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学习心得

胡雪岩:恶性官商关系荼毒下的时代悲歌

2016年01月21日 09:06

 

笔者近期读二月河和薛家柱合著的《胡雪岩》一书,这部长达46万字的著作几乎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官商关系。二月河先生在评价胡雪岩时说:“胡雪岩是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进行,列强对中国进行着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李鸿章和左宗棠推行洋务运动,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他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并且张扬自己,并且最终消亡下去。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胡雪岩》一书基本上是根据二月河先生上述认知创作而成的。

胡雪岩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秉性诚实。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跑街,后因擅自借钱给官兵被开除后在湖州买卖粮食为生,后在杭州设银号,又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后又获得慈禧太后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一时风光无限,无与伦比。

仔细研究胡雪岩的商业历程,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他充分认识到了,要做大做强自己的生意必须要有官员支持。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胡雪岩的发迹,根本上来说就是靠着坚实的官府支持。但其最终的失败,也是因为官商关系,他成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旦官场后台坍倒,他一手建立的商业王国便轰然倒塌。

 

在中国,官商关系似乎永远是个难以割裂的事物,也是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亦官亦商的人物:吕不韦、陶朱公、胡雪岩、盛宣怀,民国的孔宋家族都是这个群体中典型的人物。“做官必读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格言至今流传。甚至有企业家说,搞懂官商关系比读个博士生还难,官商关系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我们知道,我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在封建农耕时代,由于大部门统治者都采用采取了“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致使商人一直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由于体制原因,政府掌握了绝对的资源,因此,商人要从事商业活动必须依附于政府。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中指出:“企业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有专家认为甚至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史就是一部官商经济史。这种说法虽有写极端,但不无道理。冯仑在甚至在《野蛮生长》一书中把商人和政府的关系概括为“离不开,靠不住”,则更为简洁地表露除了对官商关系的认知。

市场经济以来,连外国人都在琢磨中国的官商关系,目的在于怎么样能才能揽到生意。他们也认为,在中国,各级官员手里掌握着审批权、资源、政策等,没有与官员良好的关系,企业是很难存活甚至壮大的。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在处理有关事情的时候思维都被“汉化”了,他们不惜重金聘请甚至收买官员,一旦攻不破官员堡垒,就从他们的妻子孩子入手。他们看中无非是官员手中的权力,他们也和中国的生意人一样信奉权力带来的是生意兴隆。关于这种景象,著名社会学家费正清有句话说:“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从官方获得捕鼠的垄断权”。费先生的话精辟的指出了为了减少政治和行政管理的不确定性,追求自身的安全感,减少或有风险,商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处理好政府关系。任何商人想拿到这种垄断权,都必须打通与官员的关系,正因如此,为了在商业活动中获得这种机会,很多商人都会无所不用其极。

 

费正清教授在《中国和美国》一书中也写道:“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在权力频频干预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若是没有权力靠山,很难壮大甚至存活。因此,有人将官商关系比作水与鱼的关系,商人离开官员,就如同鱼离开了水,鱼不管怎么游,也都只能在水里游。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恶化的政商关系,首错在官员,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商人也有错。官员之所以受到商人的拉拢甚至“围猎”,根本原因在于官员手里掌握着资金、项目、资源等审批权,正常途径拿不到的东西,他们只能通过采取各种旁门左道。但在这一过程中若官员都能坚持原则,也不至于频频被拉下水。从已经查处的案例看,几乎每一个落马的领导干部周围都有一些商人,勾肩搭背、权钱交易、违法乱纪。这样的政商关系是严重恶化的政商关系,也是极其扭曲的政商关系。

其实,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官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决之策,即: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陕西发生“坍塌式”腐败案件后,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指出,官员与商人“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加之,马云在最近召开的浙商大会发出“永不行贿”的呼吁,再次唤起了人民对官商关系的关注与探讨。

 

要建立健康的官商关系,首要的在于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撤掉清除掉官员干预市场的“土壤”,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官员自身也要真正的树立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真正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民谋福上。企业也要明白,靠权力等外力“催生”的企业可能只能兴盛一时,也必然走不远,一旦依靠的“靠山”失权或落马,企业也难逃厄运。

市场经济学认为,市场精神就是公平竞争的自由精神,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政府起的作用就是构建好公平竞争的机制,维护好竞争的秩序。因此,在这一原则下,企业的生死存亡都是市场竞争优胜略汰的结果。官员只是“裁判员”,而不能参与其中与一个企业“合谋”,影响另一个企业的自由竞争,更不能“拉偏架”做非法利益的“分享”者。

其实,健康的官商关系对于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对于企业发展也是如此。笔者希望全社会的企业家能够真正静下来,好好研读一下胡雪岩的人生历程,不仅对于建立正确的官商关系认知,甚至对于企业的发展都会大有启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21/8609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