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跑官干部”暴露的问题不止发错短信

2015年12月28日 10:14

 

【事件介绍】

温州官员错发“跑官”短信 曝光次日被免职

12月10日,一则错发的短信在网络上曝光引起热传,短信内容疑似为“跑官”信息,除发件人外还涉及其他3名官员。

根据短信截屏显示,短信为12月10日下午2点32分发出,内容全文为“陈书记您好,本来不想打扰你,看来不打扰你又不行,今天发信息给你又要请您帮忙,这次纪委要下派,我不想下派,因为程XX副局长马上退居二线,我想趁这个机会转岗为旅游局副局长,麻烦你跟X部长和XX部长讲一下好吗?可能马上到位,时间很紧。谢谢关照。”。该条短信共发送2遍,内容基本一致,第二遍发送时附上了落款——冯伟。

记者网上搜索,温州市瓯海区旅游局官网上确有一名领导叫“冯伟”,在公布的五名领导信息中排名第三,系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管工作为协助局长分管办公室,负责财务、政工人事、目标考核、政府采购、党建、纪检、工会、计生、旅游招商引资等工作。而短信中涉及到“即将退居二线”的副局长程某排名第二。同时,短信截屏中保留的7位手机号码,也与这个纪检组长冯伟的手机号码一致。

瓯海区政府网上的干部任免公示显示,2012年7月5日,冯伟被任命为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兼);2012年9月4日,冯伟被任命为中共温州市瓯海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免去其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的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委员职务。

“跑官”事件发生后,记者联系了与此事相关的瓯海区各部门。最终,瓯海区委宣传部长黄文献回复:“事件发生后,我们当地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调查工作,我们也及时通报了区纪委对此事的处理。”

黄文献表示,12月10日下午经瓯海区纪委调查,核实该短信系区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冯某发送,冯某已被停职检查;12月11日上午9点15分,瓯海召开区委常委会,决定免去冯伟瓯海区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职务,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

关于该短信中还涉及到的其他三位官员,黄文献并未过多透露,只是表示有新的调查情况会及时对外公布。

 

跑官短信不能以“表达述求不当”收场

作为一个纪检组长,竟然给书记发短信腆着脸“要官”,把党的纪律放于何处?这样的作为,哪还有一丝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这不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举动,确实是在违规表达自己的述求,以此对其免职有根有据。但是,“跑官短信”不能以“表达述求不当”草草收场!当地官方显然过于轻率。

其一,对其与短信中的陈书记的关系调查与否?这也是许多网友在评论中提到的问题。因为从其短信内容来看,其与陈书记的关系显然非同一般。其中短信中写道“今天发信息给你又要请你邦忙”,可见他给陈书记发信息不止一次,陈书记帮忙也不止一次,那么以前什么事求陈书记帮的什么忙,可否调查?“可能马上到位,时间很紧。谢谢关照”更是显出其势在必得,好像陈书记一定会帮忙一样。这二人的关系应该撇清楚,以释公众质疑。

其二,其“表达述求不当”是否恰当?其身为一局纪检组长,应该知道党的组织纪律,应该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述求,但是他偏偏不按规矩办事,要以短信的方式向陈书记汇报自己的想法,这有作何解释?明知而犯,必有所恃。

其三,此干部可有其他问题?由其连发短信“跑官要官”,可见其对党的规矩和纪律还是不太遵守的,那么可否“拔出萝卜带出泥”,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违纪违规行为,一并给他查一查?

近年来,有些干部为达到升迁目的,千方百计地跑上级领导、跑推荐人、跑选举人,以得到上级的提名,拉到足够的推荐票、选举票。在他们看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似乎已成为当官的“潜规则”。对这种“潜规则”的危害性,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我们党对无视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规矩“跑官要官”者历来持“零容忍”态度。这次该纪检组长误发“跑官”短信,一定要深入调查,弄清问题,以正党风党纪。

 

短信“跑官”不是一场独角戏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和选人用人制度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生态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渐成气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却还曝出“跑官”短信,真是令人脑洞大开。

报道中,这位纪检组长发短信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次纪委要下派,我不想下派”、“程XX副局长马上退居二线,我想趁这个机会转岗位XX局副局长”。按理说,自己不想被下派和毛遂自荐这样的诉求也不算太过分,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程序向组织提出,只要合理合规组织也可能会充分考虑。可接下来的事情却发生了逆转:不找组织找领导,给领导编发“跑官”短信。这就不难看出,短信“跑官”的背后除了“跑官”者无视纪律、不懂规矩,想走升官“捷径”之外,虽然不能断言短信“跑官”能够实现,但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地有权管理者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一言堂”问题。不难想象,如果选人用人民主决策、领导个人不能“一锤定音”,更或没有跑官“成功”的先例诱惑,恐怕谁也不会发短信“跑官”惹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深层次看,不管这则“跑官”短信是纯属意外的泄露也好,还是好事者的有意为之也罢,在这个个案的背后,一个严肃的话题再次已然摆在了公众的面前:那就是选人用人歪风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官场陋习树倒根在。所以,对于这件事免职远远不够,还当顺藤摸瓜,深挖细查才有震慑,以儆效尤。

其实,为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中央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不仅纳入了巡视的内容,作为正风肃纪的重点,而且修订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度保障和监督问责众所周知。一些残存的歪风仍旧屡禁不止,警示这项工作远远不能划上句号,还需驰而不息、猛药治理才行。一来要强化选人用人制度落实情况的常态化检查,不给投机取巧者可乘之机,以刚性的制度实践匡正错误认识;二来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制约决策者个人因素,扩大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让选人用人也在阳光下运行;三要严肃执纪问责,对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让“跑官”、“送官”者都不再为官。

 

【启示与思考】

一条短信寥寥百余字,却仿佛唱了一出“跑官”大戏,其间既有即将“让位”的副局长,还有能向两位部长发话的陈书记,而这位即将被纪委下派的冯组长,言语间竟无一丝遮掩,更马虎地将短信发错了号码,引来了曝光,如此“低级错误”也犯还学人跑官,且慢痴想梦寐以求的副局长了。

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所害无须赘言,这也便是为何瓯海官方迅速对其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的原因,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冯伟身兼纪检组组长却知纪犯纪,若案情查实,俨然又是一起“灯下黑”,比起被情妇举报、女儿举报之外,其一条短信便“自投罗网”当堪称年度最高效反腐手段了。当然,玩笑且归玩笑,若是这一条短信真是送抵“陈书记”,跑官得逞成害更甚。

误发“跑官”短信不能一笑了之!跑官要官之风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和社会风气。在官本位盛行的今天,擅长跑官要官者通过各种手段要到了官,对那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干部,对那些不搞邪门歪道的干部,对那些只知钻研业务不善于跟上司打交道的干部,无疑是一种无情的情感挫伤和人生打击。不少干部因此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得过且过。广大人民群众厌恶官场腐败之风,厌恶跑官要官者,瞧不起买官者,严重影响了官民关系,形成了对立情绪,造成了官员无德无信无威,政令难以通畅,常常容易激化矛盾,酿成不良后果。

我们党对无视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规矩“跑官要官”者历来持“零容忍”态度。这次该纪检组长误发“跑官”短信,一定要深入调查,严肃查处,以正党风党纪。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8/8574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