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为家长“减负” 纠正变味的教育

2016年01月21日 16:28

 

【事件介绍】

浙江叫停中小学“家长作业”

记者2016年1月11日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根据浙江出台的“作业新规”,各中小学学校和老师需要加强作业管理,不得布置超出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家长在作业中的参与角色“仅是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学校和老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等。

据介绍,为了解中小学作业布置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近日在部分学校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小学老师布置课文或经典诗文诵读作业,篇目偏多,字数过多;有的学校布置低年级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把故事记下来,孩子讲了10分钟,家长可能要写三四千字;有的学校布置的“电脑小报”和“手抄报”作业,美编、文字要求已超出学生已有能力,没有家长帮忙很难完成。

还有家长反映,老师布置孩子回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还要求打印出来带到学校,家里没有网络的孩子难以完成,有网络的家庭也为打印资料一事费尽周折;有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很为难;以及现在很多评比、评奖活动都通过微信投票去完成,孩子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家长只好代劳等等。

家长不代劳作业回归教育常识

近年来,不少学校和老师打着家校互动的旗号,为了防止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现象,明确要求家长必须陪同孩子一起做作业,硬性规定家长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甚至给学生布置了很多需要家长合作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逼得家长帮着孩子做作业,乃至家长给孩子代劳完成作业。这让本属于孩子自己的家庭作业,沦为家长之间的技能大比拼,既增加了广大家长的“课业压力”和负担,也挤压了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时间,更让部分家长犯了难,无所适从,逼得家长重新学习,锻炼成“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的超级爸爸妈妈”。

浙江省出台的规定,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但从实质上看,这是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科学规律,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教育常识角度说,学生的家庭作业理所应当是孩子本人独立完成,或者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而且,既然是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那么学生的家庭作业就应当由布置作业的教师亲自批改。家长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让家长代劳孩子做作业和代劳老师改作业,这本身就不伦不类,违背了教育科学规律。现在不让家长帮孩子做作业、替代老师改作业,只不过是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科学规律,是纠正。

另一方面,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家庭教育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但眼下的家庭教育只剩下“陪孩子写作业”,忽略了孩子的劳动、运动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不再做作业,不再改作业,这直接减轻了家长的“课业负担”,让广大家长从孩子的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不必把所有心思都花在辅导孩子的作业上,如此家长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以外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人格等方面能够更健全的成长,减轻学校这方面的教育负担,真正达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以教育公平的名义取缔“家长作业”

这确是一个让广大家长“喜大普奔”的好消息。调查得知,多数家长都对家长作业不胜其烦,但因为是老师布置下来的,再烦也要完成,否则孩子第二天会挨批。于是乎,家长们下了班,尽管累得要死,也要陪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实则乃家长作业。碰到做不来的,如电子小报什么的,就得赶赴文印店,花钱请人代做。你说,这叫什么事?

家长作业到底有哪些?这次浙江省教育厅罕见地在《通知》中列出的家长作业,包括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读作业、数学拓展作业、制作各类小报、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等,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明摆着就是在折腾孩子,折磨家长,加重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

这还在其次,家长作业真正的弊端在于加剧教育不公,人为地将农村学生和民工子弟边缘化。总览《通知》中所列的家长作业,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家长作业都是为城市孩子和家长量身定做的,没发现有哪一项是适合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弟的。

就拿在城里公立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家境远不能与城里孩子相比,有几家的出租房里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有几家支付得起文印费?有多少家长闲来无事能陪孩子熬夜做作业?又有多少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应付得了花里胡哨的家长作业?有多少家长会陪孩子游遍指定的博物馆?这不是存心为难农民工家庭嘛!

权且这么认定,诸如此类的家长作业就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但对于无力完成这类家长作业的农民工子弟和农村孩子来说,岂非拉大了他们与城里孩子的差距?从维护教育公平出发,家长作业非废了不可。

仅凭一纸文件未必能废了家长作业,还需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在此,要补充二点:一是对违规布置家长作业的老师和学校要予以一定处罚;二是查清并废除所谓的“上级文件”和“上级要求”。据悉,被浙江省教育厅点名的这些作业是“按上级文件”,或者“按上级要求”布置的。既如此,何不一并废了它。

 

【启示与思考】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负起该负的责任。学校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学生能不能完成,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这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可以协助学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没有义务代理老师的职责,帮助批改作业。再说,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小学都没上过,给孩子批改作业,增加了家长精力和精神上的负担。批改作业是个技术活,如果批错了,可能会误导孩子。另外,如果家长把孩子的错误指出并改正了,那么老师怎么知道孩子的问题存在于何处呢?因此,浙江省教育厅不准学校让家长为学生批改作业,可以让教育回归本位。

老师让家长帮孩子批改作业,其初衷并不一定是想要偷赖和推责,有可能是想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做看似有点道理,但究其本质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千百年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让家长配合的关键是,学校和教师要切实肩负起自身责任,履行好学校教育范畴内的职责。批改作业的过程,是老师发现教学漏洞的过程,可以从学生作业的错误中总结出授课中的存在问题,在作业讲解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亡羊补牢。而缺少了批改作业这个环节,家长的代劳掩盖了存在的问题,作业、分数失去了真实性,就难以监测教学效果,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必定打了折扣。

当然,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也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具有亲情这一天然优势,尤其是在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培养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绝不能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只流于形式,甚至不管不问。家长在对孩子的身体、生活方面关心照顾的同时,必须配合学校督促好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由家长批改,此风当刹。只有让老师和家长各自回归本位,理清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才能让两者相互配合,桥路相连。当然,教育部门对家长批改孩子作业,也不能一禁了之,更应挖挖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教育部门只有通过“关口前移”、“规则亮剑”,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老师减负,才能倒逼家庭作业按规布置、求精求少真正落到实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21/861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