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大家谈
毛主席在《红楼梦》里到底看到了什么?
2016年01月05日 14:34
毛泽东一生看《红楼梦》不知道有多少遍。据统计,他在临终之前,家里借阅而未及归还的《红楼梦》版本就有20多个品种。可见其喜爱《红楼梦》之程度。毛泽东一定是在这部著作中看出了什么大道理的,而且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从中吸取些养分或教训,所以,他要求中央领导干部都要看看《红楼梦》,而且认为“如果没有看五遍,那就不要谈《红》”。
(毛泽东在阅读)
毛泽东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评价有多高,读一读他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知道了。他在谈到中国与外国的差距时,不经意间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这样对一部书的评价,可见《红楼梦》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井岗山时期与贺子珍谈《红楼梦》到七十年代的晚年与身边的服务员孟锦云谈《红楼梦》,毛泽东心境不同,语境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毛认为,《红楼梦》这部洋洋大著是讲阶级斗争的。
毛泽东面对着中共高级干部说:
读过一遍没有资格参加议论。你至少要读五遍。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形象的阶级斗争史……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
毛泽东很重视《红楼梦》的第四回,说那是个总纲。这样的话,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过;1973年12月21日与政治局成员谈话时又说过。这两次,毛泽东还特地把《红楼梦》里的“护官符”背了一遍,把《好了歌注》也提示了一番:
因嫌纱帽小
致使枷锁扛
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袍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1973年的这一次与军中重臣的谈话,显然不是一次轻松的读书活动。这是一次政治局会议,主题是“议军”,具体任务是“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为什么对调?因为出了林彪事件,毛泽东对军队有些不放心了。当时,广州是林彪议拟中要去的地方,毛泽东准备将自己的爱将许世友从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调过去。就这样的一个火燎般的时刻,毛泽东又谈起了《红楼梦》,谈起了“护官符”,谈起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是文革期间红卫兵报纸发表的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早在五个月前,即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有过一次谈话,谈的也是《红楼梦》:
“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哭是共性,但伤心之处不同。”
由这些谈话,你还能简单地认为毛泽东是在谈《红楼梦》吗?没有谈点别的什么东西吗?
如果不信,我们再一次将话题移到“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这次会议上来。毛泽东指着在座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说:
“你就知道打仗。你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你能看点《红楼梦》吗?要看五遍。《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随陆无武,降灌无文’。绛是说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
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武夫”许世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还是隐隐明白了毛泽东的话中之意。
(关于《红楼梦》话题,毛泽东与许世友多次谈及)
毛泽东的目光离开了许世友,提高话音对大家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
许世友激棱一下明白过来了。他拍着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地说:“把它消灭!不怕,那有什么关系!”
听了许世友的话,毛泽东很高兴,说:“不怕啊,你就当周勃嘛!你去读《红楼梦》!”
毛泽东又回到了《红楼梦》上。
回到新的司令员位置上的许世友,立即找来《晋书》,请军中高人指点迷津。原来毛泽东在谈《红楼梦》时讲的什么“随陆无武,降灌无文”是含了深意的啊!随、陆、降、灌,分别是西汉的随何、陆贾、周勃、灌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她的妻子吕后逐渐掌权,大有以吕氏取代刘氏之势。吕后死,周勃与陈平采取措施,除了诸吕,迎立刘邦之子代王刘恒为帝。周勃对巩固汉刘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听了高人的这一指点,许世友大吃一惊:“天啦,毛主席哪里是与我谈《红楼梦》啊,他这是在暗示我许世友,在他死后要怎么办啊!”
后来,毛泽东逝世,许世友真的一双眼睛盯着江青,甚至在政治局委员与毛泽东遗体告别、医生报告毛泽东患病情况时,许世友一直怀疑有人害了毛泽东,他感到自己应该像当年的周勃一样,挑起“巩固政权”的重任。只是,许世友只听懂了毛泽东谈《红楼梦》的一半,而没有听到与王、张的谈话: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
毛泽东一直以来是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红楼梦》的。烂熟于心的《红楼梦》,让毛泽东通悉了他死后的一切……
你问:毛泽东在《红楼梦》中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说:毛泽东看到了一切,包括江青被抓(“我死后,看你怎么办”)、华国锋被贬(你办事,我放心,这个人不蠢)、“四人帮”下狱(不要再搞“四人帮”了!)和邓小平的再次崛起(这个人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就是在今天,重温毛泽东1973年12月21日与政治局成员谈话时所特地背诵的《红楼梦》中“护官符”,以及提注的《好了歌注》,不是也挺意义吗?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中,《红楼梦》中的某些结局不正与某些不法分子的作为相吻合一致吗?历史总是让人深思的。
责任编辑:潘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5/8586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