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农民工当工会主席的标杆意义深远
2016年01月28日 10:12
【事件介绍】
农民工代表当选全总副主席
在1月17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和九次主席团会议上,全国劳模、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田辉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挂职)。
全总相关负责人表示,增设农民工兼职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挂职),旨在提高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是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是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据悉,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总执委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增设农民工兼职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挂职)。
会议还在执委会委员中增补劳模和一线职工12名,全总十六届执委会委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数量由33名增至45名,所占比例由11.6%增至15.4%。主席团成员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3名,全总十六届执委会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数量由7名增至10名,所占比例由9.9%增至13.5%。
巨晓林和田辉当选后均表示,将恪尽职守,代表好、反映好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辜负党的期望和职工群众的重托。
农民工当副主席切莫“大惊小怪”
曾几何时,农民工还是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称谓,一个弱势群体,但是今天,巨晓林用他的努力和行动,赢得了国人的尊重。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荣誉。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并成长为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且不说巨晓林的职务与公务员序列的职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我们都知道公务员序列里面的省部级待遇,是多少体制内公务员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要知道从一个办事员成长位省部级干部是万里挑一的事情。但是,巨晓林只用了一步就站在了“人生巅峰”,难免为人们所猜测和遐想。
农民工当副主席虽属首次,但切莫“大惊小怪”,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巨晓林同志的认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的最好回馈,同时也为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有自己的代言人参与管理提供了便利。因此,笔者认为农民工当副主席主要基于两种原因:
一是对农民工群体的激励。长时间以来,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的发展中都担当了重任,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巨晓林的荣誉不仅是他自己的,更是对广大农民工的一种认同和激励,国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像巨晓林同志这样的楷模,在筑梦中国的道理上强化使命担当!
二是对新的制度的探索。党中央一直秉承干部来源多元化,用行业楷模和行业佼佼者管理“圈内人”不仅是一种创新举措,更是为今后的干部制度改革提供一种好的遵循,巨晓林熟悉农民工群体,熟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想法和需求,能够更好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相应政策和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意见建议。
因此,农民工当副主席并非不只是“看气质”,更重要的是“看情怀”,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农民工当副主席这样一则新闻,切勿过分地去解读这背后的事情,单从出发点去理解这样一种做法,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
农民工当全总副主席意义非同寻常
随着社会就业形式多样化,人才发展多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在社会各个行业都是城市建设中的一支不可多得的主力军。
然而,我们一面在赞美农民工的同时,又有多少城市人能够真正接纳农民工呢?小到城市公交车上,农民工就因为灰头土脸坐公交车,看到有座位不敢坐,尽管如此,仍然还有人对农民工嗤之以鼻;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把城市高楼大厦建设的富丽堂皇,环境优美怡人,却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实,对农民工投来歧视的目光还远不止这些,还有的在安全劳动保护上;在福利待遇分配上,等等,所有这些都不需一一而足。农民工群体虽有被人不敬重的称谓,但是,他们都有着一股铮铮铁骨的干劲、闯劲、拼劲。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创新,是当代农民工的鲜明特点。农民工巨晓林就是典型代表,他从最基层干起,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网六段班组技术员,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巨晓林似的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各个行业默默无闻,为国家建设贡献出大量的聪明才智,他们需要有一个平等尊重、公平正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对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更需要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提供一个大舞台。
我想,巨晓林当选全总副主席不仅是他个人政治上荣誉,也不仅仅是党和群众对他个人的褒奖,更重要的是社会对农民工群体越来越有新的认同感,农民工越来越有自己的获得感,必将激发更多的农民工勤奋工作,创新创效,为社会多做贡献。只要有付出,必将有回报,这才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基本要义。从这个角度上讲,农民工当全总副主席不仅具有示范性,而且还意义非同寻常。
农民工当选全总副主席具有“标杆”意义
没有任何背景,仅有高中文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型农民工一跃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如果按照行政级别来算,这无疑是从普通农民一夜之间成了“副省级官员”,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速度和跨越最大的“火箭提拔”。但如果仅从这方面来看待农民工全总副主席,不但视角非常狭隘、片面,也没有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厚重意义。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包括全国总工会在内的全国各级工会,并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团组织,俗称企业职工的“娘家”,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只要是工会会员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不存在行政级别的限制,因此农民工巨晓林当选为全总副主席,尽管让人感到“意外”,但完全符合工会章程规定。
显然,农民工巨晓林能够当选为全总副主席,更与自己的实际努力和奋斗有直接关系,尽管他只是一位来自山西边远农村的农民工,但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临时工”,从很多报道中就能看出,他不但参加了国家十几条重点电气化铁路的施工,刻苦专研技术、敬业爱岗,还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其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更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因此,他的当选既是情理之中,也是靠实力拼结出的硕果。他不仅让人看到学历不高的农民工同样可以在岗位平台上大展宏图,依靠努力专研和敬业爱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为千千万万农民工清晰描绘出了心中渴望的“春天”。
农民工当选为全总副主席,对于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更有现实意义,农民工是现实环境中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各级工会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和保障。有农民工当选全总副主席的“标杆”,全国各级工会班子组成人员中,自然不会再缺少农民工的身影,有自己的“兄弟”在“娘家”撑腰,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信心必然明显增强,而企业和用工单位侵害农民工权益与利益的行为也注定会有所收敛,同样,农民工在城市以及社会中的地位也会大幅提升。
农民工当选全总副主席,在彰显工会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更对“新生代”农民工艰苦努力、敬业爱岗、技术创新、担当企业主人翁精神等等,起到举足轻重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对广大企业稳定职工队伍、依靠职工岗位创新提高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等等同样也是无可替代。因此,农民工巨晓林当选全总副主席,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国近3亿农民工长期努力和奉献换来的权利与骄傲,对于切实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体现权利公平以及彰显农民工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等等,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标杆意义。
【启示与思考】
处在劳动第一线的农民工首次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让基层的劳动者振奋雀跃,充满期待。不夸张地说,巨晓林的当选是工会组织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和进步,是工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体现出多重积极意义。
巨晓林的当选告诉大家,无论劳动者处在哪个岗位、从事何种工作、拥有什么样的职业身份,只要劳动者勤奋努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热心工会事业,都有机会参与各级工会的工作,甚至承担重要的责任。巨晓林的当选向劳动者展示了一条“当家作主”的成功路径,对其他劳动者尤其是基层劳动者具有示范、激励、引领的作用。
英雄不问出身,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下,没有城市户口,没有编制的农民工在大众眼里低人一等,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过去的一些陈规陋习将慢慢被改革,农民工将逐渐地和城市工人一样平起平坐,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力,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农民工参与政治,成为官员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这对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兴旺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这值得大众拭目以待。
希望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农民工朋友走上更加重要的岗位,这对人才的合理竞争,这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无害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128/862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