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百度贴吧商业模式令人吐槽

2016年01月19日 16:19

 

【事件介绍】

卫计委回应百度贴吧事件:贴吧应精准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2016年1月15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召开发布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2016工作重点。对于最近网友热议的“百度贴吧血友病吧被卖,原吧务成员遭撤换,并引入了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的血友病专家成为新吧主”一事,毛群安表示,媒体报道之后,我们高度关注。一是因为这涉及到很多患病网友日常的网上交流,关系到健康和疾病治疗相关信息的传播;二是由于这些群体是我们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传播的重点人群,我们向百度进行了初步了解后,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

毛群安表示,过去对于疾病的条目,我们也动员我们系统的专业机构和百度开展合作,规范一些疾病条目的贴吧解读。贴吧群体关注某一类疾病的治疗、诊断、康复信息,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机构在做健康传播工作。我们也希望能够利用贴吧精准地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我们希望百度能够把贴吧作为一个为网民提供权威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康复信息的平台。希望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积极主动的和百度等一些网络媒体合作。我们很多的医院还有一些专业学术机构也在搞“病友会”,病友网上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利用好百度贴吧这个平台。

这个事情发生后,百度也作出了回应。我们希望共同把大家关注的这个问题协商好,真正发挥网络在精准健康传播方面的作用,处理好网民自发组织和一些专业机构、专业学术机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有意愿开展健康教育,并且也有这方面经验的机构,能够同百度等网上平台开展合作,我们也会继续动员精准健康传播机构同百度开展合作。

百度贴吧,商业化运作岂能突破道德底线

针对相关争议,百度公司于1月12日回应,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但这一回应并未得到网友谅解,各大社交平台不断出现质疑和指责百度的文章:有人痛责百度搞竞价排名,纵容各种欺诈性营销广告,也有人描述自己怎么上当受骗,被在百度上打广告的民营医院诈取钱财,还有人从技术角度揭露百度采取虚假手段制造假留言……真可谓新账老账一起算。至此,网上俨然掀起了一场针对百度的舆论控诉活动。

据悉,百度贴吧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0亿,拥有1900万个主题吧。从2013年起,百度就开始尝试对贴吧进行商业化运作,并于次年7月正式启动企业平台战略,对品牌企业开放对应贴吧管理权限,帮助企业运用贴吧进行粉丝营销。有网友统计称,超过总数40%的疾病贴吧被“商业化”。在一个流量即现金的时代,百度显然不可能任由吧主在贴吧上张贴广告,私自牟利。百度公司不可能对此事不知情。

贴吧不是不能做广告。但百度要把贴吧商业化,就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与企业道德,不能引进虚假广告,更不能误导网友。尤其是医疗类广告,涉及病人生命安全,岂容一手收钱一手“放水”?于法律法规层面,百度对广告主负有资质审核责任;于企业道德层面,百度在具有公共论坛性质的贴吧进行商业推广,更应采取明示方式,而不能和其他贴吧文章相混淆。然而,曾因在搜索引擎植入大量付费虚假医疗广告而备受诟病的百度,似乎并未吸取教训。

这真是让人深感失望。百度近年来一直努力想打造的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也因此有轰然倒塌之虞。百度和阿里巴巴、腾讯,乃今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三巨头”,其中任何一家的市值都是其他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数倍、数十倍。照道理,百度更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不能用下三滥的手段牟取暴利。

这次那么多人为此出离愤怒,并非“有组织”地想黑百度,而在于百度屁股原本不干净,在企业初创时期就带有“原罪”。如百度当年为推广搜索引擎而进行强制装载,被网友称作“流氓软件”,等等。说开了去,国内不少企业在草创阶段也存在这样那样的违规行为或打擦边球行为。这大抵和当时国内互联网法律规范尚不健全、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以及企业道德意识不强有关。但到今天,如果像百度这样的大企业,还想吃“沾血的馒头”,无疑将遭人鄙视唾弃。

 

百度贴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与普遍意义

在百度发布的声明中,百度称“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凭借权威公益组织在相关病种领域的专业积累,百度贴吧将为广大吧友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此前一天,专注血友病防治的NGO组织血友之家已经接受百度贴吧的邀请,成为血友病吧的新吧主,其将与7000多名血友病吧友一起共同运营管理。血友之家也成为首家参与病种类贴吧运营的公益机构”。经历一番争议后,百度贴吧事件看起来终于告一段落了。

对于百度后来的做法还是应该赞同的,也许做得还不够,但总之是知错有改,这说着容易,但对于一家超级大公司来说其实也难。这样的大公司对产品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其实行业内类似事件中,为了在舆论上不认怂,死扛着无视网民意见,或只是事后默默改正的也不少。

吧友看起来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当然,前期反对意见比较强烈的吧友也有可能仍不接受。

这一结果与贴吧的产品形态与舆论生态有关,贴吧一度是百度想拿来与微博微信抗衡的产品,有天然的舆论场,贴吧的吧主往往就是意见领袖,贴吧的近十亿吧众也不是沉默的大多数,爆吧是贴吧文化的一种,也是吧众的舆论工具,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事后分析贴吧事件,大概可以从以下四点寻找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其一,表面的力量是百度在贴吧实现商业价值的冲动。运营十二年,贴吧一直以网络文化发源地示人,有粉丝,有内容,对以搜索引擎为特色的百度来说,贴吧一直是个非常独特的产品,它是百度唯一一款社交特色的产品和UGC平台,也是百度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产品,空有注册用户10亿,月活跃用户3亿,但却无法实现与之匹配的具体商业价值,运营人员压力不小。

其二,吧友对贴吧的热爱是另外一大原因,尤其是疾病类贴吧,很多都是同类主题的互联网第一平台,贴吧把互不相识的病友聚集在一起,以病相聚,他们将贴吧视之为家园,捍卫家园不遗余力,而贴吧之间互相的声援,则体现出贴吧文化下共同的价值观与凝聚力。贴吧以搜索为手段,以兴趣为核心聚合网民,这种产品在全球互联网也是独一无二,再难找到类似。

其三,贴吧文化中的一些毒瘤的存在也是肇因之一,主要就是贴吧的混乱管理,以及吧主的以权谋私现象相当严重。百度这次设立机构吧主,拿出的理由也是为了加强贴吧的管理,而且逻辑上讲,有组织力量的介入确实会提高管理效率,不过百度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弹,属于事先考虑不周。

其四,就是整体医疗市场混乱这个社会大背景的问题,吧友之所以对机构吧主心存怨念,根本上是因为对整个医疗市场的不放心。人们周围太多医疗乱象与商业利益,使可以信赖的人群仅仅维持在同病相怜之间,商业机构很难获得信任,而实际上,即便如此,也有大量的医疗推手冒充吧友追求商业利益。

这次血友病贴吧事件尽管已近尾声,但它仍具有标志性意义。公益组织也是机构,机构吧主的入驻,实际上标志着之前无为而治的社区田园时代的结束,而不管吧友是否承认,田园时代实际上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结束,贴吧早就变成一个各方利益角逐的江湖,而百度未来所要面对的是,要继续旁观第三者在贴吧中牟利并制造乱象,还是参与进去推行新的管理秩序和商业秩序?事实上,百度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微博等社交媒体正在面临的问题,它将继续考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智慧。

贴吧事件对百度造成了困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不是完全负面,至少在媒体的集中报道中,贴吧和其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时被传播出去。

十亿贴吧众力量无比庞大,但他们肯定不是麻烦,而是坐在百度屁股底下的一笔巨大财富,关键是要不要将之开采出来,何时开采出来以及如何开采出来。贴吧虽然不能直接给百度带来太多营收,但它对百度整个生态的潜在收益其实早已显现,贴吧就是百度除了搜索之外人气的基础,只要有耐心,其价值早晚会自然显现。

 

【启示与思考】

通过百度贴吧事件,以及后续产生的舆论攻势,一部分矛盾的焦点聚集在了百度贴吧的商业化与其社会责任该如何平衡的点上。从商业层面来说,百度贴吧具备很强的精准营销价值,百度公开招募贴吧合伙人,进行盈利模式探索等商业化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来说,百度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平台,本身有义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用户的道德层面观感应当有更多的考虑。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体验成为整个社会化平台更为重要的一环。互联网平台和网民成为利益共同体,而百度在此也应将重视用户的传统一以贯之。

当然,如果把百度想象成十恶不赦的逐利之徒,并不公正;如果认为百度只会搞竞价排名,在科研上毫不发力,也不够客观。有个案例是,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百度凭借机器翻译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互联网巨头首次获此殊荣。这说明百度的科研抱负值得赞赏。此外,阿里的大数据、京东的智能化仓储、腾讯的微创新……都可圈可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诚然,百度到了该回首的时候,不应再迷失,更不能剑走偏锋。同样,其他互联网企业也到了该重新自我定位的时候,即在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守住底线,如何更精准地恪守边界,如何实现多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19/8603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