动出击,坚决将其甚嚣尘上的势头打下去。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巧用社会消极心态,煽动群众情绪,放大危害社会负能量。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棘手的问题,社会上也因此存在各种消极的心理。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成就视而不见,却对问题“独具慧眼”。不管是两极分化、政治改革这样的重大问题,还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这样的民生问题,还是医疗保障、教育公平这样的发展伴生问题,乃至一些芝麻小问题,历史虚无主义都能够拿来说事,并且能够把事说出去,说出花样和效果来。对外开放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话语环境。以论坛、微博、微信、群聊为主要平台的线上环境,以及以社团、沙龙、会所、研讨为主要平台的线下环境,都拥有了相对独立的话语权。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相对宽松的话语环境,不管是网上的帖帖相转,还是往下的口口相传,他们总会包藏祸心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最终让消极情绪蔓延,让人们失去理性,做出不合时宜、不合法纪的过格举动,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应该说,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将社会消极心态作为其前沿阵地,直接发起了对社会的挑战和破坏活动。

前段时间,发生了央视著名主持人不雅视频事件。一位身处央视、资历深厚、影响广泛,还是一名党员的风光人士,竟然也被“虚无”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醒。由此想到,一些内党外高层人物、精英人士纷纷落马,究其根源,无不与丧失理想信念有关,无不与历史虚无主义的蛀蚀有关。所以,要充分认识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严峻形势,看穿识破其百般伪装的“障眼法”,增强斗争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彻底粉碎其全面出击的“新攻势”,切实维护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抚顺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10/847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