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解读“一元奖学金”,学生何处话凄凉

2015年12月15日 10:38

 

【事件介绍】

苏州大学奖学金居然只有1块钱 改革惹争议

1元奖学金

成了荣誉象征

2014年秋季,苏州大学就颁发了《全日制本科生奖励评定实施细则》,拉开了奖学金改革的序幕。

改革之前,苏州大学人民综合奖学金是500元人民币,获奖人数占比为15%;学习优秀奖学金分一、二、三等,奖金金额分别为2000元、1500元、750元,人数占比分别为4%、9%、13%;卓越创新奖奖金金额和学习优秀奖学金一致,但占比较小;另外,专项奖学金分设7项,总人数占比为20%,奖金为400至600元不等。

改革之后,获奖人数占比仍保持一致,但涉及的奖励更名为综合奖、学习优秀奖、卓越创新奖和专项奖。其中,学习优秀奖和卓越创新奖分特等、一等、二等。更大的改变是金额——改革后,涉及奖励均不再设立奖励金额,仅颁发荣誉证书。

今年,除了荣誉证书之外,获奖学生不分种类、等级,均有象征性的1元钱奖励。不过,涉及改革的只是校级奖学金,国家级别奖学金、各类捐赠奖学金以及对贫困生的各种奖励和补助金不在这次改革之列,金额没有减少。

学生

怀念奖学金

但仍会去争取

今年的奖学金尚未到手,但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调整,这也是热议的由来。

大一学生小许说,进校时他就听说了苏州大学独特的奖学金制度,当时“非常诧异”,现在知道“一元钱”之后,他更是觉得不解,“奖学金是国内外大学都有的奖励机制,为啥苏大特立独行?再说了,要么别发,要么就正常发,一块钱算什么事!”

小许说,上大学之初他就有个愿望,想用奖学金去云南玩一趟,“这下子全没了。”

而大二学生小张虽然也有许多不解,但不会像小许一样赌气,“更重要的是荣誉,简历里有这么一条能好看许多,找工作时也能加分,相比之下,钱倒不重要了。”小张说,“学习毕竟是自己的事情,不会为了有没有奖学金而放松。”

大四学生小曹对奖学金改革有着比较直观的体会,“我是贫困生,大二的时候拿了好几个奖学金,一共有3000元,抵得上我4个月的生活费。”对于调整变化,小曹有点惆怅,“现在,奖学金没了,我很怀念它。”

学校

改革奖学金

出国基金多了

改革奖学金,苏大是缺钱吗?昨天,记者联系到苏州大学宣传部。相关老师表示,奖学金改革方案是经过校务会议审核通过的,其他细节不方便透露。

记者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了解到,苏大取消的这部分奖学金总额约有500万元,然后,他们在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基金的账户上增加了500万元,同时也增加了500万元投入到本科生奖助学金额上。

“学校现在在转变一种观念,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但不应该‘以获得奖学金’作为求学的目标。”苏大一名班主任老师说,她很赞同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一些困惑。譬如说,和原先获得校级奖学金的人数相比,获得海外交流奖学金的学生要少得多。另外,虽说在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但根据《苏州大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奖学金实施细则(试行)》,除去其他条件,单是“外语成绩符合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入学要求”这一条,已经拦住了不少高中英语水平较低、大学英语老拖后腿的贫困生们。

 

“一元钱奖学金”是惰性教育并发症  

“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同样,假如同学过分重金轻奖,甚至为奖金而学习,那么其学习旅程,必定会是丧失乐趣、难以行远的苦作舟。从这个角度看,适当降低奖学金的额度,强化奖学金的精神属性,也未曾不可。但此次,苏大采取“一降到底”的方式,将所有校方推出的奖学金都降为一元,却是过犹不及、得不偿失的。 

对于,“一元钱奖学金”,苏大的解释是,“奖学金改革方案是经过校务会议审核通过的”。而依据此前的公开报道,苏大取消的这部分奖学金总额约有500万元,而后校方在学生出国学习基金和本科生助学金上,各增加500万元。这些无疑是在向外界表达两点。一是,一元钱奖学金的制定过程,符合程序正义。二是,推出一元钱奖学金政策,其目的不是为学校省钱,而是让奖金更合理的利用。 

然而,“一元钱奖学金”真如校方描述的那样“高颜值”么?恐怕未必。首先,各类奖金性质各异,不可相互替代。比如,学习优秀奖的目标群体是,各年级中的学习优异者,具有普惠性质。而出国学习基金则面对有出国需求的优异学生,聚焦的是关键少数。简单地奖金挪移,有让奖金沦为少数学生专享的嫌疑。其次,奖金变更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声音,以凝聚共识。而苏大仅仅通过校务会议审议,就付诸实施。显然,这样的程序正义,只是“规则正义”,并不能全面的代表苏大。

更需警惕的是,苏大仅仅是觉得,奖学金并未“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就直接将奖学金改弦更张。那么,采取同样的理由,是不是也可以将奖学金挪用到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学楼扩建,软件设施的升级等方面?抑或是,为让科研资金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更该适用范围和课题项目呢?显然,奖学金的随意更改,平添公众这样的担心。 

近年来,高校在奖学金的分配问题,一直争议颇多。比如,单科专项奖金是否过低;取总成绩排名的30%,是否需要加单科成绩必过80分的限制条件,等等。甚至,因质疑奖金分配不公,78名学生将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告上法庭。而砍掉面向普通学生的优秀奖学金,无疑可减少这样的麻烦和非议。从这个角度看,一元钱奖学金何尝不是惰性教育并发症?

事实上,对于奖学金而言,并不是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二者不可得。相反,假若调配得当,两者能够相互刺激,达到最佳的奖学效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理。有关方面刚刚嗅到奖学金功利化的苗头,就立马对之全盘否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人甩包袱、逃避责任的联想。

 

一元钱奖学金制度并不“接地气”

改革,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不,苏州大学也踏入了“改革”大军,从奖学金制度入手,将原有的校级奖学金,统统改为“1块钱”,附加荣誉证书。这看似鼓励学生“不为钱财而学、只为荣誉而争”的制度,但实际上却并不接地气。

作为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而大学生,作为踏入半个社会的人来说,谁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说,奖学金是每个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就算为了毕业修学分也要学习,既然学习,为何不好好学呢?奖学金虽然不能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最佳动力,但至少也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荣誉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没钱万万不能”的社会,一定的物质奖励,才能够更加的迎合人心。

奖学金,奖学金是提供给特定学生的金钱奖励。倘若没有了“金钱”,又如何能够称之为“奖学金”?也许“谈钱很俗”,也许“谈钱伤感情”,但是,没有了“钱”的奖学金,实在是让人很无语。相信,苏大也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谨慎实施“一元钱”奖学金制度。

 

【启示与思考】

“一元奖学金”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促使学生转变观念不以获得奖学金作为求学目标的初衷也没有问题,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操作过程中一元奖学金很可能就沦为了“劫贫济富”。

奖学金不仅代表着一份荣誉,对于部分贫困生而言,奖学金更是学业得以继续的保障。以前几千元的奖学金,是贫困生数月的生活费,现在成了象征性的一元,贫困生日常生活堪忧,家庭的压力随之增加,他们还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吗?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贫困生也可以去申请海外交流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金额高获奖人数还少,如果能够得到,肯定就不会因经济困难影响求学。这话倒是不错,可是正如苏大教师所说的那样,单是“外语成绩符合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入学要求”这一条,就已经把不少高中英语水平较低、大学英语老拖后腿的贫困生拒之门外了。即便少数贫困生获得了海外交流奖学金,他们就一定能够出国求学吗,在国外的日常开销,可能就让他们望而却步了。所以,“一元奖学金”让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希望更加渺茫,这不是“劫贫济富”又是什么?

一所大学无论做什么样的改革,都要把学生当做可以平等对话的人格体,不要当小孩子去哄骗。相信吐槽的同学们也不是一味反对调整奖学金,而是觉得这个“一元奖学金”的故事讲不通,或者校方压根就没准备讲清楚这件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15/8533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