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外卖禁入校园 “堵塞”不如“疏导”
2015年12月07日 09:55
【事件介绍】
北京8所高校禁止餐饮外卖进校园
现场
学生叫外卖被阻步行8分钟取餐
11月22日傍晚6点左右,正在寝室忙着写论文的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生小李准备点一份外卖,于是拨通了学校附近某家外卖餐厅的外送电话。但是,当该店的外卖员得知送餐的地点是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时,则明确告诉小李,由于“学校有禁令”,他们“难以送进校园”,只能让小李自己来学校门口取。
无奈之下,小李只能放下手头的论文,穿戴整齐,冒着风雪,从宿舍走七八分钟的路程,来到与外卖员约定的学校西门处。约十分钟后,小李取到了外卖,便急着往宿舍跑去。“我怕一会儿饭就凉了,”小李说,“要是外卖能送进学校里来就好了。本来就是为了方便才叫外卖,现在还要跑到校门口取,这么冷的天,实在太不方便了。”
调查
目前已有8所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园
记者调查了18所在京高校,发现有8所是禁止外卖进入校园的——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的规定是:并非禁止所有外卖入校,而是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入校,外卖员送餐入校只能步行。但考虑到绝大多数餐饮外卖是靠电动车,这3所高校也可以视为对外卖进校说不。
记者发现,一所高校是否对外卖进校园说不,与其是央属高校还是市属高校、地理位置等因素都没有关系,只与其自身的管理方式有关。例如,同样是位于中心城区闹市地段的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前者允许,后者就不允许;身为“邻居”且都是部属高校的中国矿业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前者允许,后者不允许。不过也有一个规律可循:校园面积较大的高校,例如北大、清华、北航等,普遍是长期允许外卖进校园的。
支持方
食堂饭菜难吃外卖提供更多选择
记者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点外卖的高峰时间是晚上9点以后。因为大学食堂开晚餐的时间通常在傍晚5点至6点之间,新陈代谢旺盛的大学生到晚上9点以后常常又饿了,需要吃夜宵。虽然部分大学食堂提供夜宵服务,但品种毕竟有限;部分市属高校更是由于体量有限,食堂没有夜宵服务。如果学校不允许外卖进校园,外卖就只能送到校门口,等学生自己去取。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近某外卖餐厅的一位外卖员告诉记者,由于学生点餐数量较多,外卖多的时候“根本送不过来”。“学校有禁令,我们为了避免麻烦,也只能让同学们到校门口拿了。”该外卖员说。
对此,一些同学很有意见。北京科技大学的王同学告诉记者,现在他取外卖比以前走得远,“食堂的夜宵就那么几样,点外卖除了改善口味,主要是为了方便快捷,更何况现在天冷,如果要自己到校门口取,等拿回寝室饭菜早就凉了,这外卖还有什么意义?”王同学说,“虽然学校的做法也有道理,但我还是希望外卖可以送进学校里来。”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虽然食堂有夜宵,但晚上去吃的同学不多,愿意到校门口取外卖的更少。“这么冷的天,还不如在寝室吃泡面。”一位大一新生说。
反对方
卫生和安全都是禁外理由
北京语言大学校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对外卖的禁令,主要是出于对校内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由于中午或晚上送外卖的时间正好也是学生上下课高峰期,有些外卖员骑电动车的速度较快,很容易冲撞学生,学校里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我们也是为了学生安全才采取这样的限制措施。”
除了校方,一些学生也支持禁止外卖进校园。记者在百度“学院路”贴吧里找到一个讨论有关“外卖是否应该进校园”的帖子,发现支持学校对外卖的禁令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一个支持者一口气举出五个理由:外卖食品卫生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校园里交通拥堵,外来人员身份检查难,造成学生越来越懒,外卖餐盒对宿舍卫生的危害大。
在以“吃的好”著称的清华大学,晚上不仅有品种丰富的食堂夜宵可供选择,外卖也可以送到各宿舍楼下。不过还是有学生对外卖进校园持反对意见。“一到晚上学生公寓附近的道路上到处是自行车,外卖的电动车开起来飞快,在各宿舍楼之间乱窜,真是很不安全。”一位高年级女生抱怨道。
外卖能否进校园,到底是多大的事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场景,APP火爆,让外卖订餐变得更容易,而站在信息技术前沿、身处相对封闭的高校学子,自然成了外卖群体的重要消费群体,而与此同时,外来的送餐人员自然成了“问题”来客。
当许多人开始坐享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禁止外卖进入校园所带来的违和即视感,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在诸多声音中,首先的一种声音是极为不理性的,有人简单地将外卖被禁止进入校园,直接等同于高校对外卖说不,然后把它上升到侵害学生基本权利的层面,甚至还有声音将此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障碍,似乎要是不让着外卖进了校园,这一流大学就是个梦。
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那些出台禁令的高校,只是不让外卖送餐人员直接进入校园,尽管从事实上造成了外卖火爆的障碍,但这并不能说明校方对外卖的态度。这就好比说学校周边禁止摆水果摊,谁也不能说学校是对水果排斥。这样的过度解读,显然是在乱扣帽子。
其次,当我们在争论外卖到底能不能进入校园,究竟在争议什么呢?换句话说,是不是说允许外卖进入校园,就能彰显出开放的胸怀了呢?是不是这就是值得点赞呢?而那些不允许的,则可视为封闭呢?事实上,是否允许外卖进入校园,充其量是一个管理方法上的问题,无论那些允许进入的高校是否因外卖进入发生过安全问题,外卖随意入校都一定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那么,有些高校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比如增加消费便利,最终放开了外卖进入,而有些高校同样结合自身情况,给外卖贴上禁行标签。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无关乎道德色彩上的评判,只是不同的方式选择而已。
当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外卖的火爆,所揭示的其实是学生们消费选择多样化的强烈需求,而这个需求,并非一定需要存在安全隐患的外卖来实现,它给所有高校提出的命题是,高校内的食堂如何通过丰富菜谱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毕竟来说,外卖的火爆,除了存在安全问题外,卫生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那么,如果能通过相对安全的校园食堂来满足学生的潜在需求,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而这,恐怕才是外卖能否进入校园中最值得关注的话题。
于此而言,外卖能否进入校园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无论能不能进校园,关键是能真正给校园消费带来安全和卫生保障。尤其值得期待的是,能让校园食堂菜谱成为火爆的订餐APP现实版。
外卖进校园 管得住吗?
目前,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服务,然而校园餐饮服务的社会化却始终是个“半吊子工程”。从价格来看,高校菜品的价格与外卖中各种折扣相抵后的价格相差无几,但菜品口感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导致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抱怨时有发生。
此外,部分高校占地面积大,学生寝室、教学区、食堂布局分配不合理。学生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在数量有限的食堂就餐,容易出现吃不着热的,或索性没得吃了的局面。部分人偶尔想找个聚餐的环境,更是难上加难。
在学生有需求,校内难满足,而社会能够提供便利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正视现实,订餐APP在校园的火爆,无非是供求关系的正常体现,是学生需求的真实体现。至于谁能在这场博弈中胜出,自然是由市场说了算。若学校仍一味地墨守成规与单方面禁止,并不能有效改善校园的就餐行为。
作为校园管理者,考虑到食品安全、校园道路安全、陌生人身份安全隐患,禁止外卖送餐者进入校园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更应从校园内部就餐环境找到解决方案。
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等手段改善校内食堂饭菜的卫生、口味、分量、供应时间等问题,以优于外卖的质量吸引大学生们重回校内食堂食用饭菜;另一方面,针对相关校园食宿布局不太合理的情况,也应拓展订餐等外卖渠道送餐到宿舍等,通过合理的质量和优质多样的服务,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餐需求,也避免了外卖给校园带来的食品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等隐患。当校内的餐饮业红火起来,校外的市场自然就会缩水。
为什么支持大学禁外卖?
一是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对于外卖食品以次充好等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加上流通环节较多,而且热食变成冷食,缺少汤汤水水等,必须警钟长鸣,不能等出了一个个问题总是后悔莫及,特别是网上和电话订食,良莠不分,容易让一些人浑水摸鱼,留下更大的隐患。不出事拉倒,也许出了一次事就是灾难性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不能没有一点防备意识。
二是有害大学生健康和素质。外卖食品往往送到宿舍楼,大学生吃了不用洗碗了,不用走路了,长期下去,身体抵抗力必然下降,加上外卖餐饮让大学生选择食品并不一定比食堂丰富和好吃,再加上有些大学生偏食和考虑餐费价格,反而损害了长身体时候的食品结构,带来后患无穷,导致对油肉食品等贪得一时嘴害了一辈子,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自立和养成,把人变懒了,恐怕救都救不过来。
三是校园卖场造成秩序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总是有限的。一所大学里面,至少几千人,人人都叫外买,整个校园成为外卖场,叫卖声影响校园学习管理秩序,叫卖车也带来校园车辆拥堵和危害安全,还可能引狼入室。现在快递业一般也是在校园外接收不得进入校园内,否则校园内不是乱了套了。
总之以自由为名,让外卖进校园,看上去护着大学生们,实际上是害了他们,我们的大学生也要看清问题的本质,谁是真正为你好。至于“吃腻了食堂或懒得出宿舍的在校大学生叫外卖非常普遍”本身就是有些夸张,同时也要两面看,外卖就一定比大学校园好吃吗?当然,大学校园里食堂可以做得更丰富的一些,由于是市场经济,学校不可能补贴他们,只能内部挖潜,争取价格优惠一些,加上服务上改进,包括减少排队时间,增加食堂餐点、实行错时下课,从而留住大学生进餐。
【启示与思考】
面对“餐饮外卖进高校”,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我们不该“人云亦云”,而应“实事求是”。
似乎,赞成有其赞成的理由。你那高校餐厅的伙食,大多是“老三篇”,吃起来有些乏味;而我的钱包我做主,有时候用餐叫个外卖,改善一下民生,也节省时间,未尝不可;这其间,即使有的高校对此加以禁止,但有的学子跑到校门外去取,或干脆直接去校外餐馆用餐,你校长又奈何了得?所以说,对餐饮外卖进校园,高校不可“一禁了之”。
餐饮外卖进校园,正确的态度,高校应学“放风筝”。
所谓“放风筝”,一方面,“要让风筝飞上天”,也即允许“有多样性”,允许餐饮外卖进高校,欢迎平等竞争,以方便同学们就餐;另一方面,“风筝之线应紧紧握在手上”,也即要加强对餐饮外卖的监管,具体说来,外卖的餐馆既要有营业执照,更要与学校订立合同,对不起,“野路子餐饮外卖”一律拒之校门之外,也要求学子们注意食品安全,这是其一;其二,对外卖餐馆的卫生与食品质量安全,校方应不定期地“突然袭击”去检查,必要时,还请当地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总而言之,“食以安为先”;与此同时,高校的食堂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也应该有“优胜劣汰”,也应该有所“花样翻新”,也应该讲究“色香味俱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07/851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