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能上能下干部新规 让干部流动起来
2016年01月12日 15:08
【事件介绍】
湖北省首次开展市州班子履职尽责年考
2016年1月6日,湖北省委考核组分赴各地,开始对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履职尽责年度考核。
2015年12月,湖北省委办公厅印发《湖北省省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此次考核系《实施办法》的首次运用。“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和重点工作项目清单,让干部明白要干什么;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让干部知道怎么干,真正让那些不事张扬、埋头干事的干部有舞台”,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实施履职尽责管理,旨在用鲜明的事业导向和实绩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立足岗位认真履责、竞进提质奋发有为,营造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良好氛围。
创新考核方式
以“事”为中心的360度考核
按照省委《实施办法》要求,省管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党组)要分年度建立三个“项目清单”,即领导班子年度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党建工作项目清单和领导干部年度履职尽责工作项目清单,并在本地本单位进行公示和承诺,作为过程管理、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此次考核中,将围绕市州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项目清单,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查核(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等方式,对工作项目的调研论证、科学决策、推进落实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360度考核评价,逐项列出正向、反向评价意见,考准考实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实干、实事、实绩、实效。
坚持“三个面向”
考实干察实事评实绩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干事的情况,知情人最清楚;干部的表现情况,群众最清楚。这次考核过程坚持“三个面向”:
面向实践,将重点工作项目的实际成效与年初的工作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与每个领导班子的评价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与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印证分析,以此来判断履职成效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面向基层,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的现场或基层一线去调查走访,实地了解项目落地没有,有没有效益,是不是打基础、管长远,以判断这些工作项目是属于“民心工程”还是“形象工程”。
面向群众,考核组将广泛听取工作项目的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和服务对象、受益群体,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每一项都要作出正向、反向评价,以此来检验项目的“成色”。
在此基础上,由考核组对各方面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既看发展现状又看工作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结果又看过程,多方印证、反复甄别、分析研判,形成最终考核意见。
强化结果
运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
根据《实施办法》规定,这次履职尽责考核结果将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
据悉,考核结束后,省委将根据考核情况,对履职成效明显,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公开予以表彰;对不敢担当、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工作机制,真正树立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用“360考核”激活干部“能上能下”
履职尽责360度考核,体现全面客观。照相机有个广角镜头,可以把更大视角范围纳入到成像框里来。360度考核,就是把干部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全方位纳入考核评价之中。内容上既有履行工作职责情况,也有德能勤绩廉情况;方法上既有领导、群众评价,也有实绩现场查核;过程上实行动态管理,既有年终集中考核评价,又有平时跟踪管理情况。避免考核结果偏听偏信,或是拘于一时一域。
负面情况重点排查,体现问题导向。考核并不仅仅是为了总结成绩亮点、搞正面宣传、听好声音,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掌握负面情况。“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找不得了”。用干部用其所长,发现优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干部的缺点不被察觉,任其生长,说小了,对个人不利,积小患成大疾;说大一点,对班子不利,影响结构和整体战斗力;再说大一点,还会影响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越是负面情况,越要以问题为导向,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为班子和干部调整提供依据。
实绩工程现场核查,体现严实精神。有人把干部分成三个“把式”:会做不会说的是“傻把式”,会说不会做的是“假把式”,既会说又会做的是“真把式”。到底实绩做得如何,不能完全取之于“说”。是不是“面子工程”、“数字工程”、“急功近利工程”,由360度考核的“现场核查”说了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现场核查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收集评价,检验项目是否坚持科学观,有没有效益,群众认不认可,如此也是检验干部是不是做到“三严三实”。
运用结果进退流转,体现考以致用。“360考核”结果成为干部进退流转的“试金石”。根据考核结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予以表彰;对履职不到位的提出教育培养建议;对履职不力、作风不实、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采取调离岗位、改非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用“360考核”结果说话,“上”的干部,周围群众能够公认,“下”的干部,自己也能心服口服,能上能下的“门”,就是这样轻轻地“拉开”。
用 “能上能下”激活干部“优进劣退”
干部只有“能上能下”,队伍才有竞争力;只有 “能进能出”,人才才能激发活力。此次湖北省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实施意见,亮点有三:一是硬化“下”的方式,用“明规则”界定“上下”依据,明确了“下”的情形,规范了“上”的程序;二是突出了组织关怀,注重对“下”的干部管理,帮助干部向“上”;三是对“为官不为、为官不廉”的干部形成压力,促进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下”不止是制度,“上”才是根本要求,干部“能上能下”、人才“优进劣退”,是激活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积极干事创业是对干部的要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把干部当成终身职业,“皇粮”吃一生、“铁交椅”坐一辈子,心中没有危机感;一些人干部“一张试卷高分、一辈子公家人”意识根深蒂固,认为只要没犯错,即使不干事,“铁饭碗”也丢不了,工作缺乏责任心。一些地方论资排辈选干部,干部“上下”不比能力比资历,导致下面的干部想上上不去。越来越僵化的干部管理制度,越来越影响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下”只是手段,“上”才是目的,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才“优进劣退”的干部流动制度,根本在于促进干部为官有为。“鲢鱼效应”关键在危机恐慌,“优胜劣汰”方是竞争之源,干部能“上下”就是要让优者上劣者下。当干部不是“一考定终生、一劳永逸”,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劳久逸”,没有人可以在干部队伍中无所作为,也没有任何人能在职务上“只上不下”。当干部就要保持时刻一股劲儿,有爬山过坎的竞进精神、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拼搏状态。
干部“能上能下”要“理想照进现实”,人才“优进劣退”要“蓝图落地”,还要完善配套制度,形成制度合力。要完善干部“上下”的制度设计,让“下”的干部仍然有“上”的机会;要完善问责制度,让“上”的干部面临“下”的风险;要督促各地出台实施细则,让“下”的制度“下”到基层;要引导干部认识“上”水平,帮助干部正确看待“能上能下”的制度设计。
【启示与思考】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正是从政策导向的战略高度出发,湖北省印发《湖北省省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实施办法》,以考全、考准、考实为方向,在履职尽责管理中,“锻造发展领导者、打造改革实干家”,引导各级干部立足岗位认真履责、竞进提质奋发有为,进而营造“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良好氛围。
“政善治,事善能。”面对不同的利益考量,干部“怎么干”“干什么”,成了各级干部面临的一大“考题”。不能否认,在当前干部考核工作中,或是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统考卷”下出现“应试思维”;或是考核渠道单一,“单行道”下导致“信息失真”;亦或是考核制度不健全,“随意性”下造成“形式主义”……考不实、考不准问题尤为突出。
360度考核,为没能“履职尽责”的干部做出“能下”的依据。“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让干部“能上能下”表明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后,湖北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对干部“下”的情形、“下”的依据、“下”的程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而要给“无为者无位”关键还得通过全面客观的考核,对其做出“能下”的依据。“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履职不力、作风不实、存在问题的干部做出没能“履职尽责”的考核,要全面客观的清楚他们的情况,要注重实地调查。本次考核过程坚持“三个面向”,通过面向实践、面向群众、面向基层,让没能“履职尽责”的干部难逃“能下”的责任追究,也警醒干部要做到“履职尽责”。
“能上能下”是干部管理的应有之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勉励干部更加“履职尽责”,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构建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和程序。因此,对市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360度全方位“履职尽责”考核,对有或者没有真正“履职尽责”的干部而言都是一场“考验”,更能让干部“履职尽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12/8596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