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驾考改革要在安全和便利中求平衡
2015年12月17日 14:55
【事件介绍】
驾考改革:改变一次性预收费 实行按学时收费
12月10日上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徐亚华在会上表示,此次驾考改革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学员可以自主选择驾培机构、培训时间和缴费方式。
徐亚华说,这次改革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严格规范驾培机构经营行为,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充分保障学员学驾的自主选择权、监督权。概括起来就是“四自主一监督”。
一是学员可以自主选择驾培机构。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将向社会公布驾培机构培训和服务质量信息,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愿选择质量高、服务好的驾培机构进行学习。同时,这次改革将试点开展分科目、跨驾培机构的培训模式,让学员可以更便利、灵活学车。
二是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培训时间、自主选择教练员。驾培机构要为学员提供电话、网络、手机APP等多种预约培训的方式自主预约培训时段,培训机构要公开教练员培训质量、诚信考核、学员评价、不同时段培训价格等信息,便于学员选择信誉度高的教练员。
三是学员可以自主选择缴费方式。驾培机构要改变一次性预收全部培训费用的单一模式,实行按学时收费、先学车后付费的收费模式,同时为学员提供现金、银行卡和网上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学员选择学车付费方式及途径,让学员明白消费。
四是畅通学员监督和评价渠道。进一步完善驾驶培训投诉处理制度,畅通电话、网络等投诉渠道,建立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让学员真正参与到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过程中来。
驾考改革是打破既得利益的范例
驾照自学直考的好处可谓一目了然,不仅便民、省钱,它还将从根本上改变驾考的应试模式,让学车的过程不再是一时的应付。当然,也有人担心学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实,在“加装安全辅助装置”“随车人员指导”“指定路线和时间”等条件的约束下,这样的安全风险是完全可控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相信公众的理性,比如父母教孩子学车,必然不会将安全问题当儿戏;若是他们自觉技术不行,完全可以求助于更有经验的教练。
还有一个问题:不经驾校培训,将来持照的“马路杀手”会不会更多呢?这样的担心同样没有必要,因为驾考应该严在考而不是严在学。在必经驾校培训才能驾考的传统模式下,“马路杀手”从未少出,驾培腐败更是泛滥成灾。
驾考改革,不是要牺牲公共安全换取考生权利,而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变对驾校模式的过度依赖,通过“宽学严考”给予考生更多选择自由。例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奉行着自学直考的政策,允许自学直考绝不意味着无视公共安全。
驾考之所以长期受制于驾校模式,恐怕不单单出于公共安全的考量,与其背后存在的既得利益群体也密不可分。正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刘钊所言,一些地方培训质量不高,考试把关不严,个别地方驾校与车管所存在利益链,发生违法腐败问题。今年五月份,记者就曾采写过题为《新办个驾校为什么这么难》的文章,里面提到“有的地方严格限制新增驾校的数量,有的地方则在国家标准之上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这些举措背后,甚至有驾校行业协会的身影。”本该是完全交给市场自由竞争的驾校,却变成了处处受到有形之手操纵的对象。不公开透明的市场,其中难免藏污纳垢。
可以说,以往的驾校模式,背后站着的,不仅仅是吃拿卡要的教练、要价不菲的驾校,还有行政审批权力……而此番驾考改革,堪称冲破重重阻力的范例。
事实上,很多陷于停顿的改革,既不是因为无法可依,也不是因为推行不畅,而是受制于打破既得利益的决心。比如出租车改革,真的会比驾考改革更困难吗?驾校的“肉”割得,难道出租车公司的“肉”割不得?再比如个税改革,综合所得税制为何迟迟不见动静?真的只是技术问题吗?此外,还有很多以“时间不成熟”“条件不具备”之类的借口推进缓慢的改革,不妨都向驾考改革学习学习。
驾考制度改革可自学直考 不要被“幸福”砸晕
2014年11月份,公安部调研驾考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引来了人们的点赞叫好声。驾考必须经驾校培训才能取得考试资格,这个政策在驾驶员少、私家车少的年代是十分必要的,是对驾驶员负责任的表现。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非常普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因此,驾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驾照自学自考的出台,令“准驾驶员”们拍手称快。
准驾驶员们也不要被“幸福”砸晕,还要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一是注意节点,2016年上半年起启动,2018年完成改革,因此,要关注您所在的城市自学直考具体的实施时间。二是务必备案,学习驾驶前应到公安机关,免费领取学车专用标识和学习驾驶证明,并且自备车辆不能用于经营性驾驶学习活动。三是确保安全,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造成交通事故的,由随车指导人员依法承担责任。
驾校是不是有点欲哭无泪的悲伤,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近年来,驾校乱收费、教练素质差、“吃拿卡要”潜规则等乱象,使准驾驶员们敢怒不敢言,驾校一度处于风口浪尖。驾照自学直考,无疑给驾校致命一击。关门大吉抑或转型升级,你准备好了吗?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驾校应该朝着“技术一流、服务至上”这一发展方向,增强教练员的技术和素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实现完美转型,华丽转身。
相关部门更该整装待发,平稳过渡。一方面,应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统一考试预约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考试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制定统一考试标准,制定严密考试流程,严明考试纪律,严守评判标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准驾驶员们宽进严出,切实保证驾考质量。最后,我们也呼吁相关考试教材的“问世”,让准驾驶员们“有章可循”,提高驾驶技术和驾考成功率。
驾考改革贵在突破既得利益
驾照自学直考被舆论热议并被公众期待久矣。事实上,此番驾考改革不只是试点自学直考,实行自主报考、鼓励建设使用社会考场、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优化考试程序等方面,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改革举措,是颇超公众预期的全方位驾考改革,在安全、便民、开放、廉洁等方面都有着力。
还有一个问题:不经驾校培训,将来持照的“马路杀手”会不会更多呢?这样的担心同样没有必要,因为驾考应该严在考而不是严在学。在必经驾校培训才能驾考的传统模式下,“马路杀手”从未少出,驾培腐败更是泛滥成灾。驾考改革,不是要牺牲公共安全换取考生权利,而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变对驾校模式的过度依赖,通过“宽学严考”给予考生更多选择自由。诸如美国等国家,事实上从来都是自学直考,允许自学直考绝不意味无视公共安全。
驾考之所以长期受制于驾校模式,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安全,而是因为既得利益;此外,相关部门也乐得背后的管理便利。一方面,之前能够获得驾校准入许可往往是需要关系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各种利益交换;另一方面,驾校又是驾考腐败的重要“中介”——要知道,这种基于利益绑定的有组织化的行贿,不仅更为隐蔽而且风险更低。所以说,驾校模式背后的既得利益,绝不只是驾校,还有审批权力,还有车管部门,还有考试员……此番驾考改革堪称突破既得利益的成功范例。
很多陷于困境的改革,既不是因为法律的障碍,也不是因为实践的困境,而是因为破除既得利益的决心。比如出租车改革,真的会比驾考改革更为困难吗?驾校的肉割得,出租车公司的肉割不得?此外,还有很多以“时间不成熟”、“条件不具备”之类借口推进缓慢的改革,是否都应该向驾考改革学习学习?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于现行驾考制度多有批评。培训、约考都离不开驾校,学员是被动的一方,这不仅导致学员们做不到“我的驾考我做主”,不得不忍受部分教练的恶劣态度,还滋生出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因此,驾考试点自学直考,意味着今后学车可以不去驾校。打破了驾校的单方面垄断,无论对便利学车人来说,还是对提升驾考培训市场的服务质量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
此次驾考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媒体解读《意见》,总结出了诸如自学直考、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举办或者参与驾驶培训机构、可倒查考试发证过程、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考场、可以免费看考场等十大看点。“十大看点”其实就是“十大改革亮点”,都是民众在现实中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意见》中得以关注和解决。而这些疑难问题在过去之所以久拖不决成为难以突破的“改革梗阻”,很大程度上在于权力意识过强,而权利意识不足。此次驾考改革则以“革自己的命”的决心,真正简政放权,可以说每一项措施都扩大了民众的自由权利,而限制了职能部门自身的行政权力。简政放权,不仅相应尊重了民众权利,更是权力的自我约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廉洁度,彰显政治智慧和勇气。
在另一方面,改革攻坚克难之难在于利益羁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这在驾考改革中亦有显现。例如,实际上,我国并无法律明文规定取得驾照一定要经过驾校学习,甚至有谁想要强设驾校培训这一前置条件,则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但是,既往的一些腐败案件揭示,驾校、教练员以及交警部门的相关人员俨然结成了一条利益链,这不但强化了驾校的垄断性地位,也压缩、侵犯了民众的合法权益,更可能遗留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此次驾考改革敢于在腐败利益、部门利益的关联处下改革之刀,刀刀见骨,堪称“壮士断腕”。
窥一斑而见全豹,符合民众利益,顺应民心的改革,只要真抓实干,就没有不能突破的关隘——从这次驾考改革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17/853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