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经典明析
一勇天下无难事
2016年01月06日 14:40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经典作家们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立场坚定分明,思想科学丰富,立论深刻严谨,论证周到有力,语言优美雄辩,文笔隽永活泼。经典能给人崇高,给人智慧,给人清醒,给人振奋,指引人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宣讲家网推出《经典明析》专栏,邀请对经典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与大家一起重温经典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是伟大的哲学家,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变革,给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他能够扬弃旧理论,创立新哲学,最首要的因素是什么?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哲学研究的首要基础是勇敢的自由的精神”(112/40) 。他依靠这样的精神和方法实现了哲学革命,他也把这种精神和方法直接告诉了我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践行发展。
不需多说但又很少有人提及和重视的是,在经典作家中,马克思是对哲学最有研究、唯一以哲学论文获取博士学位的一个,他的哲学学历和学养是最高的,如同施米特所说,“马克思与后来的革命家不同,他受过古典教育”,因而任何人都应该给马克思以必要的尊重。而在任何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学者那里,其博士论文都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博士学习时期一般来说是人生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黄金时代,那种志向的高远宏大,理想的孜孜以求,精力的充沛旺盛,意志的全神贯注,思维的自由勇敢,时间的充裕丰富,资料的翔实多样,切磋的经常有益,往往是终生难以再现的。博士论文很少有应景之作,而多是学者倾注了全部心血,代表着他此时学术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且对其一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学者学术思想的大树之根、大河之源,是其学术巅峰者也大有人在。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最早、最重要、耗时最久、用力最多、最具学术性的哲学著作,是其开山之作扛鼎之作,他这时奠定的哲学思想,一生有运用和发展而绝无改变抛弃。他也对自己的博士论文评价极高,非常自信地说“我认为在这篇论文里我已经解决了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188/40)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这两个古希腊唯物主义者是他更为欣赏后者,马克思研究的对象和对于对象的评价都迥异前人、批判前人。“伊壁鸠鲁反对整个希腊民族的世界观”(234/40),同样他也是受着整个西方哲学界的贬损和批判,马克思指出,轻视和误解伊壁鸠鲁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偏见和哲学的历史同样的古老”(196/40),他认为,“在所有古代人中卢克莱修是唯一理解了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人,在他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较为深刻的阐述”(211/40)。马克思无情地批判和辛辣地嘲笑了前人对伊壁鸠鲁的误解和攻击,对他给以高度的评价。他十分钦佩伊壁鸠鲁的“不朽功绩和伟大”(41/40),称赞“伊壁鸠鲁在下述方面比怀疑派站得高”(42/40),称赞“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242/40)。他明确地告诉我们,“我的见解同前人的见解关系怎样”(不同)(196/40),就同前人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关系一样(不同),马克思称赞反对整个希腊民族世界观的伊壁鸠鲁,实际上他也是同前人的哲学根本不同的,不如此马克思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他也谈不上实现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了。研究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详细说明马克思如何实现哲学革命的,不是本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任务,这里只是让人们知道,马克思具备和强调了“哲学研究的首要基础是勇敢的自由的精神”,而这对于我们学术研究和一切工作的突破创新都是万分重要的,却又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
如何实现学术研究的创新突破,我们中国人都很推崇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我还没有看到过不同或者补充意见。他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总结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严重不足,他强调了积累、苦功、勤奋、坚持,似乎创新就是这样一个刻苦学习日积月累的过程,但倘果真如此,岂不是谁岁数大、胡子长,谁读书多谁就最能创新突破成大事?然而实际并非如此!苦功这只是创新、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东西,这里还缺少一个更为重要、而且是先于和高于刻苦勤奋的因素:就是勇气和信心——突破创新的雄心壮志,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心。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和说明,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多数发明发现是年轻人所为,是在人黄金时代的青壮年时期完成而很少是老年完成、暮年出现的?为什么外行有时能做出内行做不出的事情?为什么许多生手新秀能战胜名人宿将?在任何一个创新者成功者那里我们最为强烈感受到的决不只是他的刻苦勤奋任劳任怨,而首先和根本的是他那种雄心壮志,英勇无畏,最为闪光的是他那种勇敢豪迈百折不挠的气质。法国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说:“永远不要对少部分有头脑有责任心的人可以改变世界表示怀疑”,这是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之语。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决不只是刻苦勤奋而是勇敢精神,是意志、毅力、决心、勇气、自信、胆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比“一勤天下无难事”更为准确和符合实际,勇气比智慧更加重要,智慧也是靠勇气争来和发挥的。勇气这可能正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他差别也是由此引起和造成的。人要鼓励要激励,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和人之间起初本没有多大差别,但凡事总有敢与不敢、想与不想、做与不做的差别,久而久之二者差别就大了,就成为不可弥补的了。有无这一点正是能否创新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也触及到了人性和社会中更为根本和重要的东西。在今天,勇气依然是我们理解、学习和接受马克思哲学的首要基础,是成就世界上一切大事的首要基础和一切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的共同品格。
仿王国维集宋词,我也集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作突破创新三境界:
“欲与天公试比高”,“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上引自毛泽东《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满江红 和郭沫苦同志》,《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四首诗词。我觉得这样谈三境界无论全“境”还是分“境”都高于王国维。后者的第一境界、首要条件是前者所缺乏的,第二境界强调了用功但同时又突出了紧迫性,第三境界则讲了突破的意义、乐趣和必然性。在我们背诵毛泽东的这些诗词,阅读毛泽东的文章时,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一种气势,那种大气,那种豪气,那种勇气,那种才气,那种雄心壮志和逻辑力量,这是其他人很少具备、人们仰慕和现今十分需要和缺乏的,而这也正是他之特殊和成功所在吧!
责任编辑:潘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6/8588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