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崔新建:坚持党的领导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016年03月04日 17:41
崔新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视频链接:http://www.71.cn/2016/0304/868686.shtml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谈两点体会。
第一个体会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上任到现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总体的感受打一个比喻,他就像在下棋布局。他的讲话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是他的每一次讲话都是相互关联的。大家知道,“819”讲话之后是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之后还会有思想理论工作座谈会,就像下围棋一样,这个型慢慢就看出来了。
另外,十八大以后,从一些会议的名称和召开方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他在工作布局上的调整。原来的政法工作会、组织工作会、宣传工作会、民主工作会等,现在叫做全国座谈工作会、全国民主工作会,或者中央民主工作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这实际上暗含着整个格局的变化。一般我理解,以党的名义召开的,就叫中央工作会;以政府的名义召开的,像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就叫全国工作会议。比如说全国民政工作会,就是政府层面的。这是有很深远的考虑的,不只是换个名字。
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确实就像下围棋一样在布局。一开始好像是东边一个、西边一个,但是三年之后,慢慢就看出来了,新一届的党中央是在立规矩、定规则。怎么叫立规矩、定规则呢?原来并不是没有规矩、没有规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不断破除一些旧的规矩,立新的规矩。但是在过去改革的过程当中,更多强调的是实践、探索,很多规则、规矩都在一个缓慢的自然累积的过程中形成。十八大以后,则更多地体现在党中央积极主动地进行顶层设计,不仅是自然的沉淀,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自然累积和顶层设计要结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时候自然累积多一些,有些时候顶层设计更重要一些。而顶层设计和累积往往结合在一起,到了进行总结的阶段,一定要有设计框架。没有设计框架,总结很难成型。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大家感觉像在下围棋?因为全盘的考虑越来越凸显。这是我的一个总体的感受。
第二个体会,谈谈我对党报问题的认识。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党媒、党报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在新闻宣传领域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他在各个领域都讲。他是在强调继承和发展。我们老说一句话,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毛主席讲过,小平同志也讲过。比如说办大事,核心就是要有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政治特色和制度优势。我们现在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毛主席也讲类似的话,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十八大以后,更加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治特色。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他不仅是在新闻宣传领域讲坚持党的领导,实际上是在整个布局中强调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治特色。在这样一个总的前提下,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要信党、爱党、护党、为党。
我们过去强调新闻舆论宣传是“喉舌”、是阵地。讲“喉舌”,就意味着要代表谁。因为“喉舌”本身没有倾向性,它一定是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替谁说话的。这个阵地,不是说“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一定有谁来占领、谁来主导的问题。从这样的角度来讲,新闻舆论宣传只要是阵地、是“喉舌”,就有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么就是代表党,要么就是代表另外一方面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讨论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也讲到了。有些人看待这个问题像是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是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这就把党性和人民性完全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党性跟人民性是一致的。人民性本身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不是公民性或者全民性,也不是选民性。人民性就是指社会当中绝大多数人。党代表什么?党代表的是人民,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代表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和核心利益。
绝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不能自然地显现出来,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政党、一个组织,把这个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概括、提炼出来。这并不是替若干人讲话就代表这些人的利益,也不是一个个网民意志的简单相加,那都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这个利益是核心的、长远的,甚至相当多的人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从这个角度来讲,要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把它总结、提炼出来。所以,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绝不是民众意志的简单相加。要真正地为大多数人服务,为长远利益、核心利益服务,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单靠个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信党、爱党、护党、为党?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和座谈会讲话当中都提到了,要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说的是,党的主张要反映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核心的利益。
第一,利用新闻舆论的放大功能,将党的正确主张通过新闻舆论放大,实现好、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长远利益。
第二,引导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新闻舆论有引导功能,引导更多的人去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社会进步,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者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使命,就是要告诉大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是非,而不是博眼球、引喝彩。所以新闻舆论一定要有它的导向性,一定要呈现主流的声音。
第三,凝聚共识,追求最大公约数。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利益多元化,媒体也是全民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是宣传者。在这样的状态下,什么样的意志表态才能够真正代表它的利益诉求,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新闻舆论媒体怎样起到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就是要整合利益。所谓整合利益,就是寻求大家利益的共鸣点。自媒体时代,不同的利益很容易呈现出来,但是新闻舆论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舆论媒体,就是要在大家呈现利益的过程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凝聚共识的作用。
第四,记录时代的风云。所谓记录时代的风云,不是简单地留下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你的镜头对准谁,你留下来的东西就反映这个时代,在若干年之后,人们觉得那是时代主流的东西。
前几天,我孩子的高中老师推荐一本讲中国近代史的书给他看,讲1900年之后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展现的?它就选择了当时上海报刊、北京报刊的一些照片。后人在看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就是看媒体上留下来那些东西。如果它选取的是一个普遍性的东西,那么它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主色调;如果它选择的只是个别性的东西,若干年之后,大家会认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主色调。记录这个时代的东西,要有官方的声音。这种记录和民间的记录不一样,如果是我写日记记录这30多年,别人在看这个材料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孔之见,这个史料可以不用。但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大家会觉得这是官方的声音。所以,我们的主流媒体确实有这样的职责,就是反映时代的主流和主色调。
从这个角度来讲,总书记讲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对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职能和使命的重要定位。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莹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04/8686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