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对于“光棍危机”应理性看待

2016年01月28日 10:50

 

【事件介绍】

中国3000万男性面临“光棍危机”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光棍危机风险仍旧严重,约有3000万男性人口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此外,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9年以来出现连续第七年下降。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为137462万人,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据报道,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人,意味着约有3000万男性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中国光棍危机风险仍旧严重。此外,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9年以来实现了连续第七年下降。

一般来说,造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有两大主要原因:移民和出生性别比失衡。由于移民比例很小,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失衡。

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到2004年高达121.18。尽管自2009年以来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初表示,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依然偏高,其后果已经显现,风险进一步聚集和扩大。

“婚姻挤出”很形象地显示了性别比失衡对婚姻的影响———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

 

3千万男性何以将陷“光棍危机”?

由于性比例失衡,我国将有3000余万男性找不到老婆面临“光棍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即将就会变为现实。试想一下,全国有这么多人打光棍,不仅会造成部分家庭不和谐、不圆满,也会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因素。

其实,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关于出生性比例问题就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到了九十年代,全国各级计生部门把平衡出生性比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哪知到了21世纪,总人口性别比仍然相差较大,总是男性多于女性,造成今天的“光棍危机”,就值得我们政府部门好好反思,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的反思。

母庸置疑,在当今社会中,有3000余万男性将陷“光棍危机”,还有一些“老光棍”,以至于有些乡、有些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棍乡”、“光棍村”了。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初步归纳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国家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平衡非常重视,但有个别地方政府只注重抓经济、抓钱,而忽视了这项工作,一味地强调男人们只要会挣钱、会赚钱,只要腰包里鼓了,没说用大把大把的钞票娶不到老婆的;然而娶了老婆后只要不违反计划生育,管你生男还是生女……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我们有些地方相关部门尤其是计生部门把“生男生女一个样”只印在文件中、讲在口头上、刷在标语里、写在计划间,而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年年上报出生性比例皆是失衡,但年年还是“老套套”,其结果男孩年年都比女孩多,时间一长不陷入“光棍危机”才怪呢。

原因之三,笔者非常同意本文中一句话“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失衡”。君不知,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是“养了儿子放大鞭,养了女儿呕三天”,虽然到了新世纪,但重男轻女和传宗接代的观念仍在一部分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有个别地方个别夫妻一连生了3个女儿还偷偷躲着超生 ,并发誓不生一个“带把的”决不收兵。这样一来,男孩比女孩多就成了所谓的“理所当然”。当这样的人家将要面临儿子打光棍时才哭笑不得、悔不当初了。

不过近几年,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已经下了最大决心,拿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缩小出生性比例差距,再加大多数人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不管是生男生女,只要有出息都好,所以“女儿也是传后人”正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更让我们感到可喜的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9年以来实现了连续第七次下降,还有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陷入“光棍危机”的局面终究会有好转的。

 

3000万男性陷“光棍危机”莫须有

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就一定有3000多万男性陷入“光棍危机”吗?这显然是个伪命题。建议不要夸大、炒作、渲染3000万男性陷“光棍危机”。

什么是“光棍”,这个定义本身很模糊。男性终身不娶,肯定是“光棍”;而有短暂婚史后不再娶,还是“光棍”吗?既然“光棍”的定义都不确定,何来“光棍危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假如真有“危机”,那么有“危”必有“机”,为啥只看到“危”而看不到“机”?为啥夸大“危”而不实事求是说“机”?按照汉语语法结构来理解,“危机”可以是并列结构,“危”和“机”;也可以是偏正结构——“危险的机会”。而“危险的机会”也是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哪来“光棍危机”?

中国法律规定一夫一妻,但现实中的男女婚配或搭配,并不全是“一对一”的关系。有的女人终身未嫁,是不是加剧了“光棍危机”?有的男人终身未娶,是不是减缓了“光棍危机”?有的女人当若干贪官的情妇,有的男人拥有两位数、三位数的情妇,又该如何评判“光棍危机”?

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并非就有3366万男性一定会成“光棍”,原因很简单:可以“引进来”,也可以“走出去”。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男人有“光棍”,女人也有“光棍”,哪来的“光棍危机”?

尽管如此,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还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个差距确实太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很多人的家庭问题没解决好,对国家肯定有影响。这不,国家的计生国策不是在与时俱进吗?从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有专家分析称,这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男女比率严重失调的危机。至于效果如何,只有用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但是不管怎样,媒体也好,专家也好,还是社会组织等,都没有必要炒作“光棍危机”,因为“光棍危机”纯属“莫须有”。

 

【启示与思考】

我们暂且不去评说所谓的“光棍危机风险”究竟有多严重。仅仅从报道所提供的这组数字来看,渲染3000余万男性人口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显然缺乏常识。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并不意味着就有3000万男性人口“打光棍”。

中国传统文化中,“打光棍”一词本身就带有浓重的歧视色彩。所谓“光棍”,一般是指没有结过婚、没有后代的男人。换言之,一个男人只要结过婚,即使重新回到单身状态,就不能算作“光棍”,至于有儿女的单身男人,在世俗的眼中更不是“光棍”。如果再减去婚姻法规定的22周岁结婚年龄之前的男性人口,3000余万男性“打光棍”显然无法成立。

这看起来就像一个无法破解的公共性问题:因为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进而导致成年男女人口数量的相差悬殊,出现男性人口过多,婚恋困难,所谓的“光棍危机”随之出现。“光棍危机”的持续存在,衍生的会是出生性别比的更加悬殊。如此反复循环,性别比失衡似乎总无解决之道。这般分析自然有其道理,但是我以为,更需要跳出“光棍危机”来论性别比失衡。所谓性别比失衡,绝非一个简单的生育问题,而要让失衡状况被纠偏,需要的更是生育之外的努力。

可以这么说,具体到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它绝非一个简单的“光棍危机”与婚恋问题,相反,它与固化认知、社会保障乃至国家的激励方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惟有看到这一点,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才能被完整地看到,才能被务实地解决。这篇报道说,“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但更大的问题可能是:性别比失衡正在成为一个对公共管理智慧的考验。被挤压出的,还有更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28/861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