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家安全

军委机关调整更有利于打赢未来战争

2016年01月13日 15:06

 

近日,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这是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的关键一步。

调整组建后,军委机关由原来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4个总部,改为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即: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军委科技委、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委审计署、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

总部制是历史形成的,对推动我军建设发展、保证各项重大任务完成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和任务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在将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是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样调整,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有利于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由四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看似数量上增加了,但实际上机构更加精简、职能更加专业。这些机构是按照职能来设计的,它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比较高。从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发展、国防动员、战略规划、国际军事合作、改革和编制,这都是很专业的领域,这些专业领域里面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有利于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比如,军委联合参谋部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研究拟制军事战略和军事需求,组织作战能力评估,组织指导联合训练、战备建设和日常战备工作等职能。军委政治工作部主要履行全军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政治教育和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军委后勤保障部主要履行全军后勤保障规划计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检查监督等职能。总之,通过这次整合,军委多部门机构大大压缩,层级大大减少,精干、高效。

 

这轮改革的目标任务是,2020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制度。通过调整军委总部体制,转变军委机关职能定位,减少领导层级,各职能部门直接对习主席和军委负责,真正成为保障习主席和军委实施战略指挥和战略管理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一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使我军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

现代战争爆发突然且强度大,战机稍纵即逝,决策指挥必须迅速果断,这要求部队的建设管理与作战指挥适度分离,养兵与用兵适度分离。这次改革聚焦领导指挥体制,着力构建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两大体系,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的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更好地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既进一步固化和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又很好把握和体现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内在规律,适应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的要求。

作为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改革,这轮改革是整体性、革命性的,涉及的领域之广、单位之多,前所未有。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调整,都是对习近平主席“9·3”宣布裁军30万的具体落实。这次从上至下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高层领导指挥体制发生重大改变,把作战指挥体系和管理体系,也就是政令和军令两个系统分开。将军委总部体制调整为军委多部门制,使这些部门成为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参谋机构、执行机构、服务机构,确保部队在执行命令时步调一致、政令畅通。而这正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的内存要求。

(国防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13/8598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