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事业单位招聘“试题雷同”该让谁埋单?
2015年12月25日 14:07
【事件介绍】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题和模拟题雷同
记者从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了解到,经初步调查,雷同试题主要是因为出题人违规操作,大量照抄照搬另一地区的考试试卷所致。
12月5日,辽宁省海城市举行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1700多名考生参与129个岗位的招聘笔试。考试结束不久,就有考生在微信群中说,此次考试综合卷的140道考题中,有110题和海城科信教育培训学校在考前提供给学员的模拟题完全一致。对此,有关方面立即展开调查。
据了解,受海城市组织人事部门委托,辽宁省就业人才服务局人才评价处无偿承担了这次笔试的命题任务。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的初步调查显示,人才评价处的具体工作人员在命题组卷过程中违反操作流程,疏忽大意,过多采用了11月份在辽宁省西丰县同类考试中已用过的试题;而在试题的审校环节,因软件系统发生故障,改由人工审核,没有辨别出试题出现大面积重复。
记者采访了解到,海城科信教育培训学校此前给学员练习的模拟题中,就包括这套西丰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试卷。事后,该培训机构发声明称,他们绝对没有与出题方相勾结提前泄题,并愿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
目前,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已对违规操作的出题人进行了停职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海城市目前已发布公告,称已停止此次考试阅卷工作,决定在本月19日重考。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杨宗明说,此次失职给考生带来很大麻烦,他们深表歉意。该局正围绕此事暴露的问题加强整改,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业单位招聘试题雷同,谁之过?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原本是一件很严肃且严谨的事,可辽宁省海城市的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却曝出140道试题中居然有110道与当地一家考前教育培训学校提供给学员的模拟题完全一致。第一反应是泄题了。可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出现雷同试题,一是工作人员疏忽大意,一是机器软件故障。难道这就是主因?笔者认为,这两种原因的确存在,但更为关键的恐怕还是监管缺失所致。
作为命题的工作人员,简单的同类考试中已经使用过的试题,明显就是对工作极不负责任,也许,这当中真是人为违反了相关流程,但我们也不能打消命题者与那家模拟题与考题高度吻合培训机构相互勾结的嫌疑。虽然该机构主动要求接受调查,相关部门一定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查清楚到底是真违反操作流程的抄袭事件还是为了某些目的而就行的假抄袭?
机器软件出问题可以理解,实在无法避免但也应该有解决的办法。既然软件是为了对考题进行筛查,这么关键的东西出了问题,难道就没有补救的措施?况且命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审核自然也不是一时之举,不知是单位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怕麻烦,想当然的用人脑代替机器,结果试题雷同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现在看,这事完全可以避免,在发现软件有问题时及时联系软件维护者及时修正不就行了,显然有人偷了懒,偷懒就会付出代价,向考生道歉容易,重新考试却要浪费很多的人力、财力,损失谁来弥补?
负责出题的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人才评价处当反思,作为全省事业单位招考试题的出题者,明明知道是全省招考,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讲,作为多次承担命题任务的单位,显然应该有一整套保障考题严谨性的机制,如今机制成了摆设,工作人员未履职恐怕只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负责实施和监督机制的有关部门或人员也走了形式。不出事情也罢,出了事情,责任由谁承担?显然不该是参加考试的1700多名考生。一句重考岂能完事?当务之急,一方面应成立调查组,对公众所质疑的问题展开调查核实,应追责到底。另一方面是不是该主动承担这些参考者的损失,给予适当交通或误工补偿也不是不可以,毕竟错不在参考者。
考题与模拟题撞脸谁在抢“头条”?
辽宁一事业单位招聘考卷中,共140道考题,就有110道与一家培训机构模拟题完全相同。如此诡异之事,恐怕用“纯属巧合”解释难以服众。什么原因所致?
猜测一:懒政所致。事业单位招考的制度设计,不如公务员招考严谨、严肃和规范,招考的命题、笔试和面试等环节,均由县、区直接组织。考试题与培训机构的模拟题出现大面积雷同,很可能是出题准备不充分,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抄袭了培训机构的模拟题,或者糅合了培训机构的模拟题。
猜测二:“红顶”培训所致。从近年来各地事业单位招考的情况看,频频发生泄题、“萝卜招聘”等违规行为,一些有“背景”的培训机构与招聘单位挂钩,为了提高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培训机构运用“手腕”弄出考试题让学员“临时抱佛脚”练习。
猜测三:辽宁某事业单位此次招考题纯粹由培训机构“代出”所致。
事业单位招考现雷同卷,乐了“钱多多”学员,却苦了“寒门学子”。模拟卷与招考卷能够如此大面积雷同,其培训机构的“权威性”自然高高在上,想必其培训费也昂贵得让人咋舌!今年宁波地区的公务员面试培训费用在3800元至25800元之间,有些课程每小时的费用高达1500元,堪称市面上最昂贵的培训。而这家培训机构的模拟题能够如此“仿真”招考题,其培训费一定不会“掉价”。
考试题与模拟题大面积雷同原因何在?尽管相关报道没有说明,但是考试舞弊已经入刑。因此是谁抢了“试题雷同”的头条,需要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清楚,而不是“重考”,也不是简单地梳理考试程序、环节是否规范,进行“内部处理”。
正考风、肃考纪、严惩徇私舞弊者,无论是国考还是事业单位招考,都必须做到这一点。所有考生都站在“同一条考试起跑线上”,不仅是维护“两大考试”的公序,而且是人心所向,更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推手。
考题与模拟题撞脸谁在抢“头条”?期待公安机关的下回分解!
公考试题雷同缘于监管“作弊”
对于一份试卷,参与命题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细致的考察,不仅要考察命题人员的知识水平,更要考察命题人员的品德修养,有没有违规前科,有没有保密意识,只有学识水平达到命题要求,个人品德和作风符合命题人员条件,这样的人员才能胜任,才有资格命题组卷,否则只有高超的理论文化知识,没有良好的品质,没有严格的保密意识,这样的人员参与命题,势必会“兴风作浪”,导致出现考试“事故”,不是考题雷同,就是考题泄露,严重伤害着考试公平。因此,相关部门在邀请命题人员时,不能应该注重命题人员的学识水平,也应注重素质和品行的考察,对参与命题人员进行严格监管,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考试安全。这不仅是对考试公平的负责,也是对考生利益的负责。
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关系到国家事业单位人员选拔的公平,更关系到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场考试,可谓影响巨大,对于这样的考试,不仅应该确保命题人员的素质品行,更应该确保审卷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审卷的严格公正,唯有如此,考试才有公平可言。
辽宁省这家事业单位招聘试题雷同,造成1700名考生重考,不是一次意外和偶然,不仅暴露出相关部门对试卷审核存在的漏洞,也暴露出在命题人员考察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正是造成试卷雷同的必然因素。
【启示与思考】
事业单位招考试题大面积雷同,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命题单位不责任,把事业单位考试命题这样的大工作只交给个别人来完成,而出题人个人不负责任,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照抄照搬其他地方已经用过的事业单位招考试题,乃至与社会上的一些培养机构相互勾结,公开泄题。对于命题单位和出题人的失职、渎职行为,毫无疑问,必须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
但从根本原因上说,事业单位招考试题频频出现雷同现象,归根结底是事业单位招考制度本身有漏洞,事业单位招考组织工作的层次太低。按照制度设计,县级人社部门就有权组织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但不管是县级人社部门,还是市级人社部门,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命题机构和命题队伍。这导致市县两级组织事业单位招考的试题命题工作,不得不交给社会上的其他机构、单位或者人员,使得事业单位招考试题的命题工作处于不可控状态。而且,组织命题工作的机构,如果不是专业、专职的命题机构的话,只是兼职命题的话,那么在试题命题上就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心血用心命题,东挪西拼,当起“剪刀手”,乃至照抄照搬,也就不足为怪。换言之,由于事业单位招考工作的组织层次太低,缺乏专业性,才导致试题雷同事件频频发生。
以考试选拔公共机关的从业者,是时代的进步。但命题权也是一种容易被窃用的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牢笼。从辽宁省海城市“撞车”事件来看,出题责任人无疑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在出题责任人之上,相关负责分管此次考试的领导又负有怎样的责任?所谓的技术审核改为人工审核导致雷同题趟过审核关,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对一个地区事业单位命题工作的随意,其实恰暴露出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这不是一个工作疏忽所能解答,在严肃查处之外,更该以深刻反省的心态,检视这样的教训,从制度上真正重视事业单位的选拔与考试,筑牢招考公平的基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5/8573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