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张希贤: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两部法规的要求
2016年02月18日 18:58

张希贤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218/864561.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218/864564.shtml
PPT:http://www.71.cn/2016/0218/864569.shtml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同时发出通知,规定两部法规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怎么实施?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对如何实施这两部法规作出了具体要求。
本节课共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对贯彻两部法规的要求。第二个问题是两部法规的党建特色。第三个问题是贯彻两部法规的党建措施。
一、中纪委六次全会对贯彻两部法规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每年有两次重要会议。一个会议是在秋天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会。201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即将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另一个会议是在1月份召开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都是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全会的召开旨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中纪委全会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所作的讲话,第二部分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作工作报告。2016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对贯彻两部法规作出了新的要求。
在2016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突出成绩。三年多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凝聚了党心、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提出,全党对党中央要有“四个足够自信”: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第二点,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遵从《党章》,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第三点,从2016年开始,全面从严治党开始向基层延伸。过去三年,党中央集中力量整顿中央层面,然后是省、市层面。2016年,党将把反腐战场向基层延伸。中央层面是要解决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问题,基层层面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中央、省、市三级继续推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社会主义前进的政治基础。同时,反腐倡廉要向县、县级市、城市街道推进,这是一级;第二级是乡镇、街道;第三级是社区、行政村。
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要把政治纪律放在第一位。纪委要认真、要较真,要做到“三个敢于”——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去抓。贯彻党的纪律,贯彻《廉洁自律准则》。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并要求全党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2014年,以“八项规定”为主线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2015年,全党以“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三严”之“严以用权”就是讲规矩;“严以律己”就是守纪律。中纪委推进问责制,就是以抓纪律为基础,把执行纪律作为问责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2016年继续推进两部党内法规的贯彻,仍然是强调“讲纪律、守规矩”。
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也好,反腐倡廉也好,第一项工作就是贯彻两部法规。习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发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进军令。为什么说是进军令?因为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立下军令状,前三年整顿中央、省市,三年之后腾出手来向基层延伸。
二、两部法规的党建内涵及其要求
无论是《廉洁自律准则》也好,《党纪处分条例》也好,都是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守不守纪律、加强不加强政德建设,都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这个不守纪律不是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时,课堂上的不守纪律,而是指权力滥用。不守纪律会导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加强不加强政德建设,涉及共产党的信仰问题。所以,两部法规都有党建内涵。
第一个特色,德纪分开,又有机结合(即坚持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
为什么提出德纪分开?2015年10月18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前身叫做《廉政准则》,而《廉政准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廉政准则》中强调“德纪不分、德纪混合”,主要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政准则》中,政德和纪律不分。因此,执行起来特别难,加强政德建设,同时又要加强纪律建设。原来的《廉政准则》讲“8个禁止”“52个不准”。这“8个禁止”“52个不准”讲的是纪律,但是违反“8个禁止”“52个不准”要如何处分?《廉政准则》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所以你说是纪律呢,政德建设不突出,纪律建设又不完整。因此,《廉政准则》经过2004年到2015年这11年的贯彻,中央对政德和纪律建设作出了明确的划分与规定。将原来的《廉政准则》删去98%的内容,在保留的2%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部《廉洁自律准则》,针对对象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严格遵守。所以,《廉洁自律准则》很简洁,包括12个要点、序言中的“四个必须”、正文的“八条规范”。
“四个必须”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每个党员都需要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做到。
正文“八条规范”前四个是“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重在正确处理四个关系。第一,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讲的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私分明,讲的是公家和私人这两个界限要搞清楚,不能损公肥私。
第二,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崇尚廉洁,拒绝腐败,就是处理廉洁和腐败的关系。反腐倡廉不光是领导干部的事儿,全党同志怎么进行党内监督?老百姓要怎样监督党员干部、领导干部?老百姓的监督渗透在方方面面。领导干部上高档饭店,高档饭店的服务员也是群众;你上洗浴中心,洗浴中心的服务员也都是群众。所以群众、党员、干部这三个层面,哪个层面都少不了。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让群众依法监督,群众可以拿手机随手拍、随手录,随手上传到网上,中央各级开拓群众网络举报渠道。只要举报的事实确凿,一经查证,马上进行处分。所以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事,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是普通党员,是人民群众,这是主体力量,因此,必须要用好。
第三,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处理好节俭和奢侈的关系。共产党员要坚持节俭,不要奢侈;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全党要努力做到这“四个坚持”。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个廉洁”。第一,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第二,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搞权钱交易,不搞权力寻租,不能权力滥用。第三,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四,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孩子,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言传身教。
那么,怎样树立良好家风?怎样加强廉洁自律规范?就要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四个廉洁”。全党要遵循“四个坚持”,遵守“四个必须”。把政德立住,按照12个点加强以德治党,这是第一个特色。只有德纪分开,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才能明白政德怎么抓,纪律怎么抓,否则政德不是政德,纪律不是纪律,根本没办法抓。
第二个特色是把纪律和法律分开。政德单立规,纪律更集中。纪律和法律为什么要分开?一是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不能单纯以守法为标准,不能把党的标准降低为普通群众的守法标准。纪律要严于国家法律。为什么要把纪律规矩放在前面?纪律严,他就不敢触碰法律。所以党的标准要高于老百姓的标准,不能以守法作为一般标准,共产党的纪律要严于国法。
二是过去的《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有70多处跟《刑法》是一个条文,跟《社会治安条例》也有相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纪律处分条例》很多是从《刑法》的条文里头扒过来的。啥叫《刑法》?贪污受贿就叫刑法受贿罪。所以纪律在国法里也有,纪律和法律条文混淆。过去,纪检委既查党员违规,又查党员违法。违法和违纪都管,这也属于纪法不分。这是两方面。纪律条文和《刑法》相混的有70多处。所以这次我们把纪律和国家法律70多处相混淆的地方“踢出去”,是国法的还给国法,纪律条文就专门管纪律。
第二,纪检委以后就负责执纪问责。违法归谁管?违法归检察院反贪局,归法院管。如果检察院反贪局跟法院不好好处理,纪检委有权对那个党员执纪问责。假如一个官员是在2015年12月落马的,你查他违反党的纪律,你再查他违反国家法律,一件案子一件案子地落实,到2016年12月也不能向社会公布。为啥?没查清楚就不能向社会披露。老百姓可能会问,怎么我们这个书记“双规”一年多了,连个消息都没有?问纪检委,纪检委说这还没查清楚,没办法公布。那么纪检委有司法调查权吗?宪法有没有赋予纪检委司法调查权?如果有司法调查权,需要穿经过司法正式授权的、正规的法官、检察官的制服,得配备检察官、法官执业证。否则,以党代法是违反宪法的。其次,如果没有司法调查权而强行进行司法调查,本身就犯法。所以,纪法分开,一是要条文分开,二是纪委要转变工作职责,这是共产党的一大进步。把法律交给检察院法院,你查个案子,看他违纪差不多,该定论的要定论,是开除还是留党察看。定好了,交给检察院法院,检察院法院按照法律程序来做。否则查半天,检察院法院也不能以纪检委查的结果定罪,还得重新去查,这个时间又浪费了。所以,纪律法律要分开,条文分开、职责分开,职责违法部分交给检察院法院处理,纪委抓执纪问责。
这样一来,就需要对相关纪律在本次实现一次集成。第一,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改了90%。第二,原《廉政准则》“8个禁止”“52个不准”全部拿到《纪律处分条例》里来,属于国法部分的剔除,剩下的放到《党纪处分条例》中。第三,这两年对八项规定的贯彻,以及贯彻八项规定的新成果要全部挪过来作为工作纪律。会咋开,饭咋吃,车咋用,办公面积有多大。第四,反“四风”的新成果都放到《党纪处分条例》里来。啥成果?反对帮帮派派、团团伙伙,不允许领导干部兼职。比如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等。除非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是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的,这可以。只要是没注册的,就不能随便当。为什么?比如说有个外地人在北京某区官职最大,老家一帮人就会想办法找到你,咱成立一个同乡会呗?你当会长。在这个地方你官最大,我们哥儿几个以后都得靠你罩着呢。过去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学也是这样,同班同学在这里混的官最大,往往别人就会找你当校友会、同乡会的会长。当了会长你就上套了,当上以后,他打着你的旗号说我是谁谁老乡,有些啥事儿,你把这个帮帮,就这么骗。他为什么这样?领导干部到一定程度上,就容易成为社会围猎的对象,人家就主动朝你身边凑,凑到你跟前看有什么机遇可挣,能挣就挣一笔。干部让人家经济绑架、政治绑架、生活绑架,你不干都不行,不干我就纪检委揭发你,就是因为你当初不慎重。所以,鉴于这么多教训,中央提出不搞帮帮派派、团团伙伙。
此外,还有干部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裸官处理、重大情况汇报等。过去我们管得宽,有的干部都离婚三年了,结婚两年了,组织上都不知道。有的人明明身患重病,带病工作三五年,就是不跟组织汇报,这个岗位就是不让,经常偷着请假出去看病,直到真的不行了,癌症晚期了,组织才知道。
吴官正当书记时,强调“四大纪律”。第一就是政治纪律;第二是经济纪律。我们本次把行贿受贿归于《刑法》部分,法律的部分删除,把第三个——组织纪律提前,放到第二位。因为一个政党,政治信仰是第一。第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必定是第二位。第三,廉洁纪律。第四,群众纪律。执政需要跟老百姓打交道。群众纪律原来叫群众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叫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和工作纪律不能混淆。所以群众纪律、工作纪律,最后是生活纪律。谁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形成三点一线。第一是德纪分开,第二是纪法分开,第三是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统一。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统一强调政德是高线,纪律是底线,实行高和底结合。
2016年将开展“两学一做”党建活动。
“学”什么?学“讲话”。学习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讲话”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讲话”涉及国家发展道路问题。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章就正确,党建也正确;党的政治路线如果不正确,党章和党建都正确不了,所以党的建设必须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在习总书记的讲话“四个全面”中,前三个“全面”都不是党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讲的也不是党建,而是国家发展道路。因此,要搞好发展,学好党章,首先必须学“讲话”。治党,就要学党章,学“讲话”,这样才能保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章讲的是党建规矩,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学党章。要坚定信仰,坚定信念。要加强党性教育。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新学。这是2016年党建活动“两学一做”中的“两学”——学“讲话”、学党章。
“一做”是什么?——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所以,2016年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就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习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加强党性修养。要高标准,以德为先,坚持政德,强化纪律,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纪委的职责定位。纪委决不能成为党内的“公检法”,执纪审查决不能成为“司法调查”。纪检负责执行党章,执行党章第一就是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第二就是抓党性、党风、党纪;第三是执行纪律。这是纪委的职责定位。
三、贯彻两部法规的党建措施
贯彻两部法规,首先要做到良法善治,“三严三实”。法律分良法和恶法,恶法是一种严刑峻法。两部法规是良法,共产党员要遵守纪律。善治呢?第一,要学习掌握两部法规;第二,要自觉遵守党纪法规;第三,作为党组织,作为街道党工委,党组织要强化纪律。
贯彻纪律要形成“四种常态”。第一,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党支部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检查纪律。谁分管的,谁负责的?怎么你负责这三个社区出这么多事儿?你自己讲讲,大家也批评批评,工作上找找门路,要起到一种“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不是空话,而是必须把作风和纪律建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解决的问题。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清除附着在党的政治集体上的政治灰尘,这是贯彻纪律的常态。小纪律要抓早、抓小,及时纠正党内一些不正确的思想、不正确的认识、不正确的行为。
第二,一般纪律处分常态化。纪律处分比较轻,给个警告,给个记过,做一般的组织调整。这是常态化。就像战争年代,关他几天禁闭,出来以后,让他去带兵打仗,冲锋。一般的小处分不要把他看作“犯事”,我们应该正常去看待这种小处分。我们现在不是叫什么叫容错机制,一般纪律处分要容许,哪有不犯点小毛病的?所以一般纪律处分常态化。
第三,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撤职、降职是少数。给省长整到处级,把副部长整成一个普通公务员,这是少数。
第四,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是极少数。贯彻纪律要形成“四个常态”。这是良法善治。别开除党籍太多了,这也不行。所以,形成“四个常态”是执行纪律的一个方向,你整半天,把党员都给整成三四种形态,那就有点麻烦。说明你抓党建不负责任。
其次,各级党组织要抓纪律。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把纪律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纪律,开展纪律教育,养成纪律自觉。抓纪律第一是抓党员,第二是抓干部,让干部遵守纪律,让党员遵守纪律。党组织干啥?党组织要肩负起治党的主体责任,要把纪律摆在突出位置,要用纪律把党员管住,要用纪律把干部管住,这是党组织抓纪律的三个层面。
再次,纪检执纪问责,监督检查。党组织是一个事儿,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监察第一要抓问责,你不遵守纪律,我就得问责任,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党工委管党了没有?纪检委抓了监督没有?要抓执纪问责,这是第一。第二,盯住年、节,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抓纪律、抓作风,抓死、抓狠、抓实。作为执政党,民主集中制是组织原则,如果一个政党没有组织纪律,这个党就是一盘散沙。所以,围绕党的领导,要加强组织纪律,当领导的得带头抓生活纪律。不能像李自成,生活不检点,带头大吃大喝。1944年,毛主席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延安整风运动的文件。直到今天,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本身,执政的第一纪律就是廉洁纪律。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要坚决防止并严处。所以必须围绕执政,抓廉洁纪律,抓法治,这是第一。
抗战时期,延安讲“十个没有”——没有贪官、没有土豪、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摩擦饭、没有国难财。如今我们去看当年在延安,共产党怎么整得这么干净?真的让我们十分汗颜。但是,延安干净,国民党当年特腐化,中国战机司令员史迪威讲国民党什么玩意儿?看共产党多干净。宋美龄反驳道,共产党干净,那是因为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掌权的甜头。不掌权就不存在廉洁问题,你掌权,就必须抓好廉洁纪律,抓法治。
第二,掌权就得抓群众纪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党群关系是自然形成的,是鱼水关系,血肉相连。你执政了,共产党从群众中出来了,坐在了执政的位子上,你是利用权力跟群众打交道,如果不加强群众纪律,就存在吃拿卡要问题,就存在作风霸道问题。
第三,执政要遵守工作纪律。任何干部岗位都有工作责任,不能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只要你是共产党员,是党员干部,就必须有工作纪律,这是执政岗位的需要。所以,执政要讲三个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讲领导,要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这是围绕两个侧重点去抓纪律。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玉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218/86456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