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郭海燕: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盘点

2015年11月27日 13:49

 

MAIN201306181430000252452785210

郭海燕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是非常重视学习的。从2012年11月17日,举行了第1次集体学习,到现在已经进行过28次集体学习。平均40天一次,这说明这届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从理论上把握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特别注重理论的学习。28次学习的内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这28次学习的主题串起来,就是一条清晰的执政思路。

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宪法》。我们国家有了法治的规范和引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都能够逐渐得到解决。所以,第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宪法》的权威,我们一定要敬畏《宪法》,要树立《宪法》最高权威的位置。我们党的执政,我们政府的行政,都要在《宪法》的规范之内。

第二次,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利益格局得不到调整,老百姓的忧虑永远无法解决。所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第三次,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更是老百姓所盼望的,大家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了,“全世界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这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政策取向,所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能解决很多的社会问题。

第四次,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这个大家都看到了,充分证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跃升。

第五次,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也就是说,反腐败斗争任务完成得不好,我们就没有办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人民群众对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的反腐败斗争是非常支持的。现在老百姓盼望着把反腐败的成果落实到民生问题上。所以这个内容也是特别重要的。

第六次,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也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建设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努力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这个方面老百姓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他们对自己的生态权益是非常关注的,所以大家看看,党中央要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第七次,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唯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个工作做好了,中国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八次,研究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国家海岸线非常漫长,有18000公里,我们的蓝色国土,我们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不能维护海洋的安全、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平环境就要受到破坏,所以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坚定不移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海洋强国,这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在和平的绿洲工作、生活和学习,非常有意义。

第九次,研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按照以前的发展模式,劳动密集型的、高污染的、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很多深层次的民生问题。

第十次,研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的建设。大家也都知道,极高的房价绑架了民生,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也是群体性、社会性的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党中央决心把房地产拉回到保障和居住这个功能上来,不要再让它成为投资投机的场所和领域,这方面的政策非常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第十一次,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特别强调了要尊重人民群众,从中国历史发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你符合民心,你做的事情能够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你就能够持久,你就能站得住,如果违背了老百姓的意愿,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就不能持久。

第十二次,研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家想想,一个人没有精神的追求,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层面的支撑,他怎么可能有幸福感?现在很多的社会焦虑症,除了物质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这个层次的原因,就是他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了,只关注金钱、物质,只关注这些所谓的硬实力,这是不行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硬实力,没有文化软实力,就没有凝聚力。

第十三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人民要有一个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用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实现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宣传工作,密云进行得特别好,我到很多的村子里直接给村民讲,他们也非常重视。

第十四次,主题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公民都处在一种内心非常不平静、不平衡、焦虑、不安的状态下,我们怎么可能真正有国家安全,怎么可能真正有社会安定呢?所以解决社会焦虑症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第十五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很大的理论突破。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直到2012年11月份党的十八大都是这样讲的。但是到了2013年11月,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在起决定性作用。这个理论突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只有真正这样去做,才能实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些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才真正能够解决很多人的焦虑问题。有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削弱政府的作用,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好。以前我们强调政府的作用是四句话: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大家认真阅读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于政府职能的论述已经是八个方面的内容,而且特别强调了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一定要发挥作用,所以政府的作用要加强,只不过我们是表现在简政放权。可以放给市场的,可以放给经济组织的,可以放给社会的,可以放给基层群众的,我们要敢于放手,这方面也体现了我们政府的自信,体现了我们对人民的信任。

第十六次,强调加强改进作风制度的建设。老百姓的很多忧虑来自于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作风不满意,就是觉得我们原来的优良传统作风丢掉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能够认真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现在有些人做不到了,所以党中央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作风关系我们党的生命,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按照八项规定,把我们的作风整顿好,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身上看到希望,这样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化解社会焦虑。

第十七次,研究学习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军的军事创新。这也是我们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钢铁长城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电子战、信息战、心理战、远程战,那么人民的安全、我们国家的和平环境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对这个问题人民群众也是高度关注的。

第十八次,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有非常惨痛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和总结。毛主席当年也曾经讲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下来。其实在我们国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国家治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毛主席对我们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经验也非常重视。他曾经讲过他喜欢读的几本书。《共产党宣言》他读了100多遍,当然《共产党宣言》很薄。还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用19年时间写的,总结了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294卷、300万字,毛主席读了17遍。所以我也希望同志们注重我们这笔宝贵财富,要有横向的比较,借鉴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也要重视我们自己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十九次,研究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四个自由贸易区:上海浦东、广东省、福建省和天津市,发展都是非常快的,为我们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中国经济更好地和世界接轨,提供了非常多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带动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其实我认为很多人的焦虑产生于他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困难、低谷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变化。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变化,就像毛主席讲的,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它的反面转换。今天的弱者,经过努力,明天可能成为强者。今天的困境,有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意志,我们能发动群众来攻克这些难关,明天就可以进入顺境。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这是辩证法的基本道理,很多人不知道,所以他陷入了焦虑之中,我们认为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十一次,研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现在我们的弱势群体最盼望司法公正。所以大家看到,习近平同志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而且特别强调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些老百姓他可能什么都不太相信了,但是他相信律师,相信法庭,他相信我们的检察官、法官。咱们法庭上见,就是他最后的心理防线。如果没有司法公正,我们的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社会焦虑症就会比现在严重得多,所以这个问题也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

第二十二次,研究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们处在矛盾凸显期,很多很多的矛盾是来源于曾经的城乡二元格局,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党中央下了特别大的决心,要实现城乡一体化,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来保证。

第二十三次,研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问题,而且特别注重公共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我们要编织立体化、全方位的公共安全网,要使我们的公民衣、食、住、行都得到安全的保证。大家想想,不安全是公民产生忧虑的重要原因。

第二十四次,强调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者,防止破窗效应。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纪党规不断地推出,党纪党规严于国家法律,对我们共产党,对我们党员干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有些人他不当回事。对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对我们党的纪律、党的规矩他不遵守,这也是导致社会焦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是掌握公权力的人,老百姓的希望,他们的幸福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掌权的人手里,所以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了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者,防止破窗效应。

第二十五次,研究加强抗日战争历史研究。

第二十六次,“三严三实”专题学习,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中进行专题教育。

第二十七次,研究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相关问题。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十八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把这些内容完整地了解一下,我们就知道党中央是致力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我觉得这个话说得非常到位,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牢记在心。在我们的头上有党纪国法这条高压线,在我们的脚下有为人为官的这条底线,严格按照中央的决定去做,我们的社会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127/849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