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设“男班主任工作室”凸显“阳刚教育”
2016年03月09日 10:55
【事件介绍】
武汉一小学设男班主任工作室:培养男生阳刚之气
2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发区分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10位男老师将在新学期共同研究如何为小学生增添“阳刚之气”,培养孩子健全、平衡的性格。学校发现,不少男生比女生还腼腆。
“班里有个男生,说话细声细气,走路也有点扭捏,家访时得知他的父亲工作很忙,平时都是妈妈带,所以这男孩从外表到行为都像女孩。”工作室成员严进老师说。其他老师们也有同感:学生在学校时间长,在家缺少父亲的陪伴,在学校也缺少男老师的引导,现在不少男生很像小姑娘,这种情况每年班上都不在少数。
有些班级每天早读都由女老师带,男生们模仿女老师朗读,甚至平时说话的抑扬顿挫也越来越像女性。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大多是女生,不少女生比男生“泼辣”,男孩反而比较腼腆。一位老师说,他很担心日后面对社会压力,这些男孩们能否像“男子汉”一样坚强。
该校一共有104名教师,其中男教师24名,占比24%,全校44个班,有6个班班主任是男老师。
刘涛老师认为,女教师细心、温柔,男老师果敢、大气,不同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都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学校缺少男老师,更缺少“阳刚”教育,孩子们需要补充“阳刚之气”。怎样培养孩子们的“阳刚之气”?10位老师昨日开会讨论,纷纷出点子:多带领孩子们参加户外拓展、生存挑战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对运动的热爱;组建“男老师巡讲团”,给男老师少的班级上专题课。
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男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0%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但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这个比例,该校德育主任顾佳介绍,“孩子们缺少阳刚之气,可能与此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小学里男老师这么少?顾佳告诉记者,这些年也有不少男师范毕业生来学校实习,但最后流失了大半。他自己也觉得,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琐碎、责任重,确实比较辛苦,但薪水待遇并不算优厚,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很多男生都不愿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
2015年,崇仁路小学曾邀请“爸爸们”来学校上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男老师数量少的不足。
设男班主任工作室育“阳刚”是可行之举
阳光不足而阴柔有余,是时下很多小男生共有的特征,也是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以至于出现了“男性危机”的隐忧。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男性教师的比例过少,而女性的教师的数量太多,未成年人在模仿和学习过程中,未能将男性气质发挥出来,从而在性格和气质上出现了所谓的“中性化”。在性格界限不明确,个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情况下,就无法把每个人培养成“特殊的另一个”。
2014年6月进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师范大学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教师的比例。按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统计,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虽然囿于经济收入、职业取向等多重因素,男性选择教师的倾向越来越低,从而也为男孩危机埋下了隐患。若是不能对此现象引起重视,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给予解决,那么就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积重难返之下的治理就更为艰难。
虽然有人认为,“男教师危机”是个伪命题,然而男生“阳刚不足”却是鲜活的事实。对此,有的地方已然先行一步,采取了具有针性的措施,比如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宣布实行新政策:为了弥补阳刚教育缺位,“免费师范生”政策仅针对男生实施,首批500名男生将被送进省内不同师范类院校,以“定向招录”的方式,来解决基础人数不足的短板。如果说这属于数量的扩容式的解决的话,那么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发区分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则属于内部性的挖潜。
此举有两大好处,一是在不进行数量扩充的情况下,可以把既有男性教师的资源集中起来,发挥整体性的优势;二是可以把有效的资源用在关键处,并让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同时,相比于数量扩容和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设男班主任工作室的可以在短期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失为男性教师整体不足的情况下的次优选择,这种做法值得效仿和推广,也是在当前最能实施的措施。
当然,要解决男孩“阳刚不足”的现实性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认识的局限,让培养男生阳刚之气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并最终转化成统一而协调的行动。在具体的举措上,首先要以招生政策调整作为突破口,通过免费师范生定向招录的方式,专门招聘一批男性教师,在补充男性教师数量之时,实现对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优化;其次要对既有的教师队伍进行重新配置,对一些女性比例过重而男性严重缺师的学校,应通过分流或者内部调配的方式给予解决;再次要发挥好既有男性教师的作用,让他们担任班主任冲在前面,或者设立班主任工作室提供整体能效;最后就是应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职业充满更大的吸引力,从而使男性教师愿意来,留得住。
“男班主任工作室”对应男教师太少
这所小学一共有104名教师,其中男教师24名,占比24%,全校44个班,有6个班班主任是男老师。男老师太少,女老师挑大梁,学生就更容易受到女教师的影响,如有些班级每天早读都由女老师带,男生们模仿女老师朗读,甚至平时说话的抑扬顿挫也越来越像女性。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女教师,性格也容易受到女教师的影响。除此之外,不少学生的父亲工作繁忙,学生在家中也是由妈妈带得多,这些都造成学生性格受到影响,男孩没有了阳刚气。
这所学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就是有的放矢,男教师更为果敢、大气,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培养男生的阳刚之气,可以让学生变得更为坚毅和有责任心。但要看到,这所学校男教师的比例实在太少,仅占24%。该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也正是为了应对男教师太少的危机,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男教师来引导示范,也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根本上来说,最需要改变的是增加男教师数量。而男教师太少,不仅是这所小学所独有的现象,在国内中小学中,男教师少,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其中缘由,是因教师待遇不高,优秀的男性选择读师范的就少,在从事教师职业后,很多男教师认为教师地位不高,薪水太少,养家糊口都难,于是选择跳槽的男教师也很多。所以,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给教师职业更多晋升空间,这是缓解缺少男教师现象的关键。
不可小视教师队伍“阴盛阳衰”这一问题,一则这让人看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有限,有必要提高教师待遇;二则,因为男教师的缺乏,也让中小学缺乏一种男子汉教育,当然,这与男教师少没有必然关系,但重视具有男性教育特征的男教师起到的教育作用,会对“男子汉教育”有很大裨益。
不管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其实没必要强求一律,比如具体到个人,要求每一个必须男生阳刚,每一个女生必须淑女,这就有些强人所难,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应该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但现在学生中男生容易出现的“娘娘腔”,女生容易出现的“中性化”、男性化,确实值得警惕。
教育也要讲“阴阳协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可偏废。对具体的个人,应该充分尊重其自由,但教育应该做好引导,要教育学生有责任心、勇敢、善良,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更要切忌避免学生变得懦弱、胆小,没有担当,否则那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支撑起未来的天空?
“男班主任工作室”难解男孩女性化倾向
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带领孩子们参加户外拓展、生存挑战等活动,培养勇气和对运动的热爱;组建“男教师巡讲团”,定期给男教师少的班级上专题课。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发区分校这一旨在化解、遏止男孩子女性化努力的思维和积极行动,无疑值得肯定。而且客观上讲,通过这些更多接触、借助男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对遏止和矫正男孩女性化倾向,确实具有正能量。但是,也不能不提醒的是,设立“男班主任工作时”,根本上讲,还是难以化解时下不少男孩女性化倾向的。何以此言?
众所周知,时下不少男孩女性化成因是非常复杂的,有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开始就缺乏男教师,女性化教育氛围太浓等学校教育因素。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等的丰富,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时下对男孩子的教育也都过于溺爱,生怕男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导致挫折教育、狼性教育等培养男孩阳刚品质的教育欠缺,才使得目前不少男孩子女性化倾向突出。
而且也不能忽视的是,在不少家庭,在不少父亲的思维和实践里,女主内男主外,只要为家庭、培养孩子挣钱,就算尽到父亲的责任了,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任都落在女性身上,男性尽的责任相对较少。殊不知,在对待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教养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对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就该校的实际看,全校100多位教师,男教师只有24位,不到四分之一;44个班主任中仅有6名是男性。如此该校即便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组建“男教师巡讲团”,进行所谓阳刚化引导,但由于男教师人数实在不足、精力所限,所谓的男性化引导、教育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当然,可能的原因还有很多,但这些已经说明,要想扭转男孩子女性化倾向问题,已然不仅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家庭教育和社会熏染等问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协调努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仅靠给别学校的有限男教师努力,即便有效,但效果也是不可能太大和明显的。
那么,“男班主任工作室”的设立是不是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呢?或者说意义到底何在呢?一者,“男班主任工作室”的设立,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男孩女性化成因中,学校极度缺乏男教师这一重要原因和事实,并告诉相关方面,要想解决学校教育男性化不足的问题,就学校教育自身来看,近期诸如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组建“男教师巡讲团”等未尝不可。但更紧要的是要加强男教师人才的培养与吸引,让学校的教师队伍先阳刚起来才是根本。学校的教师队伍阳刚起来了,不用专一的设立或组建男性教育组织或队伍,男教师们自觉不自觉的阳刚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引导。
其次,这也促使社会和家庭再次审视男孩女性化倾向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正确看待和掌握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的责任、方法和途径等。因为孩子的培养,包括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培养,家庭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人和最大影响者。
【启示与思考】
实际上,说话细声细气、走路扭扭捏捏……造成男孩成长普遍性地表现出女性化倾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方面,男性师资短缺、女性化教育氛围过浓。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孩子们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教师的感染与熏陶。而工作琐碎、薪资待遇低、责任重等等因素造成的男性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无疑在孩子“男子汉”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留下了诸多空白与缺失。另一方面,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父亲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是类似挣钱养家的“高大上”分工,片面地认为只要能够让孩子吃饱穿暖、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而家庭教育的重担自然地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如此,母亲的温柔与细心、父亲的果敢与大气,过度失衡地投射到了男孩子们身上。
毫无疑问,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都同等重要,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阳刚之气的培养,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熏陶作用。面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也难怪男孩子们从外表到行为再到性格上都过多地表现出女性化倾向,多了些懦弱,而少了些阳光与韧性。
让教育充满阳刚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欲达这一目的,需要长期的规划,但短时期内也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学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男老师偏少的现实,但是最大限度发挥了男老师的影响力,是内部性挖潜,倘若长期坚持,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看似是隔靴搔痒的举措,但是彰显了学校的决心和行动力。面对问题,只有迅速行动,聚少成多,问题才会一点点被攻克。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男班主任工作室,我们与其质疑和旁观,不如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毕竟,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09/8698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