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把握社会思潮的构成要素

2016年02月17日 14:0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交锋从未间断。与之相伴随,社会思潮研究日渐兴起,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一研究必然涉及什么是社会思潮这一基本问题。

社会思潮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权威定义。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社会思潮是带有某种趋向性的思想体系。我国研究者大多认为,社会思潮是一种思想倾向。但对于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确理解社会思潮,应把握其定义中应包含的几个要素。

突出社会变革的背景。我国最早对社会思潮概念进行界定的是梁启超。他在《论时代思潮》一文中把社会思潮描绘为“思而成潮”,指出产生社会思潮的必要条件是“环境之变迁”和“心理之感召”。他还指出,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意在表明并非所有时代的所有意识都能形成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只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即文化昂进之时代。有学者进而提出,思潮产生的年代必定是风云变幻、大动荡或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思潮的产生必定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时代的重大问题,如社会的出路、国家民族的前途、兴邦救国的方略等。这些看法是很有见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正是在诸侯割据向统一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出现的。近代中国,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始终是围绕中华民族的救亡、独立与现代化道路等重大问题展开的。所以,应在社会思潮的定义中突出社会变革时代、探索社会变革道路这一本质特征。但在当下的社会思潮研究中,有人忽略了这一点,势必模糊和降低社会思潮研究的意义,甚至可能使这一研究出现偏颇。

明确思想理论的引导。关于社会思潮的表现形式及其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定位,存在“综合说”和“中介说”等看法。“综合说”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有时以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为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形式。“中介说”则认为,社会意识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三个层次,社会思潮在其中处于中介地位,是社会意识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把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思想体系截然分开是不恰当的,社会思潮既可以通过社会心理反映出来,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想理论。在这一点上,“综合说”是正确的。但“综合说”将社会思潮的心理层次与思想理论层次并列,没有明确思想理论在社会思潮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在肯定社会思潮可以表现为社会心理、但它不代表社会思潮本质的基础上,明确一定思想理论才是决定社会思潮走向的核心和指导性因素,是定义社会思潮应当把握的重要一点。

重视思潮之间的斗争。社会思潮既包括科学、进步、积极的社会思潮,也包括错误、落后、消极的社会思潮。有研究者认为社会思潮只能作为非主流社会意识而存在,还有人认为非主流社会思潮都是错误的。这是片面的。从思想史上看,一些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开始往往是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和中国的传播就是从非主流意识形态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从非主流意识形态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化,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变革时代,利益关系的分化、变化使不同利益群体对社会变革的走向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诉求,最终表现为不同社会思潮对社会变革道路的不同诉求和斗争。研究社会思潮需要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比较研究。实际上,正确思潮与错误思潮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就是与各种消极、落后乃至反动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思潮主流的过程。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217/864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