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铁总自行定价 是涨是降要合理

2016年03月02日 10:07

 

【事件介绍】

铁总自行定价 是涨是降要合理

发改委放开高铁动车票价 铁总自行定价走向何方

国家发改委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专家预计,届时部分紧张线路的高铁动车票价会有适度上涨……近年来,高铁的发展也确实给广大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票价一直是大众吐槽的焦点。有的时候,同样的行程,更加快捷的飞机票竟然能比高铁票更便宜。更不必说,如果出行时间再延后一些,机票折扣甚至还可能更高。

不过,从今年开始,情况或许会有变化。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

以前票价怎么定?

在此之前,高铁动车票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主要是按照公里数乘以一个固定的基准价。在2007年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运电〔2007〕75号》文件中,规定了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软座票价基准价,如二等座票为每公里0.2805元,可上下浮动10%。

新票价怎么定?

发改委在《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中指出:铁路运输企业制定高铁动车组一、二等座旅客票价时,应当制定无折扣的公布票价(以下简称“公布票价”)。同时,可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服务设施条件差异、客流分布变化规律、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公布票价和实际执行票价要按照明码标价制度规定,及时通过网络和售票窗口等渠道告知旅客。制定公布票价应当在售票前对外公告,调整公布票价应当提前30天对外公告。

自主定价后,票价要怎么走?

根据《通知》要求,铁总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专家预计,届时部分紧张线路的高铁动车票价会有适度上涨,与此同时,部分冷门线路的票价也会适当下调。

铁路专家称,“放开票价不一定意味着票价会快速上涨,多种交通方式并存,高铁票价上涨过快会导致客源流失。监管部门也会对市场有相应指导建议。”铁总相关人士对自主定价可能带来票价浮动问题回应,目前仅在内部讨论阶段,还未做具体部署。

热门线路有哪些?

京沪高铁徐州东到蚌埠南段、沪杭高铁、沪宁城际、京广高铁长沙到衡阳段等,许多线路每天100对车次以上。为啥把定价权交给铁总?由铁总自行定价,大势所趋,并不出人意料。今年之前,铁路客运跟航空、公路、水路客运的竞争局面已基本形成,但另三个领域都是自行定价,唯独铁路、特别是高铁,仍由中央政府定价。

这样,一是铁路企业失去竞争中的价格手段,二是政府管得太宽,三是铁路收益不佳导致民营资本不愿投资铁路,四是不利于形成旅客在“铁空公水”之间做自主选择的常态。总之,高铁票价不放开,弊端不少。当然,在把定价权交给企业的同时,政府就担起了更大的责任——监管责任。这一点,管铁路票价的,跟管药价的、管别的很多已放开定价权的,都一样。

如果铁总因某线路热门而大幅提价、远离其正常成本,如果有任何涉嫌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的企业行为,执法部门若不管,就是不作为。

“自主定价”,涨价会成新常态?

从市场化角度看,“自主定价”有一定的好处。既有公布票价,又有实际执行票价。换言之,就是有“旺季价”和“淡季价”,还可以有“打折价”,这似乎是在让利给乘客。但“铁总”做生意,精明得很,连15元的盒饭都藏着掖着卖,恐怕不可能会让乘客捡了便宜。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制和监管,所谓的“打折价”可能会是象征性的,而涨价却可能会是“新常态”。

现在风景区也多有“旺季价”和“淡季价”,不过,人家是有时间节点的,还可以操作和监控,而“铁总”的“旺季价”和“淡季价”,恐怕难以用时间节点来作为分水岭。更为担心的是,遇到春运这个季节,“铁总”定的价格再高,还得乘坐,在“一票难求”的现实中,价格高点也只能忍受,除非不想回家。

 

 

铁总获取自主定价权只为让旅客更“幸福”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越来越追求“安全、舒适、价格合理、服务贴心”。然而在我们日常出行的铁路、公路、民航、船运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因其占据了其四大优势,最受人们的青睐。然而近年来,铁路发展是日新月异,每年都有少新线相继开通,服务也是蒸蒸日上,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需要,可谓是放下了昔日的架子,越来越“亲民”。

然而自1995年10月1日至今,物价已翻了好几倍,火车票却是21年未涨价。且早在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取消了以前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自此完成了市场化的转型。众所周知,以往铁路都是靠政府拨款,而改革以后便要自负盈亏,若是不能保持盈利,那么企业就要倒闭。现如今大巴、航空、水运的票价都实现放开,只有铁路是国家定价,这已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作为公共交通,票价不太贵对老百姓有利,但对发展是很大的压力。

据了解,此次《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中指出,铁路开行的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列车一、二等座旅客票价,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据价格法律法规自主制定;商务座、特等座、动卧等票价,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客运专线旅客票价继续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等因素自主制定。同时,可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服务设施条件差异、客流分布变化规律、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

由此可见,铁路部门价格上浮也只会在高铁动车上,而普速列车票价则不会上涨。且如今随着铁路网的日臻完善,虽说在比较繁忙的热门线路每天有近百趟车在区间内来往,但还是会供不应求,但也有不少地方,开通了高铁,上座率却依然有减无增。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铁总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是最了解市场状况的,用在这里,则是“知彼知己,方能更好的服务旅客”。此次发改委将票价自主权交给铁总,铁总定会制定更科学的票价,提高上座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而提高整个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百姓,方便于百姓,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铁总获高铁票价定价权不妨理性看待!

在获得高铁票价定价权之后,可以想见的是今后的车票将不可能出现十几年都不变的情况了,在市场经济大氛围的环境下,例如车票铁定不动这样一类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笔者认为这是历史潮流所决定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走出的这一步。

记得很多年前,当铁路由铁道部撤销成立总公司之后,车票价格在当时就有一项说明:在市场的调节下适当的进行调整。我们回顾铁路车票价格的历史不难发现,铁路车票多年来保持上升变化不大,有的线路车次的价格甚至要低于汽车。打一个比方:从杭州到诸暨之间的动车票价在28元左右,而汽车票价早已经随着高升的油价一路节节攀升,在现如今电价也开始出现变化之后,对铁路运输的成本压力也一日高过一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对铁路改革作出更大的影响。

当我们在为铁路涨价开始准备各种“口水”进行吐槽的时候,不妨算一笔账:铁路运输在我们日常成本当中占据的比例是多少?有猪肉、牛肉上涨带来的压力大吗?有油价、电价、水费改动带来的影响猛烈吗?不少人一年当中坐火车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甚至一直不坐火车,那么,为何我们不理性看待?

现如今,在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在我们的生活成本一日高过一日的情形下,只要有涨价的新闻总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加上我们对铁路这个行业的陌生,以及一贯以来的“铁老大”印象,对于铁路企业总归有或多或少的怀疑情绪。我们忽视了两点:

一点是国家的监管,铁路有定价权国家的监管权还在相关部门的手中,就像盐业涨价的假消息一样,从根本上说,铁路是国民运输交通工具,是国家出资建设的国有运输线路,在价格的制定权上属于铁路总公司,但相关部门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管,若价格存在欺诈、过高等行为都可以依据法律条文来处罚。

第二点是公众的选择,交通工具不止铁路一条,现如今春运回家有的拼车,有的开自己的车,有的坐飞机、轮船、长途大巴,铁路不是唯一的选择,就像我们去市场买菜未必只有一家的菜能买一样。价格的权力在铁总,可选择的权力在我们公众,我们可以选择乘坐与不乘坐,因此对铁路部门而言势必要考虑这些因素。

当然,总的来说铁路部门对价格的态度始终是以促销为主,例如前段时间的货运价格下调,一些高铁线路的打折票,都可以看出铁路企业的态度,相信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对涨价说也能够有一个理性、客观的判断,不是吗?

 

【启示与思考】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上来说,铁总获高铁票定价权意味着高铁票就要涨价,就会增加老百姓的基金负担。为此,对于众多网友来说,或许铁总获高铁票定价权并不是什么好事,对此事件上来看,肯定会持反对的意见,也难免会遭到少数网友的谩骂、吐槽。

铁路作为企业,理当有着自己的经营权、话语权,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如果铁路部门在票价上,总是原地踏步,那么,铁路亏损谁来买单?公众不能总是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铁路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此,有关票价这个现实问题,必然得到解决,让票价合理,还需要铁路部门不亏损,都是面临着现实的问题。

铁路需要生存、需要发展,更需要更好的服务好旅客,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盘活企业,给企业发展权。比如:铁总获高铁票定价权,就是放开车票价格,让市场说了算的一个有力支撑。

可能大家更在意的是票价是否上涨,对于较为热门的城市,那些高消费地区,对票价涨幅不敏感的地方高铁也许会有上浮,但对于一些冷门的线路也会适当降低。这对于时间紧张,经常出门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铁路根据市场需求弹性的调整票价可以更加方便旅客出行,也让消费者从中获利。即使给了铁路自主定价的权利,政府也不会让这种具有公益性设施随意涨价,对一些垄断性的线路还是要进行适当的监督,而公众较为担心的“任性为之”的票价是不会出现的。这无疑更加方便旅客出行,而且消费者也会从中获利。从长远角度来看,铁路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02/8673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