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报“保过班”不如靠自己

2015年12月29日 15:45

 

【事件介绍】

金桥中学开“精品班” 交3万包上本科只考上中专

12月21日,福州市民陈女士拨打记者热线反映:2013年12月,她给福州金桥中学(民办)多交了近3万元的“保过费”,让她的孩子上“精品班”,但孩子今年没过本科线,想根据协议拿回“保过费”,校方却一拖再拖,“我怕学校拖着就没下文了。”

家长:“保过班”没保过

基础不错,2013年12月老师建议她在学费之外,另外缴纳29800元,让孩子上学校办的“精品班”,称这样能大幅提高学生成绩考上本科。

“后来我们签订了协议,当时班主任、段长都在。”陈女士表示,按照协议,如果孩子没有上本科,学校将于高考当年10月份退还原款。结果,今年陈女士的孩子没能考上本科,就读于外地一所中专。而本应在10月份就返还的费用,陈女士却迟迟没收到。

陈女士介绍,“精品班”与平时教学并无太大差异,“学校只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课时补习罢了。”

校方:望家长“缓一缓”

据该校一名负责人表示,“精品班”是2013年第一次开班,选取比较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增加学校的本科上线率。“29800元的费用是根据学生课时等因素定的,主要支付老师的加班、培训等费用。”该负责人表示,对于那些没有上本科线的学生,退款事宜由该校招生办的何主任负责。

“学校最近资金困难,什么时候退款,还要跟家长再协商。”何主任表示,没上本科线的学生,校方将按协议原款退还,但由于近期学校资金困难,希望家长能够“缓一缓”,双方协商解决。

对此,福建闽君律师事务所的卓文彬律师表示,双方签订的协议有效,但如果校方迟延还款,除29800元的费用外,家长还可要求学校支付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若校方拒不还款,家长可以走法律程序维权。

 

“保过班”只是成功焦虑下的概念炒作

不论是“本科线保过班”,还是“考研保过班”,抑或“国考保过班”,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层出不穷的“保过班”,在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同时,也同样会引发人们的质疑与担忧:选拔性考试具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保过班”真能够提供一种“前程无忧”的保险,让考生和家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花八门的“保过班”,既让少数人马到功成,也让一些人马失前蹄。即使通过了考试,究竟是凭借考生的主观努力,还是凭借“保过班”的所谓资料和补课,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考生及其家长来说,缴纳了高额的“保过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双重剥夺,让人“伤不起”。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匮乏的资源、激烈的竞争,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许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的主观努力才是关键,为何他们还要轻率而糊涂地将“希望的稻草”寄托在“保过班”上?说到底,社会定力的集体缺失,让人们丧失了冷静、理性、谨慎的思维,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让层出不穷的炒作有了生存空间。

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注意,从而将“注意力转化为生产力”。 “本科线保过班”迎合了家长的成功焦虑,迅速地让“钱袋满当当”。可是,“善意的谎言”就像一个脓包,早晚有扎破的一天。面对学生家长的质问和追责,这所学校却以“资金困难”为借口进行推诿,显然站不住脚。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本科线保过班”尽管在短期内点亮了学生和家长的“希望之灯”,却让他们陷入更为深刻的断裂与剥夺——“本科线保过班”固然有家长内心世界不够强大的因素,也有民办中学违规办学密不可分。这种以“精品班”的名义给老师发放加班费和培训费的做法,显然背离了社会规范和公众期许。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诗化的语言,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守”。民办中学的炒作与学生家长的浮躁、焦虑等不良社会勾连在一起,共同催生了“本科线保过班”的剑走偏锋。只有保持笃定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的内心世界,面对屡见不鲜的“保过班”,我们才能一笑而已,然后回归到自力更生的奋斗之路上。

 

抱天价“保过班”的大腿使不得

在倡导公平正义的大环境里,想靠邪门歪道通过考研、“国考”之类严格选拔人才的国家级别考试,无异于痴人说梦。其一,这些考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程序缜密、设计合理、严堵作弊的考录流程,没有培训机构描述得那么容易通过;其二,据报道,培训机构所吹嘘的“人脉”大多是一些在校学生、导师助理。靠划范围、闭门猜题构筑所谓的“兵法秘笈”。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远不如踏踏实实复习、夯实基础胜算大。

“保过班”刺中的痛点,是不少考生不自信、求安慰的恐慌心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夸张的镜头,也可以在中国照进现实。机会面前,不是人人都长了一双摸大奖的手,在竞争的阴影下丢了胆量,失去自信,转而投向外在“好风”,期盼借力送己“上青云”,天价“保过”培训班也就应运而生了。但那些声称“保过”的是些啥人呢?这里笔者不妨丢个丑现身说法:刚毕业时也加入了“国考”大军,一番搏杀后进入面试,经不起忽悠报了个学费两万元的“保过班”,整整5天封闭式训练晨昏颠倒,跟着刚毕业一脸懵懂的90后培训小老师学习,不是走正步、练形体、大声朗诵名言警句,就是抽风式地背万能答题套路,呆板、程式化的训练其结果可想而知,如今想起都觉得荒谬。

年轻人努力考学、积极上进,是值得肯定的生命状态。调整好心态,沉下心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功会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别再问“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为“保过班”闪了青春的腰,通往成功的路没有捷径,只有钻研。

 

【启示与思考】

“再苦不能苦孩子”,“老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不少做父母的都是这么想的。

一边是“精品班”,一边是“普通班”,相信不少家长面对这样的选择都纠结过,但有一线希望,但有一份能力,大部分家长还是狠狠心,咬咬牙选择了“精品班”,哪能拿自己孩子的未来当儿戏?哪能眼睁睁让自己的孩子“破罐子破摔”?

如果说“保过班”玩的是“君子协议”,不过退钱,不如说“保过班”玩的是攻心术,“精品班”与平时教学并无太大差异,“学校只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课时补习罢了。”赚的是概率。既然敢到“精品班”里来,既然敢签“君子协议”,就足以说明“有两下子”,就说明对考学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使与平时教学并无太大差异,必定有人过分数线,过了皆大欢喜,不过退钱也别无怨言,我们大家都尽心了。

眼下,“保过班”很时兴,考大学有“保过班”,毕业找工作有“保过班”,如果说让孩子参加“保过班”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大家都上“保过班”,当回过头来再看看,又都同处在起跑线上了。只是有的人花钱买心安,有的人赚概率。其实“保过班”玩的是攻心有术,是想办法让大家都比着花钱。过线人数是一定的,如果大家都不上“保过班”,照样有人过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1229/8577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