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按“成绩收费” 演绎“教育软暴力”
2016年03月10日 16:28
【事件介绍】
河南一初中按成绩收费 差生要罚款优秀生不用交
据报道,河南新乡延津县城北学校对班级成绩后十名学生收取200-500元费用,用以奖励排名靠前的学生。当事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自己送上初二的弟弟小张到学校之后,于2月25日收到学校发的“校讯通”,说明当日下午要对小张收费300元钱用以奖励成绩前几名的同学,理由是小张本学期考试成绩靠后。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小张只能向别人借150元,又把自己两个星期150元的生活费交了上去,之后心情十分低落一直想哭。事后有很多家长前往学校向校长抗议乱收费,而校长的解释是“收费是董事长的决定”。
记者看到,当事家长收到的“校讯通”短信里写明小张本学期总分300多分,其中期中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排名年级800名之后,加费300元。而校方出具的收据里,收款事由一项为“加费”,金额300元。
记者联系到延津县城北学校,校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按照学生的年级排名收费,不同分数段收费标准不同,成绩差的交钱多,成绩靠前的学生可以不交钱。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收费的统一标准,学期开始就会在各班级公布。由于该校是私立学校,收费标准由学校的董事会研究确定。该负责人还介绍说,按成绩收费的现象在延津县的私立学校中很普遍,生源好的学校收费整体水平也更高,城北中学每年中考统招都是全县第一,因此收费水平相对高。
当事学生家长向记者证实,城北中学平时放假很少,低年级学生每两个星期休息两天半,清明节等“小假”一般不放,学生整体成绩很好,因此在该县是很热门的学校。一位已经从该校毕业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当年经历过很多乱收费现象,平时迟到也会被罚款。当她质问老师“钱都去哪了”时,老师的回应是“找学校去”。
“收差生钱奖优生”涉嫌 “教育软暴力”
这所学校以私立学校为由,称收费标准由学校的董事会研究确定。尽管该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学校拥有一定的收费自主权,学校的初衷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收差生钱奖优生”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实实在在是有违教育之道。
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学校都不能随意粗暴侵夺学生正当合法权益。差生没有义务与责任给成绩好的学生以“奖学金”,学校也没有权力让差生拿钱出来。学校此举不仅增加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涉嫌滥用教育软暴力,伤害了孩子与家长的自尊心。
学校的出发点或许也是出于好意,是想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教育”学生,让差生有危机感,让成绩好的学生获得金钱的犒赏,通过金钱刺激学生更加上进。但这种做法,从手段来看,粗暴侵犯了差生的正当权益,让差生交费,于理无据,于法无依;从目的上说,这种做法,也并不能达到其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反倒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可说是不仅有违“程序正义”,也违背了“目的正义”。
学校“教育的天平”,很容易倾斜向“好生”一边。比如很多学校让差生坐后坐,好生坐前坐;有的学校组织成绩好的学生去旅游,却让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打扫卫生;学生成绩的好坏,不少家长也会受到影响,差生的学生家长可能受到学校的冷落与白眼,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则更容易受到优待,这样的态度又会传导到敏感的学生身上,容易对差生造成心理阴影。
在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之下,让学校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教育人绝对不能忘记: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教育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基本准则。
相比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收费空间的确是大一些,但是,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绝对不能被异化。像这种以金钱驱动学生考高分的做法,无非是在向学生传递这样荒谬的价值观:学校里最重要的东西,要么是分数,要么是金钱。
可是,如果学校和老师只知道盯着学生的分数,那就是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如果学生只知道盯着金钱,铜臭一定会沾污孩子整个的人生观。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都是莫大的悲哀。
令人担忧的是,还有多少违反教育规律、有悖师德,伤害孩子心灵的荒唐做法还在被一些教育者沿袭呢?这值得教育部门深思。教育部门应拿出应对措施,不能再任由教育者任意为之,对学生实施“教育软暴力”,腐蚀教育的明天。
按“成绩收费”是一种“教育暴力”
“分数分数,学生命根”。这是二十多年前参加高考时的口号。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分数”依然重要,并和“金钱”挂上钩,新闻中的学校已给出了证据。实际上,差生收费反应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区别对待”的思想顽疾,这种等级观念让许多青少年受了伤,是一种亟待制止的“教育暴力”。
古有“学而优则仕”,今有学而优则“奖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值得探讨,因为婆说婆有理,但事实不是一场辩论会,总要有个结论。“成绩差收费,成绩好奖励差”,这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部分学生贴“差生”标签吗?尽管校方解释此举是“该校是私立学校,收费标准由学校的董事会研究确定”,但是校方滥施教育软暴力已经伤害了孩子与家长的自尊心。家长的不满情绪溢于言表,就是证明。
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作为教育者本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用温暖、真情去感染孩子。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而不是人为地贴上“成绩差”的标签,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曾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哈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按“成绩收费”正好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抹杀了教育的本质。
无论是“成绩差收费”还是“成绩好奖励”,此类教育手段直接戕害的是孩子的心灵,成人世界某些荒谬价值取向毒染到孩子身上。孩子没有错,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不是孩子们造成的,而是成人将等级观念灌输到孩子的世界。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老师更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能任意伤害孩子的自尊。令人担忧的是,有多少违反教育规律、有悖师德,伤害孩子心灵的荒唐做法还在被一些教育者沿袭呢?值得教育部门深思。
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少年中国,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教育部门能拿出应对措施。因无论公立、私立学校都是“育人”场所,我们要有正确的“树人”精神,不能再任由教育者任意为之,对学生实施教育软暴力,腐蚀教育的明天。
【启示与思考】
曾经有句玩笑话是“谈感情,伤钱”。没想到现如今,在一些学校里却出现了“谈分数,伤钱”的情况。
学生成绩落后,应该也让学生很尴尬,但是差等生他们愿意在后面排着吗?他们也不愿意,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绩落后的,他们也不愿意在后面站着,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因此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内心应该相当失落。而如今学校又出现这样的规定,让后十名学生掏钱奖励学习好的学生,这着实是对后十名学生的经济处罚,即使是私人学校,这样做也是对学生个人的不尊重。再者就是学生不可能都优秀,即使是学习成绩都优秀的,也有人排在后十名。再者最关键得是人的智力不一样,脾气也不一样,学习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时对于学习认知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能够让他们的成绩都进入到前十名之内呢?学生成绩不好了,本应该安慰,如今校方没有安慰他们,反而对他们进行收费处罚,这对孩子们惩罚更应该是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不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呢?再者就是如果其父母再不理解孩子,在这一事件中对孩子严加管教批评,会不会对孩子心身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呢?
教育孩子是学校主要的责任,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校老师在找孩子自身原因的同时也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真正负责了,对于个别孩子在平时教学时是不是做到了针对性教学了,让其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不是自己真正尽力了。即使是真正尽力了,还要努力而为之,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到,相反地想通过经济惩罚的方式激励孩子进步,这样的方式真正是绝无仅有,够有艺术创想的。
显然,在“应试思维”下,“素质教育”是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应试思维”不祛,类似新闻中的“奇葩”事件就不会绝迹。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只有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转变教育方式和理念,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窠臼。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0/871118.shtml