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只要本科生”是对人才的量才录用

2015年11月16日 13:52

 

【事件介绍】

白读三年书?研究生投简历被直接退回:本科生就够用了

企业只要本科生,研究生投简历被直接退回

小解是镇江一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研三学生,他指着旁边的招聘展台告诉记者,刚才他投了简历,但工作人员看到是研究生后,直接给退回来了。他明确说只要本科生,我其实很想说,你就把我当本科生吧,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觉得不甘心。

记者注意到,这是苏州的一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现场要招聘开发、技术,以及IT等工程师岗位,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等,学历要求为本科。为什么不要研究生呢?这家企业人力资源副经理张孝梁说,招了研究生怕留不住。我们是制造型企业,觉得本科生就已经够用了。

这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吴晓亮则认为,问题的根本出在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都太前沿,而我们暂时还用不到。我们需要一些能适应产业快速更新的,但研究生们往往在学校里又没学到。

以往国企对学历要求卡得较紧,一般都要研究生。而现场,中交二航局的招聘要求也同样只要本科学历。

人事部经理尹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从事地铁、高铁的施工单位,他同样觉得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实用。研究生进来心态和本科生不一样,我们标出阶梯式的年薪是希望能把从事技术的本科生往管理人才方面培养,希望能留住他们。

大型企业招人计划削减,新兴企业需求量大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绕了几圈,没有看到大型电商企业身影。对此,南理工学工处副处长王渤称,今年很多企业抢人才,早在九十月份就已经进校招聘。今年明显感觉一些军工、航天、航空、船舶以及兵器类的企业招聘人数减少了很多。他表示,像华为、中兴等企业,往年是很多理工类学生的保底企业,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在他们学校也只签了百人左右。而随着大众创业后,一些新兴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反而比较大。

在现场,记者在一家做婴幼儿产品的互联网公司展台前看到,队伍排得很长。负责招聘的销售经理陶先生说,他们创业一年多,迫切需要电子商务方面的销售人才。哪怕是大专生,只要对互联网销售感兴趣,我们也愿意招进来培养。如果懂得一定的技术,能帮我们搭建平台,那就更好了。他同样表示,本科学历就足够了,研究生招进去有些屈才。

南理工将逐步淘汰就业劣势专业

本科毕业后工作还是考研,对于本届毕业生来说,很多人已经做出了选择。从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业整体需求量减少,很多单位招人计划比往年缩减了30%左右。南理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海灵称,很多企业只要本科生,说明了企业招人更务实。而今后本科生在选择读研还是就业方面需更理性。一些研究型大型国企、外企依然把研究生学历作为门槛,那么把这些企业作为就业目标、同时又确实有志于做科研的学生可以通过读研来提高学历层次,来跟用人单位学历相匹配。

朱海灵提醒,那些只想通过考研来规避本科就业难的学生,如果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以先通过工作来积累经验,这样很可能比读研三年更有竞争力。

针对一些单位提出的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朱海灵表示,南理工近两年在持续进行教学计划改革。比如下一年的招生计划就会与今年的就业情况直接挂钩,对那些就业不好的专业将逐步削减人数,甚至停招。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 根源并非学历

一句“不好意思,我们这边只要本科生。”硬生生的让一名研究生将自己投出的学历给收了回来。或许,读书无用论者又要开始造势的呐喊“读书越多,工作越不好找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根源并非学历。

研究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半是对一些专业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这种研究在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理论。而根据当下一些企业的需求来说,这些理论并不适用于企业的日常所需。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研究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发展,不具备积极影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不就是典型的理论知识,而只要当人的速度超过光速,就能回到从前的理论,在现实中不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爱因斯坦早已被多人视为科学界的神。而若以读书无用论者来看这样的一个人,或许,还真是百无一用。并非是研究生没有意义,而是企业暂时对于这些人才没有实际需求,所以不招是能够理解的。

而很多企业不太爱招学历过高的人群,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人才暂时不适用,而是怕人才的流失。很多企业招进高学历的人才,往往需要十分长的培养周期,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一些专业人才有时候并不一定好留,有些人更加希望去专业的科研所来进行自己的研究。因此,不招研究生,是企业担心留不住人才的另一种体现。

想起几年前,也曾经流传读本科不如读大专的言论。因为,当时的企业大量招募动手能力强的大专生,对于更加偏向理论的本科生显得比较冷淡。归根结底来说,也是因为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制定的。

其实,面对研究生进企业难,也不必过于大惊小怪。毕竟,一些研究生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不如本科生。企业不盲目的偏向以高学历招人,而根据自身要求来定规矩,其实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进步。而那些没有进企业的研究生,也不必太过耿耿于怀,在某些方面的深度研究才是属于你们的专长。若让爱因斯坦去做推销,或许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就得需要晚一个世纪。所以,不必纠结于学历过高而找不到工作,总会有适合的工作等着你。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有点武断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明确只要低学历的本科生,不要研究生,这样的选人方式貌似很不正常。对此,招聘方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很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都太前沿,而我们暂时还用不到。我们需要一些能适应产业快速更新的,但研究生们往往在学校里又没学到”等。仔细想想,这些理由其实都指向了一点,即高校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

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科目众多,但这些专业是否真的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就要求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对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研,并不断调整课程设置,该强化的强化,该取消的取消,让学生们学到更接“地气”的知识才行。其次,大学生们也要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笔者并不是说读研不好,但在职场上,学历高低和工作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研究生也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出色。与其抱怨“多读了几年,发现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倒不如多考虑考虑如何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才是关键。

当然,对于那些招聘会上的企业而言,也应考虑一下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招聘方式。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在招聘时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唯才是用,而不是简单地在招聘条件上搞“一刀切”,这样才是真正对企业的发展负责。

【启示与思考】

毫无疑问,放在当今的就业背景之下,这类事件确实存在新闻价值。因为,拼学历仍是时下就业市场上的一种主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企业的招聘条件里,不仅有学历限制,甚至还对毕业学校都有限制。比如,一些单位的招聘就明确要求毕业院校得是“211”或者“985”。

显然,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能够提升用人单位的整体学历水平。故而,在招聘条件的设置上,用人单位才会乐此不疲。从这个角度看,像新闻中“只招本科生”的案例当然也就成了一种异端。这种异端确实显得突兀。不过,它并不能成为某些研究生抛出所谓“研不如本”论调的论据,它也并不是什么就业歧视。这些企业只要本科生,也许恰恰说明企业招人更务实。

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不仅用人成本低,可塑性也较强,部分企业依据岗位需求精打细算,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无可厚非。但是,这一现象还是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思考。除了培育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之外,高校教育还应多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考虑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性,提供有关未来职业规划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让研究生的求职之路更加顺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16/8477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