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文化
以新发展理念促进就业创业
2016年01月13日 15:2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不仅将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将指导这一时期我国的就业促进工作。
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就业的第一动力。
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扩大劳动力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真实的、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来自于持续不断的产业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部署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在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劳动力市场创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先进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推进以更小的时间单位和更小的工作任务模块为基础的就业,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优化劳动力供给,提升基于需求驱动的就业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需要大学、政府与产业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地将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就业能力的需求传递给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推动高校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乃至优化大学本身。建立一个包含政府、高校、行业部门与组织以及职业组织在内的就业行业或职业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信息交流,研究设计教育改革方案,监控评估改革效果,这将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制度性安排。加拿大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加拿大,政府协助建立行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提供并与大学、学生、雇主分享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推行一年义务职业教育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对于所有未能进入更高一级国民教育系列的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施一年义务职业教育,为他们准备基本的劳动力市场技能。这个工作既可以由职业学校实施,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由企业直接实施,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于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可以推广职业培训券制度,为国民职业培训提供补贴。
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改进劳动力市场匹配,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更快更好的劳动力市场匹配最重要的前提是低成本、及时地获取准确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实现这个要求。但是就业仅靠信息还不充分,还需要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辅导,这是所有国民职业发展的终生需求。发展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大力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提升国民职业发展的价值,而且通过人力资源创业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就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与就业要协调发展。就业本来就是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质上就包含了既要促进经济增长,也要促进就业增长。就业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条件,更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只有建立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才是可持续的社会。
在就业领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推进城乡就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推进不同地区就业的协调发展,国家应该更加关注就业困难地区的就业,例如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推进不同行业就业的协调发展,完成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行业劳动力剩余信息传递、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再配置。推进不同群体就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促进,如失业人员、残疾人等。推
进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劳动力供给方的就业能力提升,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贫困家庭子女、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推进不同类型就业服务机构的协调发展,公共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完成托底的就业服务,特别是给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初次就业的免费服务(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推动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推动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社会组织,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例如,在上海闸北临汾社区,有一家专门从事就业援助的安吉乐助业服务所,自2010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各类企业6900多家,服务各类人员22872名,其中成功就业2744人,而这家服务所仅有员工12人。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就业来源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而绿色就业能力又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绿色就业是新时期国民职业生活方式的追求。绿色产业与绿色就业是双向促进的过程。周亚敏等人(2014年)认为,绿色就业的内涵丰富,在环境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环境可持续、节约资源的就业;在社会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体面的工作,能够为劳动力提供有保障有尊严的岗位;在经济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有高附加值的、能够创造收益的就业。
绿色产业发展是绿色就业之源。澳大利亚是较早提出绿色就业概念的国家之一。在他们的定义中,绿色就业:一是可以来源于在减少传统的“肮脏”行业(如铝冶炼)对于环境的副作用方面的创新。二是这些绿色工作被开发出来主要是为了解决与环境有关的特定问题。因此实际上,绿色就业一方面是来源于对非绿色(污染)产业的绿色化,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全新的绿色产业。“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绿色清洁生产。这是第一类绿色产业。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等。这是第二类绿色产业。在大多数情形下,绿色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创造新的绿色就业机会。
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绿色就业能力的支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都在于国民就业能力的支持,而就业能力赤字(或技能赤字)恰好是我国经济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力赤字的核心是能力存量与能力流量不足同时存在。就绿色产业发展而言,能力存量不足是指当前的国民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绿色产业或传统产业绿色化的要求。而能力流量不足则是指特定的就业能力用于工作时的实际水平不充分。培训开发和约束激励机制是解决就业能力赤字的两项最关键任务。
以开放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就业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以开放促进就业增长。
以开放促增长,首先还在于引进来。我国要在更高层次上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促进
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长来源。中央已经明确要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功不可没。在“十三五”期间,有选择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升级以及稳定就业发展继续发挥独特作用。
以开放促增长,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只有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才能真正理解全球化,才能具备全球化能力,才能生成全球强国的基因。相比于吸引外国投资所带来的经济与就业增长,走出去战略更具有战略意义。走出去战略不仅有利于更加稳妥地完成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而且有利于更加稳妥地促进我们经济增长的全球化含量,降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风险,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培养全球化劳动力,理解全球的劳动力市场与就业规制,造就全球就业局面,造就全球性的经济强国。
以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在国家宏观层面,促进就业就是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表现。就业乃至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这些成果之一。经济增长要更多地考虑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就业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正是进一步推进这个理念: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在市场层面,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在里夫金看来,共享经济模式的本质是互联网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的发展导致商品与服务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信息完全对称,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几乎没有时间延滞,从而使得每个人哪怕拥有任何一点资源或财产都可以转换成资本,以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合的方式产生价值,使得各类资源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为广大国民创造更多而且体面的就业机会。
在企业层面,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共担企业发展风险,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乐视发布了《全员激励计划正式启动》的邮件,乐视控股(全球)将拿出原始股本中的50%作为股权激励总量给予员工,而且原则上不需要员工出资购买。在这个激励计划的设计中遵循四大原则:最具合伙人精神的激励计划、最慷慨的激励额度、最彻底的价值分享、最具生态特点和激励性的经济收益。伴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合伙人制度为表现形式的共享型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13/8598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