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面对考研泄题 “作弊入刑”不能只当稻草人
2016年01月08日 16:26
【事件介绍】
考研被曝泄题 教育部称公安已介入调查
2016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近日网络流出大量截图,显示今年的考研英语、政治等科目疑似泄题。根据截图,此事件疑与“文都”和“海天”等培训机构有关。教育部27日晚10时许发出官微: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有关部门已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教育部已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调查,如查实将严惩。
记者12月28日联系涉及的两家机构,文都考研表示内部已开展自查,一有结果会向社会公布,并称其多年考研押题率高“完全是凭老师们的经验”。海天教育集团则网发声明称网上截图中的QQ号系不法分子冒用,与集团公司无关,已着手收集资料向有关部门举报。
多家考研机构
疑似“泄题”截图流出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7日结束。今年被媒体称为“最严”考试年,据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作弊入刑”成为今年考研的各方关注焦点。
然而27日当晚9时55分,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长微博称,日前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教育部官微声明引发了外界更大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前,该条微博下的评论已超过3000条。记者昨天上午联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并未就此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其实,早在12月26日研考首日,就已有多名网友爆料称英语(二)出现泄题,甚至有学生称考前45分钟收到考研机构的答案。考生们发布的微博和网络截图中,既有手写体的英语(二)的答案,也有英语考题的作文模板、翻译、完形填空、重点单词等答案和提示的群信息。截图显示,26日中午科目英语(二)考试前,这些考生表示收到文都、海天等考研机构发来的答案及考题,经记者对照,大多试题都与考试内容一致。
同时,考研政治科目也成了泄题的重灾区,据多名考生提供的截图显示,25日海天考研咨询QQ空间官方账号就发布了政治考题,同日多个考研QQ群发送了考研政治部分考题。其中一张截图显示,名为“海天考研咨询”在25日早上8点04分,早在政治科目开考前半小时就发布了考研政治答案,并称是“海天唯一考研QQ,欢迎对比验证”。
回应
海天考研称截图中的QQ号与其无关
记者搜索涉及的两所机构官方微博,其中被指政治“泄题”的海天考研官方微博下,最新一条是关于“押题成功”的微博,过百条评论却大多是网友关于泄题的斥责。
早在12月27日下午4时许,海天考研官网就“不法分子冒用海天品牌提前发布考研政治答案”发出一份网络声明。针对截图中涉及的“海天考研咨询”的QQ号41650151,海天回应该号非海天教育集团所有,其所有行为均与海天教育集团无关。同时,集团公司“已着手搜集相关资料向有关部门举报、备案”。记者尝试以“个人”和“群”两种方式搜索此QQ号,发现该群不存在,个人号也加不上。昨天下午,上述考生爆料涉及的海天考研机构人员都以“这事儿现在太敏感,不清楚具体事实”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文都考研已启动内部自查
“文都考研”官网在考研结束后更新了“再创预测奇迹”的喜报,打出了“铁证如山,彰显实力”的广告语。喜报上还有“考研政治5道大题全部押中,命中率达95%;英语(一)、(二)再次命中大小作文”的字样。记者发现该机构的新浪微博现已关闭了微博评论。
面对网络上称其泄题的质疑声,记者昨天下午电联了文都考研总部,该机构品牌中心的陈经理回应称,文都目前已经在内部展开自查,包括排查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一旦有结果将会面向社会公布。同时,对于自家的考研押题率高,陈经理表示,文都进行考研专业辅导已经有十多年了,押题率高“完全是凭老师们的经验”,“文都一直是合法合规去经营,我们只是押题,从来没有拿到过试卷,又怎么去泄题呢?”陈经理说。
考生透露考研前夕收到过“卖题”电话
参加今年考研的小文(化名)向记者表示,他曾在考前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答案推销电话,对方表示手里有英语科目的试题答案。“我当时以为是骗子,根本不相信有泄题这回事。”
另一位外地考生小丽(化名)也称,网上考研论坛里,有这样的相关绝密考研题的信息:“这些都有标价,有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那些考题文件都注明了联系方式,比如QQ,说提供下一科考题,还说考完算钱,也不知道其中真假,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除了政治、英语这两科,涉及漏题的科目还有综合管理科目。也有网友在教育部官微下表示:“有同学在管理综合科目做到了好多一模一样的原题。然后,我心里很不平衡,因为我是一题原题都没做到。”另一考生则表示:“管理综合,英语二,政治!对于管理联考的考生就相当于所有试题都泄露了!白考!”
就在今年的考研冲刺的一周内,还有媒体报道“考试作弊神器”在网上公开售卖。“一种是隐形耳机,塞进耳朵里就能远程传声,还有一种眼镜,可以通过镜头把考题传出去,随即获得答案。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都不靠谱,只要考场内把网络屏蔽,都很难实施。”记者还上网搜索发现,出售作弊器的商家都打着“隐形”、“高科技”等招牌,售价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
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亟须建立
在全国上下关注考研泄题案的背景下,考研培训机构宣称“命中政数英全部考题”,有人说这很“笨”,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一个考研机构,居然能把所有考题全部“押中”,这本事也太大了,而即便随后“澄清”只押中部分题,这也给司法机关破案提供了线索“引火烧身”。但如果再看目前的考研环境,就会发现考研培训机构并不笨,他们就是要大肆宣传自己的“本事”,以此招揽生源做大“生意”。要遏制培训机构押题、泄题,我国有必要引入两项基本制度,一是考卷筛查制度,筛查靠押题等手段提高考试成绩者,取消其考试成绩;二是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一旦查出培训机构卷入泄题等作弊案件,要对培训机构处以高额罚金,并吊销培训资质。
目前的考研培训市场的现实就是这样,有的考研机构收天价的培训费,不是有什么本事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是“承诺”学生可以“押准题”。这种“押题班”其实是考研培训的毒瘤,早就被质疑存在“灰色交易”,但却有旺盛的需求,让考研培训机构,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择手段。不治理这种培训乱象,考研泄题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首先是“押题”,这在目前的考试中,似乎是培训机构、老师的本事,但对于考试评价来说,这就是丑闻,是采取非正常手段提高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并不能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今年,雅思、SSAT取消内地部分考生的成绩,原因就是这些考生采取“押题”的方式,获得了不正常的成绩,这对“押题式”应考培训是一次警钟,但是,由于这只发生在雅思这类国外考试中,而且,还有很多舆论对国外考试机构取消考生成绩“打抱不平”,加之对于国内考试,我国还未引入筛查机制,因此,用“押题”来吸引考生,还是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手段。
针对“押题式”应考培训,我国的国家教育考试,有必要从维护考试评价的公信力出发,借鉴国外考试的做法,也对试卷进行筛查,取消靠押题、套题手段获得高分者的成绩,严厉对“押题”说不。当然,实施这一制度是有前提的,即考试重视评价功能。如果考试本身就不重视评价功能,那也就不在乎评价的公信力。“押题”思维也就会长期存在。
泄题当然是违法犯罪行为,承诺“押准题”的培训机构,在押不准题时,就会去搞题目,他们当然知道这是犯罪行为,但相对于犯罪付出的代价来说,利益诱惑太大——一个学生好几万培训费,成千上万学生收益就是几千万上亿。而针对利益部分,我国对参与泄题的培训机构处罚太轻,没有高额罚金,也没有取消培训资质以及限制从业的追加处罚,往往把个体和机构分开,只追究个别人的违法犯罪责任,这就更让培训机构铤而走险。对此,我国必须再出重拳,对于国家考试出现泄题,必须组织重考,而组织重考的成本,应由泄题的培训机构承担,且要求赔偿;与此同时,只要有任何人员参与泄题事件,都应取消培训机构的资质,同时对卷入泄题事件的人员做出禁止再从业的限制。这样的处罚,才能让培训机构老老实实经营。
考研遭泄题,培训机构无法摆脱掮客嫌疑
在作弊已经入刑的背景下,还有机构和个人顶风作案,让人不得不对某些培训机构的巨大能量感到震惊,也让多数考生对此次试题疑似泄露感到愤怒。
毫无疑问,考研是一场人生博弈,要取得成功需要一些基本素质。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了考研中来,让考研成为一个大热门。而要取得考研成功,需要复习资料,需要有效复习,因此,有不少考生选择了考研培训班,从而让各种考研培训班出现了报名火爆的场面。培训班也无一例外地打着一次通过率高达多少多少的旗号来吸引考生,更有甚者会通过某种暗示说自己掌握到了多少“真题”,引诱考生上钩。相对个人而言,考研培训机构的能量更大,他们掌握的资源更多,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获取试卷“真题”,作为招到更多考生的有力武器,有买有卖,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作弊产业链。这其中,考研培训机构扮演的是“掮客”。
正是如此,我们看到名为“海天考研咨询”在25日早上8点04分,早在政治科目开考前半小时就发布了考研政治答案,并称是“海天唯一考研QQ,欢迎对比验证”。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做广告,生恐被别人占了先,这种吃相并不好看。不过,海天考研很快声称截图中的QQ号与其无关,系不法分子盗用。随后,海天考研又在其官方微博中发布消息,宣称“押题成功”。不管泄题还是押题,海天们的巨大能量可见一斑。
但是,泄题与押题性质截然不同,泄题是要入刑的,押题说明自己经验丰富,海天们当然不会自己入瓮。而另一家培训机构“文都考研”在自己的官网公开声称,“考研政治5道大题全部押中,命中率达95%;英语(一)、(二)再次命中大小作文”。排除其中的广告因素,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培训机构押题的本事,何以如此之大?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机率,何以如此之高?
高调撇清却无法撇清,声称无事不等于没事。高调说自己清白,高调声称押题成功,让人不得不心生狐疑,这样的培训机构能清白吗?或许,只有调查才能给出最终结论。
【启示与思考】
有舆论分析,考研涉及众多环节,包括出题、印刷、运送、保管、分发等,一个环节出纰漏,就可能泄题。这不是泄题的理由。正因为考试安全极为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堵住漏洞。对此次泄题事件,司法部门应独立调查,不漏过每个环节。按以往经验,泄题必有“内鬼”配合,教育部门也应该被作为调查对象。在查处责任人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漏洞的根源,建立更加严密的安全体系。
在“作弊入刑”的高压之下,为何还会有人继续铤而走险?这就要分析我国国家教育考试机制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并赋予权威的,研招机构都必须以这一成绩为基础选拔学生。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考试即便出现严重泄题这样的安全问题,其“权威性”也丝毫不受影响。
我国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强调要严厉打击考试作弊,但考试舞弊并不少见,整个社会对待考试的态度也未见提升。发达国家在乎考试是否能真实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我国考生在乎的只是拿高分,为拿高分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无论考研还是高考等各种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必须把公平公正放在第一位,必须杜绝各种作弊行为,否则,考试的公平公正无从谈起,考试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不管这次网友爆料的情况是否属实,都给了“作弊入刑”一个下马威。
因如此,对考试作弊,必须露头就打、狠狠地打,从重从快、越快越好。“作弊入刑”后还作弊,这是顶风作案,必须掐尖,否则,“作弊入刑”只会沦为纸老虎、稻草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08/859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