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反向春运被追捧,换个思路过春节

2015年12月17日 11:09

 

【事件介绍】

上班族流行反向春运 把父母接工作地过年

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两难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过一个“反向春运”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工作地过年。记者了解到,一些省市到南京的火车票要比南京去那里好买得多,而机票也是飞到南京来便宜。因此,一些南京上班族打算将父母接来南京过年。

火车票节前进南京比出去容易

经过数天的抢票大战,记者发现,由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去往各个方向的车票都比较紧张。相反,从其他城市到大中型城市的火车票反而比较好买一些。这迫使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上班族变换了过年方式,不再执着于抢春运回家的火车票,而是将父母接过来,一起过个“反向春运”年。

南京上班族王小姐来自辽宁锦州。原本她打算2016年2月4日或5日回老家过年,但是没有抢到这两天的车票。登录12306网站,王小姐反向查询后发现,2月4日、5日这两天,锦州到南京的车票还比较宽裕。截至到当日下午5点,12306网站显示,2月4日锦州到南京的10趟列车中,8趟列车有余票,其中G1254次列车还有二等座余票。此后的2月5日、6日锦州到南京均有二等座、硬卧、硬座等不同席位的余票。

于是,王小姐便有了接父母来南京过年的打算。她称,工作后,也没时间带父母出去旅游。正好趁着过年,接父母来南京,好好带他们逛逛南京城。在她看来,跟父母在一起,就是回家了。

记者了解到,2016年春节前,南京到哈尔滨、青岛、长春、成都、重庆、西安等方向的火车票都比较紧俏。但是,由上述方向到南京的火车票要相对宽裕些。因此,部分在南京的异乡人,也在考虑接父母到南京来过年。

飞机票部分城市飞南京现“白菜价”

春运抢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从南京飞往其他城市的机票价格已涨至9折,动辄就要一两千元。然而,记者查询了相关票务网站发现,反向春运航线的机票价格却一路跌至“白菜价”,两者间的价格甚至能相差好几倍。

一般情况下,民航春运出行高峰在除夕前3天,即2016年2月4日至6日。在此期间,从南京出发,飞往国内其他城市的机票几乎已经9折朝上。此后,随着火车票的售罄,这类航线的经济舱价格还会飙升至全价。记者通过票务网站查询发现,同样的时间,相反方向航线,从一些城市飞往南京的机票价格却跌至3折。例如:2016年2月4日至6日,长沙飞南京的机票最低200元多元,相当于打3折。这意味着,如果反向买春运机票将能享受“白菜价”。

小卢和妻子都是沈阳人,在南京打拼,他们今年打算给双方父母买好飞机票,让他们坐飞机到南京来团聚。小卢说,2月4日至2月6日,南京飞沈阳的机票价格在1400元左右,而沈阳飞南京的机票价格在400元左右;在返程高峰时期2月12日至14日,沈阳飞南京的机票价1400元左右,而南京飞沈阳的机票价为700元左右。小卢说,如果他和妻子两人一起回沈阳,往返机票就要花5600多元。“要是把双方的父母接过来,往返程可以避开高峰期,机票价格会便宜很多。”小卢说,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来过南京,正好趁着过年可以带他们在南京转转。

航空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春运的反向航线历来价格都是最优惠的,与其一个人花上几倍的价钱回家,不如把爸妈接到身边来过年。除此之外,一些航空公司也在这个时段倡导接爸妈到大城市过年的新过年方式,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

 

“反向春运”: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乡

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春节永恒的主题,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定要回家过年,就是为了在辞旧迎新之际,郑重宣示自己对家庭永远不离不弃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无疑将使亲情的纽带更加牢固。显然,即使平时“常回家看看”,也绝对不能替代春节的回家,“反向春运”确实有些遗憾。毕竟,可以将父母接来,但接不来一个老家,更接不来家乡过年的氛围。

与回家过年相比,“反向春运”也有着让人心动的诱惑。首先,不必为返乡车票弄得心力交瘁,相反,“反向春运航线的机票价格却一路跌至‘白菜价’”,因此“与其一个人花上几倍的价钱回家,不如把爸妈接到身边来过年”。

其次,这也可以让自己得以与父母团聚,聊补思乡之苦,共享天伦之乐。如一位上班族所说,“父母从来没有来过南京,正好趁着过年带他们在南京转转。”实际上,许多老人很少出门,趁此机会不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操劳,这其实也可以当作一次难得的外出度假和旅游。于子女来说也是尽了孝心。

再次,“反向春运”也是各地民俗文化融合的契机。在异地他乡,老人按照当地的风俗过年,也带来了有乡土气息的年味。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让城乡文化因此交融,彼此吸取营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减轻了春运的压力,也有利于节后开工,于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都不失为一个“利好”因素。

“反向春运”值得提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之所以一票难求,是因为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多年的习俗就是如此。但时代在变化,如今通讯和交通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方便,地理距离也被拉近,如此一来,春节回家的乡愁味渐淡,主要目的就是想见见亲人,尤其想见见年迈的父母。

这样一来,只要能见到亲人,春节回不回乡不太重要。想通了这点就会发现,“反向春运”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人们都往一个方面流动时,你反方向走,必然道路宽阔、处处顺畅,去时载客量越大,回时空载率就越高,前一天往南是天价机票,次日往北可能打超低的折扣。

更何况,当你想回乡时,说不定亲人也想出来走走。城市日新月异,乡下住久了,必然也想到城里看看。所以,在外的人不如在打算回家前,征询一下亲人的意见,探讨一下到城里过年的可能,说不定多问一句,就促成了一次“反向春运”。

对于交通部门和运输企业来讲,要想减轻春运压力,让“反向春运”渐成趋势,应当在宣传上下功夫,同时给予更多票价上的优惠。

 

 “反向春运”是值得借鉴的逆思考

春运火车票已经提前开售。和往常一样,“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持续,而除夕火车票更是把“抢票大战”推向了白热化程度。在“一票难求”“黄牛党”的大众槽点标签背后,是返乡客对于亲情的“虽远必达”。

每年春运运输资源倒挂的问题看起来无解,但一些人却已经“换了活法”。在很多大城市打拼的上班们,就已经运用起“反向春运”的逆向思维。春运期间,从北上广等城市去往各个方向的车票都比较紧张,而从其他城市到一线城市的火车票反而比较好买一些。不仅是票源的宽裕,很多航空公司的春运反向航线历来价格都是最优惠的。熟稔于各种比价软件和信息共享的年轻上班族们,也就变换个过年方式。他们不再执着于抢春运回家的火车票,而是将父母和留守子女接过来,一起过个“反向春运”年。

把父母接到工作地过年,是大城市流行起来的过年“新常态”。很多大城市一临近春节,往往就“人去楼空”,人际也罕至,车流也锐减。刚开始还能体会到生活空间陡增的舒适感,然而春节长假并非一两天就结束,服务行业的工作者大量返乡带来的生活不便,也就随之浮现出来。“反向春运”之后,能够保证部分人力资源的坚守岗位,这部分劳动力能让当地居民体验到春节长假的舒适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春节期间的返乡客,内心大多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情节。拜年、祭祖、访友等系列活动可能都要在春节期间完成,“反向春运”似乎就没对到节点上来。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反向”的方式来进行,只不过需要错峰出行的举措来落实。在中国民间流行的“三六九,往外走”的观念之外,也有很多人是在这个时间点往家赶。这种相对而行的错峰,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纾解归乡的资源焦虑,也能更大程度上释放出运力的双向潜能。

反向春运看似一个“新常态”,其实是充分利用资源和时间的生活模板。当然,更多人依然是会像候鸟迁徙般准时的“到点归乡”。对于运输部门来说,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服务,依然是年复一年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启示与思考】

不论是购票难,还是交通成本高昂,抑或回到老家人情开支较大,在坚硬现实的挤压下,一些年轻人逐渐产生了在工作地过年的想法。“反向春运”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因为“打时间差”的方式规避了春运高峰期;这样的错峰出行,不仅减轻了春运压力,也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未尝不是一种“多赢”之举。

伴随着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多的老人缺乏与子女的精神交流与情感互动。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春运这一特殊时段所引发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难免会让年轻人“回家的路”变得复杂和艰辛。即使回到了家中,年轻人也将大量时间用在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和休闲娱乐上,和父母的社会互动缺乏深度和广度。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合家团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可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以家庭为趋向的“父母心”却从未改变;为了能跟子女在一起,许多老人也在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念、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情感互动和精神慰藉的渴望,往往会借着春节的契机,以“反向春运”等各种渠道重新回归。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17/8538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