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谁来捍卫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12月03日 10:26
【事件介绍】
顾客火锅内捞出电池 煮一个小时幸未爆炸 店家拒承认
大家平时都很爱吃火锅,麻辣火锅、肥牛火锅、海鲜火锅还有涮涮锅等等。在这寒冷的冬季吃上美味的火锅,是暖胃又暖心。不过,最近济南的张先生,因为吃火锅,吃出了一件烦心事。
据报道,10月11号下午,张先生的爱人带着孩子到恒隆广场6楼吃小馋熊快乐涮涮锅。当时去的时候是3点多,在吃了一个多小时后,张先生的爱人从火锅里捞了一块手机电池出来,是一块黑色的手机电池。
火锅里吃出电池煮一个小时未爆
黑色的手机电池?难道这一家的涮涮锅是用手机电池做的底料吗?张先生听到爱人打来的电话之后,吓出一身冷汗。张先生表示,当时最后怕的就是手机电池遇高温会爆炸,现在想想也是特别后怕。所有人,包括医生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电池为什么没爆炸?手机电池在高温里面煮了一个多小时,没爆炸算是万幸。如果当时炸了,张先生的爱人和孩子以及旁边的人都会受影响。
记者在电池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生产日期是2012年4月27日,并且在注意事项中标注着,禁止将电池置于水中,禁止置于超过60摄氏度的温度中。
店方写保证书承诺赔偿相关费用
张经理告诉记者,后来恒隆广场6楼的一个楼层经理也过来帮忙处理这个事,小馋熊涮涮锅的店面经理给他爱人写了一个书面保证,如果电池对身体有伤害,会对其进行赔偿。
在得到小馋熊快乐涮涮锅店面经理的书面证明之后,张先生的爱人看对方没有否认,也愿意承担责任,而且当时有恒隆广场的楼层经理在一旁处理,就带着孩子离开,并去医院做了检查。
张先生说,他们已经咨询过医生,医生答复说,手机电池对人体最大的伤害就是重金属的伤害,里面含有铅、镉、汞(水银 )。这个检查还要分几步来检查,可能要分个三四步,而且检查的周期很长。
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汞中毒的检测,也就是水银的检测在济南做不了,必须要到北京去做检测,并且要承担高昂的检测费用。于是张先生又找到了小馋熊快乐涮涮锅的店面经理。店面经理表示,他做不了主,要给上级请示。并说会尽快的给张先生一家一个答复。
几天后,店面经理给张先生回复说,愿意承担三五百块钱的费用。但是张先生觉得远远不够,因为第一次的检查费用已经是一个人将近一千五百块钱。
态度180度大转变 否认电池出自他们
因为检查费用的问题,张先生和小馋熊快乐涮涮锅的店面经理一直没有达成共同的意见,事情就一直拖到现在。但是当张先生再一次找到小馋熊快乐涮涮锅的店面经理时,这名经理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张先生说,店面经理说他看了后台的监控录像,说没有看见有往里面放电池的。当时张先生跟他要前面的监控录像看,后来张先生的律师也和他协商过几次,但是店面经理仍否认这个电池是从他们那吃出来的。
对于店面经理这样的解释,张先生表示很无奈。张先生说,他现在的诉求就是,第一要公开道歉。第二要担负检测的费用。如果后面检测出对他家人身体有伤害的,还要赔偿他们的治疗费用。
欲看监控却遭拒绝店方前后说法矛盾
随后我们的记者也跟随张先生来到了涉事的小馋熊涮涮锅,可是协商结果却并不让人满意。
在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恒隆的这家火锅店。不过这回张先生得到的答复,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小馋熊涮涮锅的陈店长说,这个锅并不大,而且汤是从汤壶往外倒,汤壶也有嘴,不可能倒出这么大块东西。
陈店长建议张先生直接走法律程序,因为他怀疑电池根本不是他们员工掉进去的。不过记者却发现,这家火锅店内布满了监控,要想找到电池是怎么进入锅底的应该不难,不过陈店长却说店里监控已经坏了,而且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坏了。
不过,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店不仅前面有监控,后厨也有。因为刚开始协商的时候,这位陈店长就曾明确告诉过他,自己通过检查后厨监控,发现后厨一切正常。然而当记者提出想看一下后厨监控的时候,陈店长却说他没法提供监控视频。针对店方的态度,张先生表示准备走法律程序。
火锅内捞出电池,如何破解舌尖上的危局?
店方对这起事故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自家的火锅出了问题,没有想着对自己的顾客负责,承担责任,反而是一推六二五。感情这家店热气腾腾的火锅也融化不了老板冷漠的态度。但是,不管店家态度如何,出了事故,责任也不是想推脱就能推脱的。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此的不负责任,又怎么会得到顾客的信任?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为何一次次曝光治理却难以根治?我想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公民维权意识淡薄。在饭店吃出电池的事件可能并不多,但是我想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食物中吃出过头发、塑料等情况。面对这样危害公民身体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店家“免单”的赔偿方式,这足以说明公民对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缺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的淡薄,同时,这也是在“助纣为虐”。其二,无良商家利益熏心。虽说商家经商的根本目的是挣钱,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可以得到理解,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对得起从商的良心。“一切向钱看”的从商观念蒙蔽了不少商家的双眼,不仅没有层层为餐桌上的食品把关,还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减少把关环节。其三,违法成本低,存在侥幸心理。从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通常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不疼不痒”的处罚。所以不少商家存在侥幸心理,一次次为了可观的利益“铤而走险”。
乱象并不可怕,可怕是乱象屡禁不止为食品安全事件“添油加火”。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破解食品安全的危局不仅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担当、守法经营,需要强烈的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还需要建立“难以承受”的惩处体系。希望各界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只有大家共同发力,才能保卫餐桌上的安全。
火锅内捞出电池,食品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与吃饭吃出头发、吃出“小强”、吃出苍蝇相比,张先生爱人在涮锅中吃出电池,而且还是手机电池相比,这些简直都“弱爆了”。不去想吃到电池本身这件事情,按照常人的思维都会追问,手机电池这么大的物件是怎么掉进了涮锅里的?这真的很让人费解。我们知道手机电池属于易爆物品,在高温的状态下容易发生爆炸。所幸的是,手机电池在高温锅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没爆炸,否则张先生的爱人和孩子以及旁边的顾客都会受影响。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火锅店是逃不了干系的,这样事件的发生也在拷问着食品安全,警钟已再次敲响。
“亡羊补牢”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可是食品安全非要等到“亡羊”以后才想起“补牢”吗?为什么不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前未雨绸缪呢?如果把监督监管工作放在平时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吗?当然,出了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只要追问相关监督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在哪里,我们更要追究火锅店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良知在哪里。而且在看到受害人的检查费用时,店主的态度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而不承认电池是从自己的店里吃出来的,这难免让人意想不到,更让人震惊。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食品质量和安全事故的时候,饭店经营者应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为其换货或者退货,但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同时,消费者应该保留好食物样品和就餐证明,及时向消协、工商、卫生部门投诉到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投诉。以便有关部门对出现问题的饭店进行检查和处罚。如果在就餐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院证明(如病历、门诊记录),肇事饭店将要负责医药等相关费用。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监管已迫在眉睫,需警钟长鸣,抓监督不能三分钟热度,保安全不能走马观花,只有用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消费者才能吃得放心。
【启示与思考】
对于此类事件的发生也是屡见不鲜,很多顾客都有过类似经历,当前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代表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深化。解决不好食品安全问题,损害的是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的是社会上的不信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无疑不利。因此只有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好人民的监督责任,食品安全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解决好食品安全,需要企业用“心”。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检视历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个别生产经营者之所以罔顾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于其完全没有了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
解决好食品安全,需要人民用“心”。公众发挥充分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必将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压力和成本。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从总体上降低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成本。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各方力量的齐头并进,相信随着企业责任意识的增强,人民监督意识的树立,食品安全问题也将有效解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03/850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