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大专家开小处方,医者仁心扬正气
2015年12月25日 09:22
【事件介绍】
“好医生”段逸群:“小处方”里走出大专家
“小处方” 为患者省钱
一个女孩嘴巴周围出现溃疡,已在多家医院治疗20余天,花费数千元,但溃疡仍不见好,被认为是疑难病。段逸群仔细检查一番,然后说出治疗意见:“回家把厨房里的色拉油‘偷’一点,每天抹两三次,别的什么也不要做。”事后,女孩亲友觉得段逸群是在敷衍了事,对他颇为埋怨。但3天后,女孩的病果然好了。
像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在段逸群门诊上,经常向他的病人开出诸如“保鲜膜敷药治皲裂”、“淀粉浴止皮肤瘙痒”、等等这样不花钱的“处方”,“空手而归”的患者占一到两成。
段逸群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尽量为患者节约。可用可不用的药就不用,疗效相同的药则选择便宜的。”他爱开“小处方”的故事一直在病人间流传。在网上,不少患者给段教授留言,感谢他“为患者省钱”。在他的带领下,该院皮肤科医生开“小处方”蔚然成风,皮肤科近3年来的年门诊量都在85万人次左右,但门诊患者的人均花费仅为150元左右。
真诚相待 把患者看做亲人
从医35年,段逸群和不少患者都成为了朋友。“如果医生用真诚的心对待患者,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我知道不少患者是冲着我来的,有的家很远,有的挂号挂了两个多星期。所以面对每个病人,我都尽可能解释得更加仔细些。”段逸群给患者看专家号的时候,都是一坐一个上午,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不少病人看完后,都不禁发出感慨:“这才是看专家啊!”
作为科室主任,段逸群多年没有休假,常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一直是到科里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由于长年辛劳工作,段逸群患上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出现房颤,但他经常一推完“西地兰(一种快速强心药)”,就转身回到病房。
他身边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医生工作,觉得既辛苦还要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段逸群则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我坚信医生的地位会回归,会重新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这是一份和生命相关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皮肤科医护人员“早上班,晚下班,不看完病人不下班”,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小专业”成就大事业 仁心打造国家级团队
在武汉,许多人一遇到皮肤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即便是在国内,该院皮肤科也是声名远播,位列全国皮肤科病症诊疗的第一方阵。这样一个精英团队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段逸群功不可没。
“做好医生,必须敬业,更须精业。”这是段逸群的座右铭。因为对职业的热爱,因为对患者的责任心,从当医生的第一天起,段逸群就立志将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35年如一日,终于在皮肤科这一医学殿堂中的“小专业”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如今,段逸群已是国内著名皮肤病学专家,曾荣获第五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等,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建设一流的学术团队,他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在多个专业方向崭露头角,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专家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第一医院这所市属医院皮肤科跻身“国家队”,成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点专学科,全国皮肤科“四强”之一。
段逸群,湖北武汉皮肤科的一名主任医生,从医35年来,始终如一日的坚守在临床一线,一心为患者着想,用“小处方”治大病,不断传播着正能量。在他的影响下,全院皮肤科医生开“小处方”蔚然成风,皮肤科近3年来的年门诊量都在85万人次左右,但门诊患者的人均花费仅为150元,35年的坚守打造国家级团队。2015年8月,段逸群荣登“中国好人榜”。
“小处方大专家”塑造医患命运共同体
在医疗市场化进程中,医托横行、“大处方”屡见不鲜,让老百姓求医问药的过程多了一些无奈和艰辛。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对“小处方”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利益诉求。“小处方大专家”尊重和回应了老百姓的利益诉求,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信任和社会认同。
伴随着社会变迁,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让许多人过上了更有品质的生活。然而,沉重的生活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不少人饱受皮肤病的折磨与伤害。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皮肤病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痛苦,也是精神上的痛苦。一位好医生,首先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能够药到病除,切实地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好医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术,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段逸群始终以一颗热心、一颗诚心,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甚至忘记了休息和吃饭。这种“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好医生,自然会和患者“心连心”,实现双方良性互动。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说到底,医生和患者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只有双方携起手来,才能对抗共同的敌人——疾病。不论是为患者省钱、让“小处方”在医院里蔚然成风,还是和患者成为朋友、为坐诊拒绝各种社会活动,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层出不穷的当下,段逸群医生却和患者互相信任、互相关心,殊为难得。这样的医患关系,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
作为国内著名皮肤病学专家,段逸群医生并没有“一花独放”,而是花费大量心思和精力,打造国家级医疗团队。不论是将工作当成事业,不论是致力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第一医院这所市属医院皮肤科跻身“国家队”,成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点专学科,全国皮肤科“四强”之一。
这边厢,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诉求愈发强烈;那边厢,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疗需求与供给依然存在着失衡状况。让老百姓求医问药的过程更加顺畅和舒心,需要更多的“小处方大专家”,需要更多像段逸群一样的好医生。
【启示与思考】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世人总是对医生这个行业怀有深深的期许。但是,现实情况让人无法乐观,由于医疗体制存在着了一些弊端,而个别医院和极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又放大这些弊端,致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大难,致使医患关系时常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误解甚至曲解时有发生。这种情形下,段逸群不为所动,坚守医德,坚守“以患者的利益为先”的信念,坚持用自己的“小处方”来化解患者的病痛,无疑彰显了其悲悯情怀,同时又是对看病贵的纠偏。
诚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需要打击医疗领域存在着的腐败。但,任何大环境的改变都需要每一个个体的不懈努力,需要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切实的行动。令人欣慰的是,段逸群自己做到了,诸如“保鲜膜敷药治皲裂”、“淀粉浴止皮肤瘙痒”、“色拉油润唇”、“醋水洗手防皴”等不花钱的“处方”比比皆是,所谓的“疑难病”,往往一经他的治疗,花钱不多,就可妙手回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带领下,该院皮肤科还有很多疗效好、价格低廉的自制药,“近三年来的年门诊量都在85万人次左右,但门诊患者的人均花费仅为150元左右”,小处方”在医院已经蔚然成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别以为“小处方”小,别以为“小处方”是在敷衍,勿以“小处方”之小而不为,当“小处方”包含着“减轻患者负担,为患者服务”的信念,“小处方”就是就对“看病贵”这个“疑难病症”开出的一剂良药。于此而言,段逸群对“小处方”的执念,就应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追求的信条。当滥用药乱用药没有市场,急诊花费不是无底洞时,“小处方”也能治大病成为新常态,“看病贵”就有可能成为“过去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5/8571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