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评论 丨 坚持“三严三实”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2016年01月06日 15:58

 

编者按: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全国党员干部群众按照《方案》要求积极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宣讲家网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推出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系列评论,促进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落实与深化。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本网根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推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的系列评论,供大家参阅。

如何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是人的社会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地位观是人们对职位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地位观与权力观、利益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又各有侧重。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

XYRB201412109_2

有作为才有地位,党员干部的地位是干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有没有地位,不取决于职务高低,官大官小。如果身居高位而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官位再大,在老百姓眼里也是没地位的,在历史的记载中更是没位置的。反之,为老百姓多干实事,为经济发展多干大事,为社会进步多干好事,不论职位高低,在群众心中也是有地位的,留名史册自是不言而喻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苏东坡带人修的苏堤,白居易带人修的白堤,杨贵牵头修建的红旗渠,焦裕禄为兰考人引种的“焦桐”,谷文昌带领种植的木麻黄林,杨善洲留下的青山绿树,至今都在发挥作用,造福人民,他们不仅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个人也彪炳史册。开封包公祠大门的对联写道:“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涯伟业尚待后贤。”这是称颂包拯的,同样也适合于一切有所作为的先贤。无论何年何代,何党何派,有作为的好人、好官都是受人敬重、被人纪念的。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的死掉了。”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向这些先贤学习,见贤思齐,努力拼搏,有所作为,用突出的政绩,服务人民,改造山河,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待。

党员干部要为党争地位,不为个人争地位。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同样道理,共产党员不为个人争地位,要为党争地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为党工作,通过实际行动树立党的威信,为党争地位。党有没有地位,取决于每个党员的努力程度。如果每个党员都能以模范行动为党增光添彩,党的地位就会巍然屹立,谁也无法撼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位翻身得解放的农村老大爷专程到县城,买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挂像,当售货员告诉他只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这个人时,老大爷很不高兴地说,我们村里就有好几个共产党,怎么说没有共产党这个人?由此可见,老百姓认识共产党往往就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开始的。在群众的眼里,每个党员的形象与党的形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的形象好,党的形象就好,党员的形象差,党的形象就差,党员有地位,党就有地位。反之亦然。只有每个党员都为党争地位,党的地位才会高,党的形象才会光辉伟大。

 

令人欣慰的是,党内有千千万万个优秀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党争地位。郑培民、牛玉孺、范匡夫、汪洋湖等带领群众建设家乡,脱贫致富,在领导岗位上为党争地位;钱学森、邓稼先、王选、袁隆平等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奉献社会,在科研战线为党争地位;苏宁、杨业功、方永刚、武文斌等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在绿色军营为党争地位;张秉贵、华益慰、李素丽、许虎等勤恳工作,热情助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高超技术在服务行业为党争地位;许振超、包起帆、史来贺、吴仁宝等战天斗地,风餐露宿,在工农业生产一线为党争地位;姜瑞峰、曹克明、王瑛等铁面无私,嫉恶如仇,深挖蛀虫,痛打硕鼠,在纪检战线为党争地位;宋鱼水、任长霞等心系群众,公正执法,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在公检法战线为党争地位。还有其他战线上的无数优秀共产党员都在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创造辉煌。正是由于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为党争地位,才使得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们的能力、作用、影响虽然不能与那些特殊优秀的共产党员相比,但也应该尽心尽力,坚定为党争地位的信念,努力争当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党员,为党增光,为党旗添彩。

党员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有些同志错误认为,地位就是官职,官职越高,地位也就越高,价值也就越大,因而往往忘了做官的责任与义务,而只看到做官的荣耀与得意,结果是官做得很大,事却做得很小,甚至还做了不少错事、坏事,他们在人们眼里是没有地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正如孙中山讲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要从政,就是一种事业的追求,就得舍弃个人的私利,不能什么好处都想得。一个人也许一辈子成就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最起码他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因而,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看重党的事业,看重人民的利益。当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许多军长、师长成了团长、营长,而不少原来的团营干部降为连、排长,他们都以抗日大局为重,能上能下,毫无怨言,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度觉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经历过几起几落,职位急剧变化,但不论地位怎么变,他们都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个人能不能做大官,那是组织考虑的事情,一个人能不能干大事,则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地位只能意味着责任,绝不能意味着自己比别人、比广大人民群众高人一等。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官职越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越大,干大事的担子也就越重。要干好大事,一要严以用权,树立公仆意识,不搞特殊化,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权用在为人民干大事上;二要严以修身,树立干大事的理想,学习干大事的才干,培养干大事的德行;三要严以律己,破除“官本位”思想,不搞以权谋私的勾当,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办事,老老实实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地位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们的灵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牢牢记取并认真践行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看轻个人进退得失,看重党和人民事业,把个人的一滴水溶入集体的汪洋大海,发光发热,建功立业,从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6/8588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