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经典明析

马克思为什么批判 “解释世界” 的哲学家?

2016年01月11日 16:17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经典作家们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立场坚定分明,思想科学丰富,立论深刻严谨,论证周到有力,语言优美雄辩,文笔隽永活泼。经典能给人崇高,给人智慧,给人清醒,给人振奋,指引人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宣讲家网推出《经典明析》专栏,邀请对经典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与大家一起重温经典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马克思如何论述“解释世界”的旧哲学的,因为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说的“解释世界”的旧哲学的错误和缺陷,才能谈得上正确理解与之对立的“改变世界”的马克思新哲学变革的科学和伟大,如果旧哲学“解释世界”没有、或者没有多大错误和缺陷,那么“改变世界”的新哲学也就没有或者没有多么伟大和重要之处。而在马克思此处的语境和全部哲学中,“解释世界”的旧哲学与“改变世界”的新哲学二者是根本对立的,“解释世界”的哲学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也根本不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哲学不是“解释世界”的哲学不需要也不应该去“解释世界”。让我们看看马克思在他的全部哲学著作中是如何论述和批判“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家们的。

03

旧哲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唯物论、辩证法之类,他们都是世界的解释者,只知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而不知和不敢不能提出“改变”世界的任务。比如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就这样说过,“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作为哲学著作,它必须绝对避免把国家依其所应然来构成它”。“这种理性的洞察,会使我们跟现实调和;”“正因为在现世中不能盼望有更美满的景况,所以只好迁就现实,以求苟安。认识所提供的是与现实保持更为温暖的和平”(《法哲学原理》序言)。黑格尔以哲学维护王权,还煞有介事地弄出一套逻辑体系来,其实质不过是教导人们安分守己听天由命,服从命运维持现状。这就是“解释世界”哲学的样本。马克思对这种神秘主义保守主义给以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马克思从一开初的青年时代就对他十分反感,说“先前我读过黑格尔哲学的一些片断,我不喜欢它那种离奇古怪的调子”(15/40),《博士论文》更批判他不理解“希腊哲学史和整个希腊哲学精神”(189/40)从而不能理解伊壁鸠鲁能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一走进社会,更尖锐指出黑格尔哲学是维护普鲁士封建专制的御用哲学和反动理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对他进行了无情批判和讽刺,我们从数百个例子中选取几个:“为什么黑格尔认为自己有权做出‘这种机体就是政治制度’的结论呢?为什么他无权做出‘这一机体就是太阳系’的结论呢?……‘国家的不同的方面就是各种不同的权力’这一命题是经验的真理,不能冒充哲学上的发现”(258/1);“黑格尔在这点上几乎达到奴颜婢膝的地步。显然,黑格尔周身都染上了普鲁士官场的那种可怜的妄自尊大的恶习,像官僚一样心胸狭隘”(401/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幽默辛辣地引用黑格尔的话评论说:“在我们这个富于思考的和论辩的时代,假如一个人不能对于任何事物,即使是最坏的最无理的事物说出一些好理由,那他还不是一个高明的人。世界上一切腐败的事物之所以腐败,无不有其好理由”(292/23)。黑格尔哲学理论上谬误,政治上反动,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是“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24/23)。黑格尔就是这样做的,推崇黑格尔和辩证法的人们也不例外,这样离开改变世界的辩证法使人能咋说咋有理,辩证法成了维护现状保守反动的诡辩论。在有些地方辩证法之所以名声不好就在于人们不懂其批判、否定即改变世界的本质,它成了为落后反动的东西辩护的理论。这就是“解释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更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3/3)。费尔巴哈像古今一切唯物主义者一样坚持世界的物质性,这没有错但又不够。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事物固然是一种物质存在,但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存在,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或者将要成为活动的对象,不能像对天体、对无人参与的自然界那样看成纯粹的客体、只是惊愕地直观地“解释”它,这就把人的创造物当成了与人无关的存在物,颠倒了人和物的关系,使人匍匐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从而抹煞了人的能动性。“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8/3)。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不能违背物质世界的一切规律,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也是从古至今的唯物主义者看到和论证的问题,但他们“只是坚持了物质的一面”(223/40)并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和唯心主义论战。这当然不能说明人不是像动物那样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积极能动地“改变世界”,从而永无止境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本质特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通过考察最早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哲学的差别,说明了原子的自为存在,在唯物主义基础说明了人的能动性。《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像费尔巴哈那样抽象直观地看问题,不仅不能理解现实事物和现实社会,而且会得出为现实社会辩护的结论而不可能走向革命和共产主义。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生活关系,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50/3)。旧唯物主义者这样“解释世界”同样变成了为事物和现实消极辩护维护的保守者甚至反动者。

马克思多次表示了这样的思想,他批判黑格尔派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喧嚣,说他们“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也就是说,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这里我们同样清楚地看到什么叫“解释”世界!马克思说他们尽管满口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人确切地表达了他们的活动,说他们仅仅是为反对“词句”而斗争。而且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而“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22-23/3)[1]马克思批判桑乔说,“他们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编造新的词句来解释现存的世界”(461/3)。批判格律恩时又说,“实际上生产和消费往往处于互相矛盾之中。然而据说只要能正确地解释这种矛盾,只要能理解生产和消费的真正的本质,就足以确立二者的统一和消除任何矛盾。这个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原来是用以迁就现存世界的”;而“这种浮夸的表现方法只能导致为现存条件辩护”(610-611/3)。批判蒲鲁东时说他,如果社会愿意“排除”使它烦恼的“一切麻烦”,那末只要去掉不好听的词句,改一改说法就可以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要请求科学院出版一部新词典就够了(100/4)。蒲鲁东从解释世界的观点出发“就是和现状妥协”,“为自己并不理解的社会进行辩护”(105/4)。

这些就是马克思对“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论述,它从承认、接受现实出发,必然导致为现状辩护从而成为消极保守地“解释世界”而不是积极能动地“改变世界”的哲学,二者当然是根本对立的了。对照马克思的科学著作,许多研究者们的理解可能并不是正确的,有可能存在着根本性的偏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2-23页。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11/8594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