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铁路部门“刚柔相济”温暖回家路
2016年02月04日 09:53
【事件介绍】
男子没买到回家过年火车票在火车站哭3次
1月27日,温州火车站客运作业长赵海云描述了在春运首日见到的“一名想回家的男人在火车站三次哭泣”的故事。
1月24日下午2时许,车站值班员在站外巡查时发现一名成年男人在火车站广场大哭。他穿着单衣,双手发黑,像是刚从哪里干完活。
值班员上前与男子攀谈,男子停止哭泣说,哭是因为刚被验票的工作人员三次拒绝进站,回不了家。
其实,验票人员的拒绝是合理的,因为温州火车站实行实名制进站,要人、证、票一致方可进站上车。而该男子根本就没有票。
男子说,当天他先来到一个进站口,想跟着人群混进去,结果被查出来了。
几分钟后,他又到另一个进站口,还是被查出来。又过了一会儿,他又去了第三个检票口,结果还是被拒。验票人员每次都提醒他:要有票才行。
你为什么不买票?听到这个问题,男子又开始流泪,说起苦衷。
他说自己姓王,河南人,在温州打工,老婆和孩子在老家。在温一年,他没回家看过家人。前些日子,他得知孩子要在1月25日做眼部手术,就决定在24日回老家。
可是,他面临的情况是之前在工地上忙到没时间出来买票。再则,工作没完成,老板不给结算工资,他手头也没有富余的钱买票。
24日,老板得知他的情况后,同意他提早回家,并把工资给了他。他高兴地跑到温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却被告知已经没有票了。他懵了,实在想不出其他方法,这才动起了混进车站的“歪脑筋”。
“我想回家,能不能让我上车,随便到哪里,我想办法转车也行。”他哭着向值班员重复着这句话。
了解核实男子情况后,值班员通过申请,启用了温州火车站“爱心”通道,将男子安排到当天下午温州开往商丘的列车上。
在车站里,踏上回家列车的男子,第三次哭了。
男子未买到票车站大哭 刚柔相济化解人在囧途
众所周知,推行实名制购票不仅方便了旅客通过互联网购票,同时对打击犯罪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每年通过火车站实名制验票,抓到的犯罪分子就不计其数。今年,为确保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铁路更是出台了“史上最严禁带令”。对于那些抱着侥幸心理又喜欢动歪脑筋的少数旅客来说,打造安全春运就必须要靠“铁腕政策”。
当一些人还在吐槽新规太苛刻不够人性化,铁路没有人情味的时候,一个想回家的男人在火车站三次哭泣的新闻,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铁路“冷酷”外表下的温情。刚开始,老板的通情达理和铁路的铁面无私形式了鲜明的对比,但随着该男子接二连三的碰壁到最后吐露实情,铁路工作人员在核实情况后,启用“爱心”通道把他送上了回家的列车。大逆转的结局让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现在火车站都是实行实名制进站,要人、证、票一致方可进站上车,事实上,无论从自身经营还是客户角度出发,火车站进站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规避风险,这是制度规定的“刚性”一面。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操作过程的“温柔”一面,否则就容易遭受旅客的质疑、误解或批评。好比前不久发生的列车员和旅客互呛事件,如果列车员能用温暖如春的微笑服务化解旅客心中的对立情绪,或是用默默无闻的付出,让不文明旅客在众目睽睽下自感羞愧难当,那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服务最高境界。
总之,制度和服务都应体现人文关怀,铁路部门是公共服务行业,在不影响公共运输安全的大前提下,为老弱病残等有特殊困难的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是应有的社会担当。只要用心去做,制度也可以彰显温情,“刚柔相济”不失为保障春运回家路即安全又温暖的一剂良方。
未买到票车站大哭 如此“猴急”切勿效仿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报道中该男子却为一张返乡的车票在公众场合嚎啕大哭了三次。好在这“悲戚”的场景被车站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掌握,才得以通过车站“爱心”通道服务如愿地踏上了返乡列车。尽管,该男子的囧途被铁路尽心的服务化解,可春运出行,这份“猴急”决不可效仿。
首先,我们要对自身出行有所规划。眼下,猴年春运正如火如荼,全国各大运输枢纽即将节前返乡的人流洪峰。在这场归心似箭的大迁徙中,如何走得顺畅,则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如在春运火车票60天的预售期中选购好自个需乘坐的车次和日期,在乘车返乡前期抽空取好车票、整理好行李。决不能可在没有任何出行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行,如报道中的该男子“病急乱投医”。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当前铁路运能的有限。近几年,随着全国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完善,在高铁的强力助推下,铁路运能较以往已有很大提升,可由于铁路运输所承载的数量过于巨大,目前这“一票难求”的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为此,每年的春运前期,铁路部门可谓“花招百出”,如调整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提升服务品质与软硬件设施等等。诚然,这些举措在解决“一票难求”上还有所不足,但该男子最终踏上返乡列车,也从一层面充分说明了铁路服务的坚强给力,验证了铁路春运的温暖。
最后,我们要遵守铁路工作的安全规定。众所周知,铁路部门实行严格的实名制认证,对没有票,或票证不符的旅客一律禁止进站乘车。这既是保证铁路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治安管理和犯罪控制的需要。该报道中的男子并未购买到当日的车票,情急之下侥幸心理作祟,打算混进车站,当三个进站口同时将其拒之门外后,才上演了这场“哭戏”。对于这样的“猴急”,虽然其中有百般无奈,但罔顾公共安全规定,图一己以便是决不可取的。
尽管,当前的铁路运输还有许多不足。但在现有的运输条件、服务环境下,作为旅客我们要讲文明、要多给予铁路部门理解,切莫在春潮中,“猴急”之下“耍性撒波”。
未买到票车站大哭 “爱心”通道温暖回家路
其实,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列车服务水平也在随之提升,然而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春运压力仍不可小觑,“一票难求”的局面仍然存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火车站男子三次大哭,触动的也是众多民众的心。虽然,该男子去乘火车时没有票,企图混进站台未成功,这种做法需要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指责,但是深究原因之后,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无奈与苦衷。为此,车站开启了“爱心”通道,男子因此乘上了回家的火车,也默默地流下了第三次眼泪,这时的眼泪是温暖的眼泪。看到这里,众多网友也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爱心”通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值得其他部门的学习与效仿。然而,民众更希望国家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火车站“一票难求”的问题。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乘客出行畅通无阻,这比一条“爱心”通道更能温暖回家之路。
【启示与思考】
生活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舞台剧,永远充满着意料之外的情景。前几天的“世纪寒潮”让全国大部分人体验了寒风刺骨,而此次赵海云走上“爱心”通道顺利回家事件,却温暖了我们寒冷的冬季。春运回家路上,“人在囧途”并不是永恒的“主旋律”。
赵海云的第一次哭泣,是三次无票进站被阻,无奈的哭泣,引来了车站人员上前了解情况。赵海云的第二次哭泣,是诉说悲惨,感伤的哭泣,使得车站人员核实情况走上“爱心通道”。赵云海的第三次哭泣,是顺利踏上回家列车,感激的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名想回家的男人在火车站三次哭泣”的故事,让我们异常感伤,但铁路部门的种种举动却让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回家过年是件高兴喜庆的事,不应该让买不到火车票成为堵住回家路的绊脚石。面对和男子一样不会借助网络或者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购票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方面,政府应运用合理方式为他们开启“爱心”通道,在售票时设置专门的农民工购票窗口;一方面,企业老板也应充分理解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回家购票难的处境,给其一些时间出去提前购买车票,避免因买不到票回家难的情况发生。同时,外来务工人员自己也应利用平时的业余时间对网络等高科技加以学习,毕竟学会网上购票对自己出行是有很大好处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204/8631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