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评论 丨 习近平乌镇讲话申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中国主张”
2015年12月24日 16:34
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字数不多,总共三千四百多字,却字字珠玑、内涵丰富,讲话立意高远、论点透彻、观点鲜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国家治理者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战略主张,同时也向世界提交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及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观点鲜明地阐发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张”,全面系统地把中国在发展互联网以及在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方面的观点、主张向全世界宣告,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大国在推进世界互联网发展上的责任和担当。
笔者认为习近平主席乌镇讲话,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观、治理观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和要义,是对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内容的丰富、完善、细化和展开,将为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互联网治理提供指导,为各国建立网络新秩序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乌镇讲话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观、治理观的集中体现。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已经经过了21个年头。20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支撑,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新气象。对此,我们所持的互联网发展思路就是高度重视,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确保互联网为我所用。
针对互联网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依法治理,从而使网络空间日渐清朗。可以说,依法治网、依法管网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观和治理观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坚持依法治网就是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是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因而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不是“法外之地”,各方主体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并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作为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除坚持依法治网外,还坚持“以德润网”,注重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从而使网络正能量更加强劲。概言之,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观就是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润网相结合。依法治网有助于促进和维护网络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德润网则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两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治网模式的必然选择。
其次,乌镇讲话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应该说,建设网络强国,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网络领域发展目标的总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两个没有”,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将信息化和现代化列为同等重要位置,足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离着网络强国还有一定距离。截止到2015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人,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习近平主席初步阐述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主张。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这就从技术、文化、经济、人才、国际交流等五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框架和思路。尽管这些方面没有深入展开,但就如何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中国互联网地位逐渐提升的表现,是中国积极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乌镇演讲,提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并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同时,还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如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等。这些论述从目标与手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容。
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是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让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也是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接入互联网的20多年取得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个生动写照。在互联网改革发展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互联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既是我们党执政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体现。从党的宗旨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此,决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成果和价值导向应该是惠及人民、与民共享。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则是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而是内涵丰富、内容充实的体系,是目标与内容的统一体。乌镇讲话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展开和细化,更加明确了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和战略部署。
再次,乌镇讲话将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讲话中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张”,既深刻阐释了中国治理互联网的立场和主张,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战略视野、开放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不仅仅为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注入了“中国智慧”,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重要指针,势必会推动全球互联网秩序的发展。
如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今天提出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将会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将成为世界各国互联网治理的基本准则。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是中国为全球网络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也将为世界各国所借鉴和采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一经提出,即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之所以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虽然互联网是无形的,但是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性,网络空间也不仅仅为某一个国家所独有,而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
习近平主席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有助于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价值认同、理念认同。在这种共同的价值导向下,各国在网络治理中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这是中国的互联网治理者对世界互联网治理的贡献。世界各国只有认识到在网络空间中命运与共,才能形成更好的治理机制。
对此,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实现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平台,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而这也是中国对全球互联网发展做出的独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赵思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4/857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