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师德一票否决,为好政策点赞!
2015年12月21日 10:53
【事件介绍】
教育部推出师德“一票否决”制
收受礼金、有偿补课……近年来,教师失德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出台师德规范、表彰师德标兵等一系列措施后,师德之痛仍然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热点难点,如何根治仍待贯彻有力的改革措施。
上海社科院今年一项针对3000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对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为7.4%,主要集中在收礼和有偿补课上。记者采访发现,送礼重灾区主要是各地一些知名中小学,对象集中在语数外等主科老师和班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说:“收红包、吃回扣,搞有偿补课等,破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声誉,也说明当前的师德师风教育、考评制度没有完全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迫切需要健全监管制度,完善防范机制。”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一体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指出,教育部对失德实施了“零容忍”的政策,不仅加大了对失德教师的惩处力度,而且从根源抓起,划出了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建立了“他律”的师德约束制度,并形成了高压态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开展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指出,31个省份都建立了相应的师德建设制度,师德作为聘任和考核重要依据的学校占到95%,比较重要的占到5%。
各地落实
师德不合格 老师也“下课”
训斥、指责、刁难幼儿家长,造成恶劣影响的,发现一例扣2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接受家长财物等行为的幼儿园,发现一例将被“一票否决”……2013年底,成都武侯区发布《成都市武侯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方案》,在园长、教师、家长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师德,已是“随时通电”的高压线。成都市对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审核,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注册为“不合格”,并被请下讲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指出,今后要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健全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对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将违反师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完善制度
2016年将全面推开 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7日表示,明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管理的制度,并根据试点情况细化相关条件和要求,目标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对个别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老师能够清除出去。
7日,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发布会。评估报告指出,2011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以来,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许涛说,只要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定期注册时一律“一票否决”,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教师没有通过注册,需要转岗。
师德一票否决:师德建设为教育“保驾护航”
各行各业都有道德规范,身为老师就应具备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构成。近些年来,教师失德事件频频被曝光: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学生、收受学生家长的贿赂,甚至性侵学生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曝光让公众对教师的“师德”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也让家长十分担心孩子在学校内的安全。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教书育人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特别是幼儿、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如果自身在行为上有所偏差,对孩子们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进行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在师德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部先后印发了诸多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出红线,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同时也设立了社会监督的电话,积极鼓励群众对教师队伍进行监督。虽然,师德建设可能还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和挑战,但是有了它来为教育“保驾护航”,我们离教育的美好未来就会越来越近。
师者当为师 亦当为范
韩愈《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最基本释义。从中我们可以明确一个标准,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做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当为师亦为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古往今来,人们都赋予了教师最崇高的荣誉,而层出不穷的好老师也获得了人们发自肺腑的尊敬。但不可否认,教师这个纯洁的队伍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影响。因此,师德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焦点话题,师德之痛仍然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热点难点。创新师德教育,实行一票否决,可有效地促使教育工作者努力做到他律与自律强有力地结合,塑造出一支不仅术业专攻而且品行优良的高素质队伍。
师者当为师亦为范,这不仅仅是全社会的共识,更重要的在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把它作为自律的准绳。教师的高尚在于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其实,教师队伍中从来就不缺乏受人景仰的好教师,“良心校长”、“好校长”、“最美教师”等等比比皆是,他们真正做到了为师亦为范,不待扬鞭自奋蹄,呕心沥血只为了莘莘学子,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妆点着师德的晴空。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对教师师德实行一票否决,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广大教师须以自律为上,向身边榜样看齐,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涵养人格品质,率先垂范、以身立教,敬业奉献、孜孜以求,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引导者、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此,让越来越多的好老师喷涌而出,让师德在平凡中闪光、在恒久中闪耀,以这种精神力量推动科教兴国的进程,担负起筑牢梦想之基的重任。
师德一票否决 让“辣手摧花”的园丁无处可逃
近年来,教师失德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失德教师混进了教师的队伍,甚至已经把罪恶的魔爪伸向了不经世事的孩子们。“教师体罚学生”、“变相施加暴力”、“性侵女学生”等等,这一件件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事情,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本应该是悉心栽培祖国的花朵的园丁,曾几何时,竟然变成了“辣手摧花”的恶魔。
教育部推出的师德一票否决制,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作为评价考核人民教师的重要指标,同时健全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并对此实行一票否决,如有不合格的教师将坚决被“请”下台。严格师德惩处,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坚决“零容忍”,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身负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任,却在神圣光环的背后做出违反师德的行为,实在让人心寒。然而想要彻底的改变现状,不仅仅需要法律制度的约束,还需要我们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新出台的“师德一票否决制”要继续完善和修正,不能让这种好的政策“夭折”,在不停探索的同时还要继续对政策的内容进行填充,让整个政策制度变得更加的丰满;其次,相关的执行部门也要“依法执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教师失德行为零容忍,坚决打击和抵制教师们“辣手摧花”的行为;最后,要加强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媒体的监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茁壮的成长。
【启示与思考】
师德上有偏差“一票否决”,无疑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师德上存在偏差,教师的名义则是“毁誉参半”,这无益于文明的传承、社会的进步。
师德上的偏差是社会良性发展的绊脚石,阻碍的是祖国“花朵”的绽放,阻碍的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可想而知,教育学生的老师,师德上的好坏,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对于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责任有多大。“一票否决”让学校拥有了主动权,其效果就是倒逼教师自己寻求的进步,改变一味强调和教育也无动于衷的状态。
针对不良的师德之风,理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期注册制度打破了教师资格传统的终身制,这有益于教师师德的发扬,而资格考试是衡量教师师德的标准,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配套机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试想,让一些不良师风的老师丢掉饭碗,让素质水平优秀的老师拥有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肯能能激发全体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激情。
对师德进行一票否决,还需进行一系列的完善。要细化师德的标准,在师德评选方面要公平、公正、公开;要加强社会的舆论监督,把“教师败类”及时清除出去;要制定更加严厉的制度,对于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师德进行一票否决”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1/854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