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问题导向与治国理政系列评论

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

2016年03月07日 08:37

 

问题导向是思想方法、研究方法,也是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问题导向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体现在领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决胜全面小康是一个需要解决面临的大量问题、不断解决新产生问题的艰巨过程,是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超乎寻常的重大实践。各级领导都要坚持和善于运用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用问题牵引工作、配置资源,做任何工作都要关注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问题导向开创局面、推动发展,这是必然,更是必由之路。

一、 领导工作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作为重要领导方法,是由领导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领导领导,一领二导。领导站在前列,走在前列,往哪里领,往哪里导,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问题而领,由问题而导。领导要遵循规矩制度,这与问题导向并不冲突。规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依靠和保障,有利于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阻碍。只讲循规蹈矩,不讲问题导向,就会销蚀了规矩制度的灵魂,曲解了规矩制度的真谛。毛泽东有段名言:“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实际上讲的就是问题导向是领导要义。领导要贯彻大政方针,这与问题导向是一致的。大政方针是问题导向的产物,贯彻大政方针要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这些实际就是具体问题。贯彻大政方针是为了推动发展,而不是仅仅做给上面看的,不结合具体实际,不解决具体问题,恰恰背离了大政方针的宗旨。

领导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很多,需要把握多种关系、权衡多种因素,但基本的关系是把握目标要求与问题现状的差距,确定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主要的因素是“问题是什么”,找准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否则领导工作就会徒劳无功,甚至产生负效应。各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扶贫攻坚工程,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真正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块最突出的短板。着力补短板是问题导向,打赢扶贫攻坚战是紧紧扭住制约全面小康的最突出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要让扶贫攻坚工程真正见到实效,精准落到贫困人口身上,而不是钱花了不少,贫困人口问题却没有真正解决。领导决策要搞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发现问题、把准脉搏。新的信息技术提供“大数据”,大数据可以使发现问题更为精确、更为可信。

二、 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密不可分,但又属于主体活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存在形态。树立一种正确的发展理念,还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起点,是发展实践的观念形态,还要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观念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价值和理论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是内在统一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二者的分离、割裂甚至对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耳熟能详、传诵已久,但要使其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着力践行,要求落地生根,抓住了治国理政的一个要害问题,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形成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驱动、实践标准。

 

着力以人民为中心的落地环节,就是不能只当作口号喊喊、话语讲讲、观点写写,而是要按照各地各部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保证完成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回应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应尽的职责任务当作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真正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利益中心、检验中心,发展为人民、利益属人民、检验由人民,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过程;就是不能“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形式主义作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通过这样的着力践行,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立起来、落下去,如此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十三五”规划建议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地各部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中央部署和各地各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确定好改革发展的重点、路径、次序、方法,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所侧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有具体的政策举措和着力点。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动作为,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不是领导只凭想当然、偏好意愿来作出决策,而是要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和现实利益问题,把民心所盼所需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从民生实际出发、从细微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地生根,这样才能很好地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愿望统一起来,把领导积极性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

三、 坚持问题导向反映领导品格和水平

能否坚持问题导向,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展现窗口,是领导品格和水平的实际检验标准。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就是要勇于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应对问题。当前,一些干部“为官不为”,不讲是非,不碰矛盾,不担责任,不动积弊,怕问题、躲问题成为这些人的行为导向,正是眼见于此,所以要在坚持问题导向中重振精神、焕发斗志、增强能力。

“为官避事平生耻”。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担起领导责任。领导掌握权力资源,是要用于党的事业,用于履职尽责。在新的历史征程中,问题难、难题多,需要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带头攻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运用实践标准。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提高领导能力。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经历问题增长不了才干。实践是标准和试金石,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考核干部、判断政绩。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真心为民服务。形式主义眼睛向上,官僚主义心无群众。领导服务群众,是通过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群众各项权益来体现的。心中有群众,眼中就有问题,行动就有所趋。

(作者颜晓峰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07/868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