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历史

国际共运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定抗击者

2015年11月17日 08:48

 

原题:国际共运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坚强的政治基石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刊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一文。文章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下简称“国际共运”)以积极的民主和平力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坚强的政治基石。它以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成为终结法西斯政治秩序的终极力量之一。它以人本主义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反对战争恐怖主义、倡导和平理想主义的正义指向,有效推动了民主与和平事业发展。它对法西斯主义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为构筑当今国际安全体系提供了价值向度。它所秉承的国际和平伦理主义,成为铸造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基石。它所追求的世界文明新范式,成为当今追求国际和平的政治典范。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政治脊梁和先锋战士,是影响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国际共运和世界秩序民主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然,苏联、共产国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

记者就此采访了该文作者、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姜安。

国际共运是法西斯的坚定抗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于国际共运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如何?

姜安:总体上看,对于国际共运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1.相关研究成果在众多学科中均有体现。其中,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等领域均有相应成果。2.学术成果虽有大量显现,但是零散的,并不系统,有影响的学术力作并不多见。3.相关研究存有争论。就国内学界相关研究而言,主要争论在于如何评价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如何对共产党在这次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评价。就国外学界相关研究而言,西方学术界普遍看低国际共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价值。苏联时期,该国学术界则高度评价国际共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政治价值。4.随着档案等大量历史文献被不断披露和发现,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国际共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到底应该如何评价?

姜安:国际共运是19、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共运以其坚定而独特的政治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高效的政治行动方式,形成了遍布世界的政治力量体系,成为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共运以相对独立的力量体制和组织体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中最重要的政治主角之一;以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抗击者;积极策划国际统一战线,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积极参与者;以人本主义关怀为价值理想追求,成为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的思想自觉者;以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的文化信仰和政治意志,成为展示人类追求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政治传播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在文中谈到,国际共运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发展。其内在逻辑机理是什么?

姜安:回顾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即人类历史的转舵与战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国际共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这里涉及的基本问题就是战争与国际共运命运的关系。

我认为,国际共运之所以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发展,其内在逻辑机理在于:在历史性转舵中,国际共运的内在政治品质锻造出功能强大的和平价值驱动系统,以神圣性、正当性和正义性制衡和抗击战争与邪恶、恐怖与杀戮,站在国际伦理和道德的制高点上,把控历史罗盘和政治枢纽,给世界带来新的光明和希望,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赢得了时代,也赢得了历史。

当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共运仍存在许多教训,值得深刻反思。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国际共运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贡献以及经验教训,仍然是人类必须尊重和珍惜的宝贵的政治遗产。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政治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在论文中认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政治民主与和平发展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姜安:这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其积极批判和深度反思,成为抗击法西斯主义及其侵略战争的政治启蒙者与思想觉醒者。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法西斯战争“是反对一切民族自由和独立的”。

其次,中国共产党积极组建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有效地壮大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开明的政治情怀和国家道德理想成为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统一战线的重要动力。

再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力量成为制约法西斯势力、缩短反法西斯战争周期的加速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惨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形成了全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势力。

最后,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政治运动的发展方向,给予中国人民以巨大的信心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思想前提是对战争性质的理解。毛泽东指出,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是今天世界政治的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勇气与信心、牺牲与贡献,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正义之师的政治形象,形成了巨大的政治感召力和向心力,成为领导中国涅槃重生的最有前途和最光明的力量,并由此成为影响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秩序民主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国际共运研究要杜绝“冷战”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然而,欧美国家仍有一些政治势力否定国际共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性贡献,产生了一些所谓的“争议”。

姜安:主要争论在于:1.如何对国际共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进行定位。2.如何还原历史真相,解释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如何评价共产国际在战争中的历史贡献。4.如何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的历史地位和实际贡献。5.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从国际共运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中,审视其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争议”为什么会产生?

姜安:这些“争议”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欧美国家一些政治势力出于政治斗争方面的需要,将历史本相学术研究政治化。具体而言,受“冷战”思维影响,受国家利益、价值观等因素影响,欧美国家一些政治势力基于实施新的民主化运动的政治考量,以否定共产主义运动为基本政治手段,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混淆是非,否定国际共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去苏联化”和“反共产主义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者应该如何对这些所谓的“争论”问题进行有力回应?

姜安: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要从三个重要的时间、事件节点来思考共产国际阶段性的政治转折或政策变化,即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召开及相关报告,是共产国际反对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政治爆发点;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共产国际放弃了“七大”以来奉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政策,国际共运出现新的转折;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共产国际再次进行政治转舵,全面地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客观上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负效应。它直接或间接地“确保”德国东线的相对安全,使其能够放心大胆地开启对西部战场的进攻。在这个意义上讲,苏联的外交行为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外交政策。因此,争论的关键,实际上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辩争。基于理想主义考虑,苏联与法西斯德国之间进行政治交易,有违无产阶级政治伦理和国家道德。但从现实主义出发,这一行为存在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苏联谋求与英法等国家建立集体安全体系、避免本国国家安全遭受侵害的外交努力无法实现,面对德日法西斯西东夹击紧张形势,被迫采取外交平衡策略,这种安全选择避免了国家损失,并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我认为,对国际共运的研究还有很多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第一,1943年5月共产国际的解散,是当然的政治选择。面对各国以及各国共产党实际情况的变化,统一的国际组织已经无法适应。其解散推动了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的历史进程,推进了各国共产党多元政治发展的历史向度,进一步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统一战线的团结,加速了第二战场的开辟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关于共产国际在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从整体表现而言,共产国际在战争中扮演了积极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角色。共产国际是最早揭露法西斯战争本质的政治单位,对当时反法西斯主义的启蒙运动起到了开启性作用。同时,共产国际积极建立和推进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积极指导、援助和支持各国抵抗运动,对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

第三,共产国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这表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国际联合或者政治合作,必须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各国政党的发展实际,采取符合时代需要并尊重各个政治单位自主意志的联合形式和组织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在国际共运及其他历史研究中,应该坚持怎样的历史观?

姜安:首先,回应这些所谓“争论”的有力做法,不是靠喊空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借助科学的历史方法论,充分依据历史文献,让学术回归历史本质。

其次,从思维模式上,应当将科学的演绎和归纳运用到社会科学的逻辑论证和学理辩论中,以科学思维方式避免伪科学论证。

最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依靠历史本来的逻辑力,追求考证和逻辑推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者必须拥有社会责任感,以正义和良知为核心价值观,真正回归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广场,展示人类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勇气和意志,同时赋予这一思辨以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围绕国际共运的研究,还有哪些需要深化的方面?

姜安: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国际共运发展的政治逻辑与世界战争的关系;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与战争的关系;反法西斯战争的真正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历史作用的政治话语地位和形象传播,等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17/8478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