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吸毒市长”给党员干部带来了什么启示?
2016年01月06日 10:14
【事件介绍】
湖南吸毒市长被双开 与多名女子发生不正当关系
据湖南省纪委网站消息,湖南临湘市委原副书记、市长龚卫国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经湖南省委批准,湖南省纪委对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卫国立案审查。
经查,龚卫国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滥用职权,插手工程项目,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违反生活纪律,吸食毒品,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非法生育一孩。
龚卫国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本应廉洁从政、遵纪守法,却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生活奢靡,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湖南省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湖南省委常委会议批准,决定给予龚卫国开除党籍处分;报省政府批准,决定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对龚卫国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5年4月23日,湖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消息,湖南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卫国涉嫌违纪,湖南省纪委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龚卫国,男,汉族,1972年8月生,湖南益阳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在职博士研究生。
历任中南工业大学学生政治辅导员、宣传部干部,湖南省人事厅干部。2003年10月经公开选拔担任湘阴县副县长,后任湘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湘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汨罗市委常委、副市长,岳阳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2011年5月任临湘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2011年12月任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
“吸毒市长”们的前车之鉴是后事之师
龚卫国怎么会染上毒瘾?是谁把他“拖下水的”?吸的毒品和毒资从哪儿来?诸多未解之谜萦绕在“吸毒市长”身后。虽然尚未得到官方的认证,但记者在当地采访获悉,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与龚卫国一起吸毒的“圈内人士”中,就有当地搞房地产、基建工程的老板。由此可见,其吸毒与所谓的“圈内人士”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搞房地产、基建工程的老板们将龚卫国拉下了水。他们引诱龚卫国染上毒瘾,让其对毒品欲罢不能,再以此操控他,目的当然很明显,就是看中了龚市长手中的权力。
老板们的手段高明,让人防不胜防,龚市长一不小心就中了“腐友”奸商们的圈套,这是客观原因。但是,龚市长吸毒,染上毒瘾,“病根”还在他自己身上。龚卫国是个性格不羁的性情中人,私下里很幽默,“玩得开,放得开”,有点风流。在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他对女服务员开玩笑的尺度也蛮大。”“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自诩风流,不拘小节,贪图享乐,被拉下水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一旦权力在手,就得意忘形,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追求感官的刺激,抛弃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权力来至何处。他们疯狂地吃喝玩乐,找女人玩小三,赌博吸毒,大肆贪污受贿,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自毁前途,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吸毒市长”们的前车之鉴是后事之师!党员干部吸取教训,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做到慎独慎微。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干部吸毒当受党纪政纪和国法的双重处罚
在2015年轰轰烈烈的娱乐圈扫毒运动中,宁财神、房祖名、高虎、柯震东等一大批明星被抓,甭管名气多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个个灰头土脸,被拘留的拘留,被劳教的劳教,被判刑的判刑,给娱乐圈敲了警钟,也给了全社会很大的震撼。与此同时,有媒体发现,这两年涉毒的不仅有明星,还冒出不少官员,对他们要怎样惩罚呢?是否也都会跟明星一样,承受关押、拘留的“待遇”?
在这方面,似乎还缺少有效例证。比如,据人民网转引云南省纪委网站的消息,2014年年底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对41名官员吸毒予以处分,惩处是“9名国家公职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名退休人员被开除党籍、降低待遇,30名农村党员被开除党籍”。看似个个都受了惩罚,但都是党纪政纪的处罚,是否有被“拘留”等国法惩处的经历,找不到相关信息。
没错,依据相关党纪政纪,对于党员干部吸毒行为的处理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违反有关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但另一方面,在国家法律层面,吸毒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依法受到应有惩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禁毒法》则规定,“对于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那么,问题来了,党员干部吸毒了,是应该受党纪政纪和国法的双重处罚,还是只用接受前者的惩处即可?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可梳理这几年关于吸毒官员的报道,好像又真的很难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官员被判刑处罚了,但好像主要罪名是贪腐,“吸毒”只是附带品;也有很多官员只是说到“被开除党籍并撤职”,好像就已经是最终处理了。在这些信息中,不排除说因为每个人涉嫌吸毒的严重程度不同,因此结局有所差别;也不排除有些后续跟进了国法的惩处,只是没有披露。但这种模糊化的信息,很容易给公众一个“误读”:同样是吸毒,当官的犯了法只用丢官,老百姓犯了法就得入狱。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误读。官员党员的身份绝不能成为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党纪政纪也绝不能代替国家法律,对官员党员的要求只能更高更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法律面前,明星不能例外,官员也不能例外。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已经上了轨道,国法与党纪并行不悖,就连周永康、薄熙来这样的昔日高官都要面对国法的审判。那么,我相信,官员吸毒该如何惩处,也不该成为让国人“雾里看花”的难题。
纪委介入拉开市长吸毒案“正戏”大幕
无论是坊间所传为本人报警被抓,还是政府所言有人举报而受立案调查。总之,作为市长的龚卫国涉嫌吸毒,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只能算是细枝末节,或者说是又一腐败案件的引子或者序幕。而因其涉嫌违纪,湖南省纪委决定对其立案调查,才是真正开启了市长吸毒案“正戏”的大幕。
常识告诉我们,吸食毒品者大多属于闲得无聊、精神空虚或极力寻求刺激者,并且得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龚卫国作为高学历官员,其智商想必不低,吸毒的危害性也不可能不清楚;再说了,凭他的正当收入是无论如何也无力支撑其吸毒的。这就不得不让人对其染毒原因、毒资来源等,产生莫大的好奇心。
作为市长的龚卫国,虽然其正当收入无力承担毒资,但他如果动用其手中的权力资源,则又另当别论了。假如他是贪官,贪污、受贿的非法所得供其吸毒,毒资也就不是问题。还有就是有网友揣测的那样,可能是被人拖“下水”的,自然就会有人心甘情愿为其买单,只是那“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赔本的买卖别人是不会做的。
所以,既然纪委已经立案调查,就应该上演一出“钟馗捉鬼”的大戏。不但要将龚卫国吸毒的成因、毒资的来源以及其它违纪行为等查个水落石出;还应该“拔出萝卜带出泥”,将与之共生的利益链砸烂剔除,以免在共和国肌体内生锈、腐烂。
【启示与思考】
宋代包拯曾经这样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深刻道出了廉政的分量。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懈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很多,对于成都被立案调查的4名干部来说,不可能不知、不晓,而且接受这方面的警示教育恐怕也不会少。那么,为什么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这就是“识得破”但“忍不住”,如同鱼儿只见食而不见钩,经不住诱惑就把钓饵吞了下去。有此后果,自然是在所难免。
由此观之,人生犹如走路,路边的诱惑很多,心中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实的步子,就会迷失自己。尤其是在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中心旌摇荡、神不守舍,就会心理失衡,贪心便会乘虚而入。而畸变的心理一旦“决堤”,就如同洪水泛滥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走上一条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则忘义,难分祸福的不归路。
再次告诫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面对的诱惑和考验很多,如果意志不坚定,自制力不强,“识得破”而“忍不住”,就会为满足一时膨胀的私欲而作出后悔终身的事情来。所以,“识得破”是前提,“忍得过”才是目的。岳飞曾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如果每个人都能廉洁自律,既能“识得破”,又能“忍得过”,那么,面对再多的诱惑,我们就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动,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此说来,既能“识得破”,又能“忍得过”,必须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是一种义务,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这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特别是陈毅早年对如何“忍得过”开了个好药方: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对此药方,党员干部若能时时咀嚼,方能药到病除。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6/8587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