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学生猝死课堂 悲痛之余更值得反思

2015年11月23日 09:56

 

【事件介绍】

南阳15岁学生猝死课堂 父亲追思:爸知道你累了

11月10日早上,南阳市十三中九年级某班学生小涛(化名),因心脏骤停突然晕倒在早自习的课堂上,待120急救车赶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小编在此呼吁家长和老师,请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父亲对儿子的追思,催人泪下

小涛出事的微博发出不久,有媒体报道此事,并公布了小涛父亲的微信截图。其中有他对儿子的追思,声声泣血,催人泪下:

十五载情缘一朝骤断,娃啊,你到哪里去了?告诉爸爸一声好吗,告诉爸爸一声好吗?

这么近,这么近,清晰的面庞这么近,可为什么听不到你充满绵柔的“爸爸”声?今生又让我到哪里去听这十五年浓亲的“爸爸”声?

娃啊!爸爸深深忏悔:每天睡眠那么少,还无形中增加了你的学习压力,更不该面对你的累,过多鼓励你做坚强的男子汉。

娃啊!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好好睡一觉吧!愿天下父母别再给孩子加压了,还他一个轻松自由的童年。

同学:“我们班是学业最轻的”

11月15日 ,微博名为@寶TTT小可爱 的博友发布消息称:“请大家好好看看,不要人云亦云了,还我们学校、老班一个公道。”

在微信群截图中,有位家长称,小涛可能是“心肌炎心脏骤停,跟劳累关系不大”。还可以看到名为小涛爸用户说:“谢谢学校的妥善处理!谢谢老师们对小涛的辛勤付出!谢谢各位家长的关心!”

网上有不少人质疑小涛是死于课业压力过大。@love是尘世幻想:还这么小一天就睡6个小时怎么行?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了!

@寶TTT小可爱回复道:这个同学是我们班的,我们班是学业最轻的。老师们都很好,法医都没有说什么,你们凭什么这么说,我跟他关系不错。我们所有同学和老师都很伤心,求你们,不要再造谣了,能不能让逝者安息?!

老师:让孩子快乐学习

无论这个孩子猝死的原因是否和课业压力有关,但还是为家长和学生敲响了警钟。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杨卫平是郑州19中初中部的教师,她说:“学习不是苦差事,而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其次,减少学生作业量,三年如一日,每天作业5~18分钟。允许孩子犯错,陪伴孩子纠错,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她建议家长:一、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每天回家有可口的饭菜、水果、牛奶等营养品。二、多与孩子交流时事民生,少拿孩子的成绩喋喋不休。三、不拿别人家的学霸孩子泄自家孩子的士气。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地成长。

专家:不要等孩子出事才醒悟

河南省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包振华表示,从这位父亲的追思微信可以感觉到,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内向胆小的青春期学生,面对的压力是多方面的。精神压力过大,学习疲劳过度,对心脏确实有伤害,当然不排除孩子心脏功能可能本来就不好。我处理过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上学,当家长发现孩子情况严重时才醒悟。他们会说:“孩子学习不重要,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就行了。”为什么不能在孩子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就这样充满关怀地温柔相待呢?

 

让孩子做作业到半夜,怎么都说不过去

对这一不幸事件不应过早下结论,同时我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故意迫害一名少年。对一些身体素质很好的孩子来说,这些作业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些身体不太健壮、或是有某些疾病的孩子来说,做这么多作业,可能就会成为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名勤奋努力的初中生每天作业要做到半夜,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对中小学生的作业量,我们也一向缺乏专业分析,有时学校认为作业量正常,家长却抱怨太多;有时学校贯彻“减负”,家长又认为学校“放鸭子”“抓得不紧”。初中生作业做到半夜,学习带给他的就不可能是幸福的回忆,而是煎熬和忍耐。可学生作业为何这么多,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不能认为政府三令五申发布“减负”通知就可以免责,细查一下不难发现,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有时正是学生作业多的幕后推手。有些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中考成绩私下进行排名,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校领导的政绩。而提高孩子们分数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多做作业、搞题海战术。

作业超量,教师也难辞其咎。目前,大批中小学教师自身是应试教育的产儿,虽然完整地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但因受过某些教育伤害,有些教师对教育本身就缺乏深刻认识。例如,有青年教师对城市学校正常的双休日很不理解,认为“我们那时每月休息两天已经算多的了”“我们高三基本没有体育课”……教师本人是“熬”出来的,他怎么可能理性地从事教学?

再就是家庭教育失当。云博同学的父亲悔恨不该在孩子极度疲劳时仍然“励志”,这个问题有普遍性。家庭畸形的励志教育,不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过度鼓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宣扬“成王败寇”……必然毁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压力陡升。

借此也想劝媒体关注一下“教辅市场”。中国中小学“教辅”GDP已经高到惊人,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规模也捆绑了基础教育。“焦点访谈”曾关注小学生作业本与橡皮的质量,可是,学生书包里有多少折磨人的“教辅”,也可以聚焦一下,那可是压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我很怀疑这回猝死的云博同学家里有一堆没做完的教辅。对很多中小学生而言,目前还不是玩得太少,而是睡眠不足。

今晚,让他们早点睡吧。

 

愿天堂里不再有作业和成绩

这反映了我国当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的学生与家长共同面临的教育压力,反映了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家长的暴力情绪。而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或者是身体承受力达到某个极限,危险就会降临于这样的家庭与个体之中。

或许有人认为,批评当下的教育体制并不恰当。发生这样的悲剧,也与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学生与家长的个人素质有许多关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在2019年高考改革未完全落地之前,教育体制的应试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底层社会家庭的孩子对于依靠学习而出人头地的渴望与压力非常之大,而每天做作业做到深夜、家长因孩子学习差就棍棒相加,只是这种重压下的个体与具体表现。

正如你我所见,无论走进哪所学校,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些这样那样的教育暴力口号。“用生命拼成绩”、“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宁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鲁迅讲礼教吃人,在当下谁又能否认学习压力也是在杀人。

或许直到死亡来临,许多家长才有可能去思考学习成绩与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正如只有意识到了身体里的疾病因子,许多坚持奋斗的成年人士才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因此,对许多中学生家长来说,道理有时候并不容易讲通。即便笔者的孩子处于升学关键阶段,我也可能必须要向亲爱的小孩施以重压,甚至也可能会因为成绩差而实施家庭暴力或冷暴力。

改变一考定终身、减少高考科目、放宽春季高考政策……这些都是当下我国高考正在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个省份也已根据去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届时高考的压力很在理论上得到很大的减轻。然而,各地的中考也需要减轻压力,也需要不断改革。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还需要不断促进各地学生的减压减负工作,而不能让这一轮又一轮的中高考改革又遇到社会的习惯性“软抵抗”。

我们不能指望只有天堂里的孩子才没有作业和成绩。因此,还是希望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加快步伐、尽快落地,并且要以切实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为目标,而不应该再让教育继续成为中国孩子的噩梦了。

 

【启示与思考】

教育部门应从少年课堂猝死看到背后隐藏的危险信号,深化教育改革,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切实落实减负目标,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的家长也要用心呵护孩子的成长。

从亿万富豪到公司白领,从中年老师到年幼的学生,屡屡猝死的悲剧刺痛公众神经。当今社会压力山大,已成为一种不容小觑的现代病,当此种重负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则是社会不可承受之痛。同时,也进一步提醒舒缓压力、呵护健康的重要性、迫切性。

稚嫩生命的逝去终是一个悲剧,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是一个悲剧,也希望只是一个意外。改革唯高考马首是瞻的教育生态,拓宽多元成才的培养路径和评价机制,将老师、学生和家长从不堪重负的压力下解救出来,全面构筑孩子健康成长的屏障,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杜绝类似悲剧的再度发生,应该是我们在祈愿孩子走好之余的不绝“回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23/8488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