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22条“新词”彰显武汉发展新理念

2016年01月26日 10:42

 

【事件介绍】

聚焦2016武汉两会

新词:武汉长江新区

武汉市准备申报的国家级新区暂定名称为“武汉长江新区”。申报区域既包括需要优化提质的江岸、江汉、硚口等汉口城区,也包括未来增量拓展的东西湖、黄陂、新洲等新城区部分区城,初期申报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新词:海绵城市试点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让整座城市像一块“大海绵”一样,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释水功能,实现“丰时存蓄、枯时缓释、削峰平谷,吐纳自如”,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2015年,国家住建部批准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将分3年,每年投入5亿专项资金,支持武汉开展试点。

新词:“三个千万次”工程

武汉市2015年启动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实地观看各类演出观众突破1000万人次,服务读者突破1000万人次,10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

新词:645航道

为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长江干线航道货运能力,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长江深水航道整治“645”工程,即按6米深水航道的标准整治长江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按4.5米深水航道的标准整治长江武汉至宜昌段航道。工程完成后,万吨级海轮可常年直达武汉,5000吨级货船可直达宜昌。

新词:大气治理“八禁”

“禁煤”,三环线内严禁新增燃煤锅炉,全市范围内逐步关闭淘汰小锅炉;“禁黄”全市禁行黄标车;“禁尘”全面治理扬尘污染;“禁超”,杜绝渣土超载运输;“禁烧”,严禁农作物秸秆和垃圾等废弃物露天焚烧;“禁鞭”,在中心城区全面禁鞭的基础上,加快划定新城区禁鞭范围;“禁低质油”,在武汉地区全面供应国V车用汽柴油;“禁油烟直排”,改为经高效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

新词:城市合伙人“3个10条”政策

“城市合伙人”认定管理办法涉及到的人才政策清单,包括奖励补贴、项目资助、研发配套、团队支持、住房安居、优先采购等内容。第1个10条针对的是产业领军人才,第2个10条针对的是知名创业投资人,第3个10条针对的是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新词:工业发展“四大工程”

制造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基”强化工程,加快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创新能力;绿色制造工程,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制造业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工程,参与国际内标准制定,引导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培育形成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武汉名牌”。

新词:支持创新“1+9”政策

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15年8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1+9”十个文件。

其中,“1”指《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是总政策;“9”指落实《意见》的9个细化政策文件,分别是《关于建设全球研发网络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务环境的实施方案》、《关于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

 

22条“新词”赋予武汉发展新理念

武汉长江新区、海绵城市试点、645航道、大气治理“八禁”、工业发展“四大工程”等22条新词让人们眼球为之一亮,读之鼓舞人心,想之充满期待,字里行间中处处彰显着人们的需求和期盼,期盼着变为发展果实,让武汉这座城市明天更美好。

细细品读,不难发现,22条“新词”与习近平总书记提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重点突出了“创新、协调、绿色”三大理念。

新词赋予着绿色发展理念。大气治理“八禁”旨在打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工业发展“四大工程”旨在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海绵城市试点旨在打造绿色建设设计,渗透循环式运用绿色理念。这些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湖北省2015年“两会”提出的“绿色决定生死”理念,武汉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湖北省绿色发展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是为了武汉绿色支点崛起,让武汉这座重工业城市在绿色中再跨越。

新词赋予着创新发展理念。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的城市合伙人“3个10条”政策、支持创新“1+9”政策、工业发展“四大工程”中的制造智能化提升工程等创新发展理念,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又一亮点。武汉市一直作为著名的科教城市,高校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光谷科技园、孵化器等一直是武汉市创新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新发展,特别是支持创新“1+9”政策,为武汉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让武汉在创新中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促进武汉发展方式更优更好,不断提升武汉未来发展实力。

新词赋予着协调发展理念。武汉市一直是长江中游城市发展群中最重要的核心点,特别是武汉市沿长江的几个区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武汉长江新区”,意在谋求武汉市沿江区域的协调发展,不仅包含硚口、江岸等主城区,也包括新洲、武汉经济开发区等远城区,通过协调一致发展,增强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影响力。同时,“645航道”也是协调发展理念的体现,实施“645航道”旨在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武汉与长江沿岸宜昌、安庆等城市的协调发展,共同捆绑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同步推进。

发展在于新理念,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2条“新词”,赋予着武汉城市发展“绿色、创新、协调”理念,已为武汉未来发展划定了发展方向。

 

【启示与思考】

22条“新词”新词的出现,既是源于武汉直面问题、勇于担责的魄力,积极探索、攻坚克难的能力,更是来自武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得力。安居乐业是市民的基本要求,面对“下雨天,来武汉看海”的尴尬,武汉将着力建设海绵城市,实现“丰时存蓄、枯时缓释、削峰平谷,吐纳自如”,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面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到我”的恶劣气候调侃,武汉加大大气治理的力度,严格落实禁煤、禁烧、禁鞭等“八禁”要求,为“武汉蓝”不懈努力。

民生是城市发展的起点,也是城市发展的着力点。武汉牢牢把握这一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只要市民有要求,政府就会有行动。市民希望“门口就是车站”,武汉便加大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城铁、地铁、航空无缝换乘;市民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武汉便启动文化惠民工程,从组织演出,服务读者、引导走入博物馆等方面入手,实现“三个千万次”发展目标,建设“文化五城”,提升城市品位;市民希望复兴“大武汉”,武汉便抢抓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实施“1+9”创新政策、工业发展“四大工程”、城市合伙人“3个10条”政策。

武汉的努力,市民有目共睹,武汉的发展,市民人人共享。在以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为发展目标的武汉,市民在对政府寄予更多期待的同时,也给予政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面对城市建设带来的阶段性问题,比如排水不畅、交通拥堵,市民虽有抱怨,但更多地还是对政府干好事、干实事的理解和包容。在为武汉发展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政府的为民之心得到更多市民的肯定,市民对政府也给予了更多的信任。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十三五”时期,武汉有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市民有着更好的生活愿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二五”的“民生”底色,让市民对城市发展更有信心,让政府再创新绩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当一颗为民之心和一份信任之情交融在一起之时,22条“新词”必然成为发展成果,“武汉每天不一样”也将更加炫彩夺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26/861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