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范例和标杆
2015年12月06日 18:50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月1日至5日先后对津巴布韦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是部长级会议,而冠上“峰会”之名便升格成为首脑级会议,首次给该论坛冠以“峰会”的时间是2006年11月,此次论坛再次冠以“峰会”名义,将其升格为首脑级会议,有50余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共聚一堂,足可看出在全球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召开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但中非合作论坛在本质上依旧是部长级会议,是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机制。
图: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15年来,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不断加强,日趋成熟,逐渐确立了定期召开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论坛中方后续委员会与非洲驻华使团磋商等机制,并建立了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等机制。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现“中国梦”和“非洲梦”注入了强大动力。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范例、标杆和旗帜,深刻的体现和表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逻辑和治理之道。
从中国积极倡导和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说,是为了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也是为了适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全球治理已经是当今各国无法回避的话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今全球诸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发展战略上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扶贫、防治艾滋病、禁毒、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跨国合作项目。如中英两国政府开展的《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贵州省环保局、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渐进组织等开展的《草海跨国合作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云南省开展的《云南省多部门与地方参与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等。这些跨国合作项目有效治理了体现在中国的全球问题,既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是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2015年10月l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全球治理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中国高度认同全球治理理念并积极投身实践,参与全球治理既是崛起中的中国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在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之后对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承担相应大国责任的积极回应;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力也将日益增强,参与的范围也将明显扩大。
第二,从中国参与中非合作论坛所坚持的全球治理理念来看,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致力于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并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在访问非洲国家时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并提出了“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方从不以单方的获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实现非洲的自主可持续发展。中方在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为非洲持久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方一贯强调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基石。中国提出的正确利益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声音和中国主张,这些理念和主张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第三,从中国参与中非合作论坛所坚持的全球治理身份定位来看,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同时展现新兴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加强中非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非各自的发展,同样也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世界格局向更加均衡和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重视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关照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特别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坚持在全球治理体制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不言而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结构、产品科技含量、人均收入、国民教育、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但从我国迅速提升的国际地位来看,我国正在强盛崛起,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因此,中国身份的定位必然是两种身份的兼顾与并存,不可能也不应该片面强调任何一种,尤其是不能用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来替代或忽视新兴大国的定位,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要处理好担当责任与量力而为的关系。
第四,强调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要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周边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就中非合作论坛来看,论坛成立15年来,中国援非项目遍及非洲大陆,援助铁路5675公里、援助公路4507公里、援建学校200多所、每年提供7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为非方培训各类实用人才8.1万人次。中国积极参与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机制等新兴治理机制,主张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份额和表决权的提升发挥了实质性作用。中国在国际环保领域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为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发展空间,也确立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原则,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事业发展。这些努力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全球新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是在非洲大陆举办的首次论坛峰会,据此前媒体吹风会报道,中方将全面系统地宣示中国对非政策新思想、新理念,宣布一系列对非合作重大新举措,特别是将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势和关键领域,深化同非洲国家的互利合作,助力非洲国家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此次峰会将成为中非友好合作史上新的里程碑,对于推动中非关系全面发展,促进世界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次峰会也将再一次展现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范例和标杆作用,向全球表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声音,深刻表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逻辑和治理之道。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离不开世界各国与地区,但世界各国与地区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于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06/8514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