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产假式”缺员需多方联合解决
2016年02月14日 10:40
【事件介绍】
产假式缺员愁坏校长:女教师“扎堆”生二孩学校怎么办?
新政策放大老问题,产假式缺员愁坏校长——
女教师“扎堆”生二孩学校怎么办?
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年欢乐气氛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胡雅芬(化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怀上第二个孩子后,胡雅芬面临艰难的抉择:要工作,还是要孩子?由于人手紧缺,得知胡雅芬怀孕后,园长放出话来:“如果要孩子,就得主动辞职。”
同样纠结的,还有许多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今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女教师所占比例大,且选择生二孩的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孕后往往要长期“保胎”,一旦扎堆,就会出现产假式缺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女教师“扎堆”生二孩愁坏校长园长
儿子已上小学的胡雅芬,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工作。前不久,胡雅芬发现自己怀孕了。面对这个意外而来的新生命,尽管此时国家已全面放开二孩,胡雅芬还是决定以事业为重,准备放弃再次做妈妈的机会,但胡雅芬的丈夫却坚决不同意。
艰难的抉择中,胡雅芬最终决定辞去教师职务。与胡雅芬一样,准备生二孩的女教师不在少数。“在我校近600名女教师中,目前怀孕了和在休产假的就有40多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易艳丹说。
类似女教师扎堆儿生二孩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在湖南省西河镇中心小学,38名女教师中有生二孩意愿的就有26名。而据报道,在受访的昆明市10余所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女教师生二孩的现象,其中不少是骨干教师。为了应对产假式缺员,有的学校甚至开出了10万元年薪招人顶岗。
“准备生二孩的女教师大多年龄偏大,现在要是不生,再过几年可能就生不了了,所以容易扎堆。”易艳丹说,许多生二孩的教师,往往怀孕后就请假回家保胎。校长能做的只能是祝贺怀上二胎宝宝,并叮嘱遵医嘱在家静养,但转身就得到处找教师顶岗。而代课教师又不可能随找随有,即便好不容易找到了,家长还不一定满意。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方面要接受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不得不面对女教师扎堆生育二孩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挑战。相比于前者,后者更让校长感到‘头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新平说。
女教师生育权不能非法限制和干涉
在山东高密市教科院法律研究员、兼职律师解立军看来,园长让女教师胡雅芬“生二孩就辞职”的做法,涉嫌违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一些学校提出的‘怀孕审批(轮流怀孕、排队生子)’‘结婚几年内不得怀孕或错峰怀孕’‘须在寒暑假生孩子’‘怀孕女教师自行找代课教师’等要求,都是违法的。”解立军告诉记者,女教师行使生育权,必然会引起自身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要经过孕期、产期、哺乳期,会给所从事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学校应当履行对女教师生育保护的义务,只要符合政策,生还是不生、什么时候生,应允许女教师自由选择,学校不得另行立规,限制其正常生育权利。
解立军介绍说,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校不得因女教师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工资,也不得单方解除正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教师(以下简称“三期”女教师)的劳动(聘用)合同。
“当然,对‘三期’女教师的劳动解雇保护也不是无限的。虽然学校不得单方解除,但是如果‘三期’女教师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学校仍然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三期’女教师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间休产假,并不是只要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就可以为所欲为、违章违纪。”解立军说。
破解产假式缺员难题需多方合力
“女教师扎堆生育确实会对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但女教师的生育权高于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不能以剥夺或限制生育权的非法手段来解决难题。”解立军说。
“为了充分照顾到教师合理合法的生育需求,一些学校会临时聘请代课教师来缓解师资短缺现象。有的学校采用抽调学校内部其他在职教师进行支援的方式,但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有的学校聘请已退休的教师重返讲台,但这也常常受到科目与年龄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张新平说。
“这不是一个单靠学校或教育领域内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加大学校人事自主权。”张新平建议,要化解女教师扎堆生育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冲击,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留出部分机动编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要合力就整体教师年龄梯队与性别比例构成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完善教师结构。
解立军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成立人才储备库,将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且有实习经验但还未正式就业的毕业生纳入人才储备库,学校在需要时可以从其中聘用教师代课。地方政府也应多方筹措资金,以便给予兼课教师和代课教师一定的报酬。
“面对临时性突发性的产假式缺员、怀孕式缺员,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建立相应的代课教师中心,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区域流动代课教师队伍,由中心根据各校实际进行统一调配,为各校的师资配备及常规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让学校管理者不再为师资短缺犯难。”易艳丹说。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方面要接受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女教师扎堆生育二孩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挑战。相比于前者,后者更让校长感到头痛。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目前,一些学校为缓解产假式缺员压力,提出怀孕审批(轮流怀孕、排队生子)、结婚几年内不得怀孕或错峰怀孕、须在寒暑假生孩子、怀孕女教师自行找代课教师等要求,这些都是违法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校不得因女教师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工资,也不得单方解除正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教师的劳动(聘用)合同。
女教师行使生育权是正当权利,女教师扎堆生育确实会对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但女教师的生育权高于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不能以剥夺或限制生育权的非法手段来解决难题。学校应当履行对女教师生育保护的义务,只要符合政策,生还是不生、什么时候生,应允许女教师自由选择,学校不得另行立规,限制其正常生育权利。
为了充分照顾到教师合理合法的生育需求,一些学校会临时聘请代课教师来缓解师资短缺现象。有的学校采用抽调学校内部其他在职教师进行支援的方式,但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有的学校聘请已退休的教师重返讲台。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缺员带来的压力,但也常常受到科目与年龄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破解“产假式缺员”不是一个单靠学校或教育领域内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多方合力。
首先,要化解女教师扎堆生育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冲击,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留出部分机动编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要合力就整体教师年龄梯队与性别比例构成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完善教师结构。
其次,各地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成立人才储备库,将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且有实习经验但还未正式就业的毕业生纳入人才储备库,学校在需要时可以从其中聘用教师代课。地方政府也应多方筹措资金,以便给予兼课教师和代课教师一定的报酬。
再者,面对临时性突发性的产假式缺员、怀孕式缺员,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建立相应的代课教师中心,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区域流动代课教师队伍,由中心根据各校实际进行统一调配,为各校的师资配备及常规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让学校管理者不再为师资短缺犯难。
【启示与思考】
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中女教师占大部分,尤其是后者,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其实,“产假式”缺员之前就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全面二孩”后,这个问题被再度放大而已。
“产假式”缺员,对于原本师资力量充裕的学校来说,可能问题不是很大,基本上能够做到内部调剂。只是,因为调剂要兼顾到公平,所以顶岗可能就是数个教师去凑班,让该班任课教师好像凑拢的草台班子。而对于原本师资就紧张的学校,“产假式”缺员果真是如临大敌,尤其是短期代课教师很难请。实力雄厚的地方还能以高薪聘之,若资金不足加上任期又短,一般很难聘到有专业水准的代课教师。有的可能事急从权,让不具备资质的人任教,有的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本校教师身上搞摊派,给学生,教师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有意见认为,“产假式”缺员可以返聘退休教师,或者挑选准毕业师范生顶上。前者有资历有经验,后者专业又有朝气,这些当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法子。只是,是否所有的学校都能招到这两方面的人?一方面可能在于临聘的资金问题上,另一方面,对于偏远学校来说,或许缺少与专业院校挂钩的中间平台。
“产假式”缺员是各地各校正在或即将面临的事情,是教育界的普遍现象。别的领域的资源可以能挤则挤,能省则省,但关乎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等闲视之,顶岗教师理应保质保量,不让学生的学习因教师请产假而受到影响。故而,与其让下属学校临阵磨枪,为招聘教师急得团团转,不如地区教育部门作统帅,未雨绸缪,建立储备人才库,将有意向返聘的退休教师纳入管理体系,并与专业师范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老少联合,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及时顶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214/8637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