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各种材料 写作素材
党性—政治纪律—忠诚干净担当—党课讲稿
2015年11月13日 15:11
根据“两个忠诚”主题教育要求,下面,我就党员干部党性检验标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思想标准,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检验党性
当前,在思想政治上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三种观念:
第一,要讲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搞建设、抓发展都要有大局观念,自觉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当前,我们有的部门单位在优化发展环境、执行畅通政令、转变部门职能等问题上,就有一些单位搞“山头主义”,抱着部门的条条框框不放,这就是不讲大局的表现。在事关大局和全局的问题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做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当前服从长远,必要时牺牲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决不能借口单位的特殊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要以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地推动大局发展。
第二,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邓小平讲:“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我们有的党员干部把原则当成“橡皮尺”,面对选人用人中的徇私舞弊行为、工程招标中的暗箱操作行为、行政执法中的以权谋私行为等违法乱纪行为,淡化原则甚至放弃原则,怕得罪人,怕搞僵关系,不敢碰硬,客观上保护了坏人,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我们要看到,讲原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我们坚持原则,是为了我市的更好更快发展;得罪了少数人,是为了全市548万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政治立场。我们抓工作对人对事都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自觉维护人民利益,推动事业发展。
第三,要讲团结。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就是要讲团结,这比占尽天时地利更重要。我们与人共事,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靠民主促进团结。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在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尽量扩大民主决策范围,“一把手”遇事要多和班子成员商量,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要靠纪律促进团结。讲团结不是“和稀泥”、不是搞“好人主义”。同事之间有话要敢于当面说、有事要敢于当面讲,绝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事前不说、事后乱说,真正做到开诚布公、惩前毖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与摩擦。要靠目标促进团结。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事业同干,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特别是要大张旗鼓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重用实干者,积极倡导干事创业,努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的工作氛围。
二、事业标准,要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检验党性
首先,业绩来自于奉献。一个人没有奉献精神,只考虑个人得失,就不可能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我们有的党员干部眼睛惯于向上看,而很少向下看,多的是贪求、索取与攀比。比如说劳动报酬,如果我们眼光向下,多与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农民群众比一比,我们的劳动强度如何?我们的收入又如何?每一个同志都会心知肚明。唐朝李纲写过一首《病牛》的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我们党员干部要有“牛”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不能只计较个人的得与失,而要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比能力、比干劲、比贡献,安心定志躬身做事,殚精竭虑恪尽职守,真正让群众满意、领导认可、组织放心。
其次,业绩来自于实干。古人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我们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要有一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精神,如果想法很好、思路很多,若不狠抓落实,最终也会一事无成。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面对当前我市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党员干部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持实干当头,当挖山不止的愚公,不当指手画脚的智叟。要“亲自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袖手旁观;要“带头干”,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发号施令;要“抓紧干”,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坐失良机。特别是在急难问题面前,遇事要勇于担当、不避不辞,力求出成果、出实绩。
再次,业绩来自于创新。有创新才会有作为,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我们抓工作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要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当前,我们党员干部要彻底摆脱工作上无所谓、目标上无所求、业绩上无所为的“三无”状态,坚决克服平庸思想,牢固树立“全省创一流、全国争先进”的工作理念,要有干出“在全省有名气、在全国有影响”亮点工作的勇气和锐气。比如说,今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标、节能减排指标、民生实事指标等等,都要在全省争上游,不能拉后腿。
三、言行标准,要以规范的言论行为检验党性
“行不率则众不从,身不先则众不信”。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代言人和执行者,其一言一行,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必须认真对待。
一是言行要谨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人也一样,不谨慎就不能保平安。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谨言慎行,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所谓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时,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洁身自好。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是典型的慎独范例。所谓慎微,就是平常所讲的“小处不可随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越是小事越要小心。所谓慎初,就是警诫于事发之前,筑牢思想上“第一道防线”。明代王廷相,在一次接见下级官员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一开头很小心地循着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脏了鞋,可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综观腐败分子无不像文中轿夫一样,刚开始总是走干净的路,但时间长了,便放松了思想防线,有了第一次失足,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露出马脚,我们应该从中有所警醒和启发。
二是要言行要一致。“己所不正,焉能正人”。有的领导干部讲话之所以不能让人口服心服,并不是道理讲得不好,而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有做到,言行不一,不能服众。一是只重言,不重行。要么眼高手低、能言不能行;要么坐而论道、只言不行。如落实上级指示只是停留于开会议、发文件,喊口号、提要求,做表面文章、搞应景工程。二是说一套、做一套。贯彻上级决策表态很积极,抓落实很被动;执行上级政令随意取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等等。三是口言善、身行恶。嘴上讲的是主义,心里装的是利益,台上讲反腐倡廉、依法办事,背地里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人虽属极少数,但危害却很大,必须高度警觉。要看到,我们党员干部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三是言行要垂范。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模范表率本身就像是一个磁场,能够把周围的干部和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和感染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对于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业、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党员干部要“立言立行”,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觉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当下做起,作忠诚老实的表率、实事求是的表率、表里如一的表率、身体力行的表率,感染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团结进取,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发展,以自己的行动为党和政府“争分”。
四、作风标准,要以清廉的社会形象检验党性
廉洁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的“试金石”,没有廉洁就谈不上有党性。我们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和组织的监督约束之下,努力做一名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正、工作上清廉的党员干部。
一要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既为其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机遇,但也使其成为“权力寻租”的主攻目标。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对领导干部拉拢腐蚀的手段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隐蔽,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结交权力。我们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警惕,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就可能搞权钱交易,滑向腐败和犯罪的深渊。正确对待权力,必须认清权力的本源,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这样才会对权力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方能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二要正确对待地位。作为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由于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行政职能,社会上一般都“高看一眼”。但是,我们自己要清楚职位在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担当,并无高低之分,只代表岗位分工和社会责任的不同。在群众面前,我们的身份是“公仆”、是“服务员”、是“勤务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要真诚相待、热忱服务。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境况,我们党员干部都要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三要正确对待名利。名利本身并不是坏东西,追求与自己社会贡献相适应的名和利是正当的。可凡事都得有一个“度”,对于名利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十分重要。如果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追逐虚名和私利,必然会被名利所累、所困,成为名利的俘虏,甚至毁了自己、毁了前程。古人说得好:“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燎原。”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警省自己,“宁公而贫,不私而富”,要正确把握名利的尺度,更多地看重社会声誉、看重群众利益。
四要正确对待私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不能让人情味变味。在交友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慎重,不断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有些饭局看似不影响公务,实际上是“鸿门宴”,要多加小心,防止“祸从口入”。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包围,成为酒肉朋友,容易出事。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划清公权与私情的界限,面对私情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讲正气不讲义气,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不怕“无情”,但求“无愧”。
同志们,党性不严、党风不正,就抵制不住诱惑,经受不住考验,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保一生平安,使党性外化为清正廉明的社会形象,内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我市和谐崛起构建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13/847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