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彰显反腐决心

2016年01月06日 11:15

 

【事件介绍】

中国反腐节奏不变 破“三把火”、“运动论”

“节奏不变”、“力度不减”、“越来越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风反腐的第四个年头上,关于反腐败拐点何时到来的种种猜测越来越少,关于是不是过头的论调也基本上归于沉寂,关于反腐败是“三把火”、“运动论”的论调也失去了反驳的价值……

2015年,人们愈加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定力。很少有人再纠结于被查办的“老虎”级别有多高,因为无论多高也会被扳倒;不再执着于被处分和查办官员的数字,因为有多少就会查多少;不再怀疑我们党正风反腐的诚意和努力,因为我们党持续释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节奏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有目共睹。因为有成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老百姓也发自内心地为我们点赞,就连那些对我们党反腐败长期指指点点的人也毫不吝惜地送上了掌声。

用一句网路流行语来形容,因为正风反腐,我们党的“颜值”屡创新高。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是拍电影、电视剧,也不是开演唱会、办巡演,“点击率”和“票房”虽然是很重要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并非决定因素。对于我们党而言,衡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效的标准不是落马官员的数字,也不是赢得掌声的分贝数,而是政治生态的彻底好转。

纵观历史,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较量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如果没有坚强的定力,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中,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对此,我们党的认识清醒而坚定。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中的一句话,足以证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一步步引向深入。”

这是在布置“2015年主要任务”时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全党的事情,“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就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可一些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认识不到位,被社会上的一些“过头论”迷乱了心智。即便不敢公开说,可私下里没少说“差不多就行了”之类的与中央决策不相符合的话。

中国矿业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金程说,现在的形势很适合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一句话来形容,即“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他认为,中央领导多次表示,现在只是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而从“不敢”到“不能”和“不想”,“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一句话,节奏不能变。

力度不减

近日,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市纪委严肃查处了天津市委委员、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严重违纪案件。张建津在十八大后仍然频繁出入高档酒楼,每餐“燕鲍参翅”等高档菜肴必点,茅台、五粮液、特供保健酒必上。遇到风声紧、查得严时,就事先叮嘱人把茅台酒倒入矿泉水瓶,改头换面后带到饭店,冠冕堂皇地摆上酒桌。

有评论说张建津是一个特例,其实他只是一个“极品”,想同他一样享受的仍有人在。

据悉,截至2015年9月底,广东省查处的149名省管干部中,违纪违法行为延续到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占53.1%;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也曾对山西“不收敛、不收手”现状表示震惊。明目张胆地顶风违纪,毫无顾忌地肆意妄为,有些人甚至“越不让干越要干”。

不难发现,虽然“四风”问题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在正风反腐的强力重压之下依然花样翻新,防止反弹任务艰巨。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干部被“围猎”,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搞利益输送,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还在增多,遏制腐败蔓延的任务仍然艰巨。很显然,如果力度一减,不正之风会死灰复燃,腐败现象会变本加厉,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不时冒出的“拐点论”颇有市场,其逻辑和意图就是“反腐败的力度该减小了”。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说,事实一再证明“拐点论”者是自作聪明。在反腐败与腐败胶着对垒的关键时刻,“狭路相逢勇者胜”,连一口气都不能松。“生死存亡”就是“你死我活”,这个时候松劲就是对腐败分子的放任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越来越严

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多名工作人员因某娱乐明星到该中心办理业务时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在工作区围观、拍照、索要签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朝阳区纪委给予该中心主任范明悦党内警告处分,朝阳区房屋管理局给予该中心工作人员刘珍依、韩婷婷、李楠警告处分。

天后级人物难得一见,围观实属人之常情,放在之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朝阳区纪委是不是小题大做?犯得着吗?犯得着!现在就是要越来越严!《人民日报》就此事评论道:这绝不是要用权力来干预党员干部的私人生活,只是想明确不可逾越的公私界限,在工作场合,就请时刻把“公”字放在心间,别让私心异化了公义!

各地纪委对很多习以为常的“小事”进行了处理,一些公职人员大喊冤枉,就连社会上也有舆论认为这样搞“太过分”。一些地方纪委因此承担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即便不是被认为太过教条,也被怀疑是不敢拿腐败分子开刀,只好拿鸡毛蒜皮的事情凑数,“柿子专拣软的捏”。

纪律发条越拧越紧的过程中,颇有一些人感到不适应,心生怨气,妄图以“为官不为”搞消极对抗。这个时候更需要定力,决不能退让妥协!共产党真的只讲纪律、不讲人情,在执纪监督上太过分吗?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灿发谈及这一现象,站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角度上告诉记者:“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但共产党的感情是热的,用越来越严的标准要求每一名党员正是爱护党员的具体体现,越是严管越是厚爱。”

但据刘金程观察,少数地方纪委不仅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情况,而且定力也不够强。比如,担心处分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的前程,甚至遭到腐败分子的报复,不到万不得已不跟不正之风和腐败分子正面交锋;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于正风反腐力度会不会持续大力度没有信心,还在混日子……总之,当一个人没有立场、没有方向,“定力”自然谈不上,这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正风反腐问题上,中央政治局于年前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要保持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倡清廉的战略定力,坚持毫不松劲抓、锲而不捨抓。”我们决不能自讨苦吃,只要腐败分子不收敛、不收手,我们党决不收兵!

 

“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承载反腐新期待

也许正因为十八大以来反腐败重拳频仍、力度空前,全国一共打掉一百多名省部级以上“老虎”,各地揪出的厅局级、县处级贪官等更是难以计数,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种猜测,或者说也是一种担心:这一轮反腐风暴持续了三年多时间,该打的“老虎”可能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该拍的“苍蝇”可能也已经归案受罚,现在是不是要缓一缓、歇一歇了呢?

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明年反腐败工作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形成持续威慑,坚决把腐败蔓延势头遏制住。按照中央政治局的部署,明年反腐败总体上将保持既有的力度、节奏和方向,反腐败工作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缓一缓、歇一歇,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放松警惕、消极惰怠。尽管反腐工作成绩不能简单用打了多少“老虎”来衡量,但打“虎”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相信,明年仍将有一批“老虎”中箭落马,其中可能还有重量级“老虎”。

2016年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还有助于澄清一些人对反腐败斗争的成见偏见。比如有人认为,反腐败斗争虽然搞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斗争,因此难免出现“选择性反腐”、“内斗式反腐”,一个“老虎”被打掉了,一个大案、窝案揪出了一大批贪官,但另一个“老虎”、另一些贪官却可能被保了下来。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正在证明,明年和今后中央强力反腐还需继续证明,反腐败斗争不存在所谓的“选择性”和“内斗式”,而是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来”(习近平语)。

2016年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意味着十八大以来一手抓反腐倡廉、一手抓制度建设的战略部署将继续贯彻实行。今年各级纪委以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审查重点,对“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加大打击力度。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吹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号角。

反腐败正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促成“反腐败——制度建设——深化改革”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此条件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不负公众对打“虎”肃贪的殷切期待,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坚决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启示与思考】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抓作风、治腐败,正风肃纪的力度不断增强。百余“老虎”先后落网,退休“老虎”照打不误、茂名窝案重启调查、纪委屡屡“清理门户”,数万人违规被查处……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反腐不是“新官上任”的故作姿态、更不会是毛毛雨和“一阵风”。

纵观历史治乱、政权兴替,腐败不除、必失尽人心。刮骨方能疗毒,惩前才可毖后。李克强总理说:“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习总书记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腐败毒瘤不去,决不鸣金收兵。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资历,都不能成为腐败的“护身符”。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人民期盼。“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倡廉,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事实证明,在反腐败这场殊死较量中,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党和政府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常抓严抓的韧劲、长抓细抓的耐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用“严”戳中歪风的“命门”,用“实”击中腐败的要穴,让党员干部不敢“伸手”、让官场“潜规则”不再有市场。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王岐山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哪里有腐败行为,打击的拳头就必须伸到那里。“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的决心,是震慑更是警醒,传递出反腐脚步不停的强烈信号,必会使观望者破了幻想、让腐败者少了歪念、让老百姓点赞称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6/858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