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七千万人五年脱贫 彰显政府改革决心!

2015年12月01日 10:10

 

【事件介绍】

中央明确未来5年内7千万人脱贫 政府立军令状

五中全会后首次政治局会议11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听取关于巡视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情况的专题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研究了三件大事,但2000多字的会议新闻稿中,扶贫开发就占了整个篇幅的一多半。

“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在这次会上,中央不仅放出了狠话,也作出了具体部署。未来5年,中央确定5大举措,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1、扶贫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中央作出最新判断

这几年,国家发展了、百姓富了。但同时,仍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脱贫。现在,扶贫开发工作有多重要?已经到了什么阶段?对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

这次的政治局会议,一连用了四个“事关”来强调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当下扶贫工作所处的阶段,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个“硬骨头”,一个“攻坚拔寨”,扶贫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再难也要做,更要做好!为什么?会议也给出了答案: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可见,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仅能够让上千万贫困人口受益,也对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我国经济大有助益。可以预见,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和攻坚拔寨的冲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补“短板”,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2、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贫困地区的情况,长期在基层生活、工作过的习近平深有体会。谈起扶贫的经历,习近平曾坦言,扶贫工作“我花的精力最多”。

这次的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指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那么,扶贫这场攻坚战,怎么就算打赢了?会议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具体说来,就是要“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5年时间,7000万人口,任务非常紧迫。不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背后,也是有坚实支撑的。

一是我国的经济能力已经达到这个水平,政府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经济能力来解决问题。其次,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在扶贫经验的积累中已经找到一些比较有效的扶贫方法。这些方法,正是会议提出的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3、逐级立下军令状!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中央确定5大举措

经测算,中国共有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未来5年,每年要减贫1170万,任务非常艰巨。而且根据扶贫工作的客观规律,最早一批人脱贫相对容易,越往后则难度越大。因此,精准扶贫就成了关键词。

精准扶贫怎么干?政治局会议要求,脱贫主要靠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途径,并列出了5大举措:

一、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三、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

四、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五、要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精准脱贫的办法有了,就需要各级政府去落实,而这才是真正让扶贫政策惠及老百姓的关键所在。对此,中央也罕见地喊出狠话,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还强调了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的责任。

4、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将坚决从严惩处

明确了目标,确立了举措,还要把中央的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好。现实中,总存在一些基层干部“念歪经”,甚至自己将扶贫款项中饱私囊。“上面热、下面冷”的应付式行为有之,搞扶贫“一阵风式”的“假把戏”有之,“雁过拔毛”的行为也有之。比如惠民资金,一些地方存在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的情况,获批一万元到农民手中仅有五千。对此,百姓寒心,中央更不会放过。

会议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政策尽快落地。”并明确点出了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四类行为,表示要坚决从严惩处。

同时,会议还要求扶贫精准到户,指出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并要求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保障专项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更快地帮助扶贫对象脱贫增收。

 

“七千万人五年脱贫的底气在哪里?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均提出,必须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那么从现在开始计算,如何在五年多的时间、按照现有标准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大事。

不过,要在未来五年之中将现有的七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平均每年必须脱贫的人口在1400万左右,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底气究竟何在?

首先,政府部门把扶贫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来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同奔小康。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调研时就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因此,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体,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

其次,丰富而有效的扶贫实践为未来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积累。在长时间的扶贫工作中,我们探索创新了众多的成功经验,包括开发式扶贫、转移安置扶贫、教育培训式扶贫等等。对于由于年老或丧失劳动力的人员,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各级政府还在积极探索精准式扶贫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精准瞄准的办法,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财政实力的增强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未来的扶贫工作准备了较为充沛的财力。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额已经突破了14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央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地方政府的扶贫投入和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也实现了连年增长。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扶贫领域也日益增多。随着扶贫国际合作的加强,国际组织的援助,包括官方的无偿援助和各种低息贷款,对弥补国内扶贫资金的不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尽管有以上有利的条件,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就此一帆风顺,而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事实上,“有底气”更应该踏实工作,将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使全体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扶贫政策的好处,全部如期脱贫的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启示与思考】

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对扶贫攻坚打出的又一记“重拳”。与以往相比,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不仅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方法,同时强调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中央高密度地出台扶贫攻坚政策,并且措辞和语气一次比一次鲜明,足以表明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目标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农村这块“短板”,而农村贫困人口则是“短板”中的“短板”,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事关“十三五”蓝图的实现,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虽然“硬骨头”难啃,但是中央扶贫攻坚的决心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今年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又再次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将扶贫攻坚列为重要内容,此次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出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中央扶贫攻坚的决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策,把这一良策变为现实需要各地坚决执行。可喜的是中央政令畅通,各地特别是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已积极行动起来,扶贫攻坚的热潮正在全国形成。扶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韧劲,要认清扶贫攻坚的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把扶贫攻坚与推进贫困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与推进“四个全面”结合起来,让扶贫攻坚真正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01/8501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